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木引种是指引进驯化外来树种,选择优良者加以繁殖和推广。树木引种驯化是人类利用、改造和保存树木资源的重要手段。从外地(包括国外)引进树木,不仅可以丰富本地区的树种资源,改善自然景观,也可以不断选育出优质适生的新树种或品种。树木引种驯化工作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千余种优良树种(品种),常见的桉树、雪松、广玉兰、悬铃木、池杉、落羽杉、美洲黑杨、相思、湿地松、火炬松、刺槐、水衫、杉木、樟子松、泡桐、桧柏、日本樱花、黄松、法国蔷薇等树种都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同时在国内也进行了地区间的相互引种和推广。多年来的树木引种驯化工作,丰富了城市绿化树种,改变了市容。
然而,目前引种驯化存在的问题是:对原产地的生态主导因子分析和研究的不够,对栽培技术缺乏严格的要求,甚至出现盲目引种,造成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损失。因此,树木的引种驯化要想获得理想的结果,必须掌握引种驯化理论及现代引种栽培技术,才能达到引种成功的目的。
树木引种驯化,要想获得理想的结果,必须掌握引种驯化理论、以及现代引种栽培技术,才能引种成功。
1. 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
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植物和环境在长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中,塑造出生态适应性的差别。这种适应性因长期和大自然斗争适应的结果,也就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要使遗传性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就必须找出生态主导因子,并分析引种地区环境和原产地的差异,创造出与原产地相似的生态环境。处理好树种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引种驯化成功的关键。
如果引种地区的生态环境能适应树木生长发育的要求,它就能顺利的开花结实。如果其中某一个主导因子或几个因子变化太大,就会导致生长不良或根本无法生存,这样就违背了植物生存的规律性,造成盲目引种。因此,在引种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1在纬度、海拔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引进高质、抗逆性强的树种,如北方地区南种北移,其主导因素就是能否越冬。这就要求引种前,首先对原产地的气候因子(温度、积温的高低、极端温度及持续时间等)要做具体的分析,找出生态主导因子,采取适当措施,缩小原产地域引种地区生态条件的差距,是引种成功的重要保证。
1.2开展种源试验,从同一树种分布区内不同地点采集种子,培育成的苗木在生长速度、抗性强弱都很不相同。国外强调对引种树种要做多种元的引种试验就是这个缘故。因此同一种在它所在的分布区、各种不同区域和环境中,表现出生长速度和抗性就不同,说明选择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种苗进行不同种源的栽培试验,筛选出最佳种源,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例如美国花旗松选自80个种源产地,进行80个生态型的试验,最终获得了优良型号的品种。
1.3在引种过程中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病、虫随引种带入保护区,造成恶性传播。
1.4土壤酸碱度对树木生长有直接的影响。在中性或微酸性、微碱性土壤中,大部分树木都能生长良好。
在引种工作中,对各种生态因子不能孤立、片面和静止的看待,因为树木所适应的不是个别的条件,而是各种条件的综合。
2. 树木引种驯化的方法
2.1播种育苗繁殖
由于种子繁殖的苗木(实生苗)阶段发育较年轻,遗传保守型较小,可塑性大,容易适应新地区的生活条件,引种较易成功,所以引种中,一般多采用种子繁殖。另外,播种面积应稍大,最好能产苗1000-10000株,以便从中选取优良单株。
2.2引种与选育种相结合
单纯引种异地树种很难获得理想的结果,而选在外来树种中优良单株与乡土树种杂交育种,并从杂种后代中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生长抗寒、抗旱、抗病虫力的优良型号,有利于驯化成功。
2.3通过人工措施,创造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
将生态要求特殊的树种,尽量安排到符合其生态条件的适宜地段,例如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地方种植;将喜湿喜荫的树种,采取人工喷雾、搭荫棚等措施来满足其原产地的生态条件。此外还可以利用山丘、山坡、山谷、池沼等多种地形地貌,为各种植物创造不同的小气候条件,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4适当密植
适当密植,可减缓生长量,控制徒长,又会形成彼此防风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引种易于成功。
2.5适当防寒保护
南木北移在苗期或幼树期常出现冻害,可采取适当的防寒保护措施,如用稻草裹包,搭设防寒障、防寒棚等,随着树龄的增长,抗寒性增强,以后就不再进行防寒保护。
2.6设立引种驯化中间站
采用逐步北移和逐级驯化方法,使引进的树种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
3. 树木引种驯化的观察记载方法
树木引种驯化观察结果真实、正确与否,关系到全面评价某一引入树种质和量变化的结论,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真实可靠,必须有统一的观察记载方法。
3.1观察对象的数量
生物研究,往往以数量为基础。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对整体进行抽样观察,抽样标准暂定如下:①苗期的观察数量:树种株数在30株以上时,抽样观察30株;树种株数在30株(含30株)以下时全数观察。②定植后观察数量:树种株数是15株以上时抽样观察15株;树种株数在15株(含15株)以下时全数观察。
3.2观察标准地的选定
观察标准地要选有立地代表性与生长代表性的位置,一般采用固定觀察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方法进行长期观察。
3.3树高生长的测定
树高生长是衡量引种树种规律的标志。测量树高生长应从树苗地颈处量至主稍生长点,有些树种由于分枝习性的差别(如有些二叉分枝和其他分枝形成的树种)则须每次测量有可能成为主稍的分枝。
3.4物后期记载
物候观察室研究外来树种生长节律的基础,而生长节律的研究,可以预测引种方向和评价树木利用前景的直接指标,并可以利用物候特点鉴别和变种的特征。记载时间以不错过物候期为原则。除花期之外,一般情况下至少每十天观察一次。
3.5抗逆性记载
越冬性观察要在翌年春季气温回升趋于稳定时进行;越夏性观察要在夏季高温抗旱结束以后进行;抗风倒观察是在每次强风或台风过后进行;病虫害情况随发现随记载。
3.6建立引种技术档案
从事引种驯化的研究人员,必须从始至终保留完整的观察记载资料,以便日久考察,避免种类混乱。因为观察记载资料,包括引种驯化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是鉴定引种驯化成果的重要依据。
4. 树木引种成功的主要标志
凡经引种驯化试验,充分证明能在本地区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传种接代,同时还不会降低原来的观察价值,就可以确定为引种成功。引种成功的主要标志是:
4.1越冬性:是南木北移成功的关键,一个外来的树种,可能是开始生长较好,或在第二代衰退。因此引种驯化工作是一项比较艰苦而长期性的工作。
4.2无严重的虫害:是指树干害虫等。
4.3保持原种地区的生长量:生长量是指胸迳生长达到原有的生长水平,同时要求枝叶茂盛,树冠圆满,干型挺直。但也有引来的外地树种,虽然能成活,但生长停滞,形成小老树状态,不适合园林绿化需要,属于退化淘汰树种。
4.4繁殖容易,适合大面积推广;繁殖是指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再好的树种,不能结实种子,而扦插、压条又很难生根,就失去了大面积推广的价值,因此,要做繁殖试验,以免盲目引种造成浪费。
树木的引种驯化,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引进和推广,要克服凭主观意志办事,提倡科学性,必须固定专人、精心管理、定期观察、如实记载。它的使命是将观赏植物野生变为栽培、外地变为本地、丰富林业树种,保护生态环境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省东丰县林产品经销处;吉林省东丰县林业工作总站)
然而,目前引种驯化存在的问题是:对原产地的生态主导因子分析和研究的不够,对栽培技术缺乏严格的要求,甚至出现盲目引种,造成人力、物理和财力的损失。因此,树木的引种驯化要想获得理想的结果,必须掌握引种驯化理论及现代引种栽培技术,才能达到引种成功的目的。
树木引种驯化,要想获得理想的结果,必须掌握引种驯化理论、以及现代引种栽培技术,才能引种成功。
1. 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
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是个矛盾的统一体,植物和环境在长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中,塑造出生态适应性的差别。这种适应性因长期和大自然斗争适应的结果,也就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要使遗传性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就必须找出生态主导因子,并分析引种地区环境和原产地的差异,创造出与原产地相似的生态环境。处理好树种生存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引种驯化成功的关键。
如果引种地区的生态环境能适应树木生长发育的要求,它就能顺利的开花结实。如果其中某一个主导因子或几个因子变化太大,就会导致生长不良或根本无法生存,这样就违背了植物生存的规律性,造成盲目引种。因此,在引种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1在纬度、海拔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引进高质、抗逆性强的树种,如北方地区南种北移,其主导因素就是能否越冬。这就要求引种前,首先对原产地的气候因子(温度、积温的高低、极端温度及持续时间等)要做具体的分析,找出生态主导因子,采取适当措施,缩小原产地域引种地区生态条件的差距,是引种成功的重要保证。
1.2开展种源试验,从同一树种分布区内不同地点采集种子,培育成的苗木在生长速度、抗性强弱都很不相同。国外强调对引种树种要做多种元的引种试验就是这个缘故。因此同一种在它所在的分布区、各种不同区域和环境中,表现出生长速度和抗性就不同,说明选择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环境下的种苗进行不同种源的栽培试验,筛选出最佳种源,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例如美国花旗松选自80个种源产地,进行80个生态型的试验,最终获得了优良型号的品种。
1.3在引种过程中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病、虫随引种带入保护区,造成恶性传播。
1.4土壤酸碱度对树木生长有直接的影响。在中性或微酸性、微碱性土壤中,大部分树木都能生长良好。
在引种工作中,对各种生态因子不能孤立、片面和静止的看待,因为树木所适应的不是个别的条件,而是各种条件的综合。
2. 树木引种驯化的方法
2.1播种育苗繁殖
由于种子繁殖的苗木(实生苗)阶段发育较年轻,遗传保守型较小,可塑性大,容易适应新地区的生活条件,引种较易成功,所以引种中,一般多采用种子繁殖。另外,播种面积应稍大,最好能产苗1000-10000株,以便从中选取优良单株。
2.2引种与选育种相结合
单纯引种异地树种很难获得理想的结果,而选在外来树种中优良单株与乡土树种杂交育种,并从杂种后代中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生长抗寒、抗旱、抗病虫力的优良型号,有利于驯化成功。
2.3通过人工措施,创造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
将生态要求特殊的树种,尽量安排到符合其生态条件的适宜地段,例如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地方种植;将喜湿喜荫的树种,采取人工喷雾、搭荫棚等措施来满足其原产地的生态条件。此外还可以利用山丘、山坡、山谷、池沼等多种地形地貌,为各种植物创造不同的小气候条件,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4适当密植
适当密植,可减缓生长量,控制徒长,又会形成彼此防风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长,引种易于成功。
2.5适当防寒保护
南木北移在苗期或幼树期常出现冻害,可采取适当的防寒保护措施,如用稻草裹包,搭设防寒障、防寒棚等,随着树龄的增长,抗寒性增强,以后就不再进行防寒保护。
2.6设立引种驯化中间站
采用逐步北移和逐级驯化方法,使引进的树种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
3. 树木引种驯化的观察记载方法
树木引种驯化观察结果真实、正确与否,关系到全面评价某一引入树种质和量变化的结论,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真实可靠,必须有统一的观察记载方法。
3.1观察对象的数量
生物研究,往往以数量为基础。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方法是对整体进行抽样观察,抽样标准暂定如下:①苗期的观察数量:树种株数在30株以上时,抽样观察30株;树种株数在30株(含30株)以下时全数观察。②定植后观察数量:树种株数是15株以上时抽样观察15株;树种株数在15株(含15株)以下时全数观察。
3.2观察标准地的选定
观察标准地要选有立地代表性与生长代表性的位置,一般采用固定觀察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方法进行长期观察。
3.3树高生长的测定
树高生长是衡量引种树种规律的标志。测量树高生长应从树苗地颈处量至主稍生长点,有些树种由于分枝习性的差别(如有些二叉分枝和其他分枝形成的树种)则须每次测量有可能成为主稍的分枝。
3.4物后期记载
物候观察室研究外来树种生长节律的基础,而生长节律的研究,可以预测引种方向和评价树木利用前景的直接指标,并可以利用物候特点鉴别和变种的特征。记载时间以不错过物候期为原则。除花期之外,一般情况下至少每十天观察一次。
3.5抗逆性记载
越冬性观察要在翌年春季气温回升趋于稳定时进行;越夏性观察要在夏季高温抗旱结束以后进行;抗风倒观察是在每次强风或台风过后进行;病虫害情况随发现随记载。
3.6建立引种技术档案
从事引种驯化的研究人员,必须从始至终保留完整的观察记载资料,以便日久考察,避免种类混乱。因为观察记载资料,包括引种驯化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是鉴定引种驯化成果的重要依据。
4. 树木引种成功的主要标志
凡经引种驯化试验,充分证明能在本地区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传种接代,同时还不会降低原来的观察价值,就可以确定为引种成功。引种成功的主要标志是:
4.1越冬性:是南木北移成功的关键,一个外来的树种,可能是开始生长较好,或在第二代衰退。因此引种驯化工作是一项比较艰苦而长期性的工作。
4.2无严重的虫害:是指树干害虫等。
4.3保持原种地区的生长量:生长量是指胸迳生长达到原有的生长水平,同时要求枝叶茂盛,树冠圆满,干型挺直。但也有引来的外地树种,虽然能成活,但生长停滞,形成小老树状态,不适合园林绿化需要,属于退化淘汰树种。
4.4繁殖容易,适合大面积推广;繁殖是指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再好的树种,不能结实种子,而扦插、压条又很难生根,就失去了大面积推广的价值,因此,要做繁殖试验,以免盲目引种造成浪费。
树木的引种驯化,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引进和推广,要克服凭主观意志办事,提倡科学性,必须固定专人、精心管理、定期观察、如实记载。它的使命是将观赏植物野生变为栽培、外地变为本地、丰富林业树种,保护生态环境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省东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吉林省东丰县林产品经销处;吉林省东丰县林业工作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