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届上海世博会上,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中,英国伦敦“零碳馆”和中国“沪上·生态家”堪称分别代表西方和东方国家的低碳智慧的有益实践。本刊记者特专访了位于上海世博会E片区的伦敦零碳馆负责人陈硕和“沪上·生态家”项目负责人汪维,探寻低碳革命之道。
陈硕:可感知的零碳
“零碳是可感知的,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世博会最佳实践区伦敦零碳馆负责人陈硕告诉记者,“这里的餐具甚至可以食用。”陈硕介绍,这个零碳社区的原型位于伦敦南部萨顿区贝丁顿地区,是英国最大的零碳生态社区。小区占地1公顷,共有99套住宅、1405平方米的办公区以及一个展览中心、一家幼儿园、一家社区俱乐部和一个足球场,其中居民210人,工作人员60人。“这个生态村的设计理念是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一个零碳项目。”陈硕说。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实地参观过程中,结合陈硕的介绍,发现了零碳馆的四大亮点:
亮点1:“空调”纯自然
陈硕介绍,安装在低碳馆屋顶上的22个五彩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与此同时,太阳能和来自黄浦江的江水源区域系统还能给进入室风的新风降温除湿。另外,整个场馆建筑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生活垃圾降解系统、电热联产系统,它们不仅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还变废为宝,减少生活垃圾。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发现,该场馆还装有保温系统,其中南边的房间在白天充分吸收热量,晚上就转化为室内热能用以保暖。到了夏天,为防止过分日晒,电热联产系统会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用以对“风帽”吹进的自然风降温。
亮点2:用水自给还可生产干净水
陈硕介绍,除饮用水,零碳馆的所有生活用水都将来自于展馆自身所收集和处理的雨水。不仅如此,零碳馆利用自身的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向外界输送一定量的干净水。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套水处理系统复制到国内的小区,成本也不是很高。”陈硕说,零碳馆的原型——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的人从不用缴水费,还靠输送干净水挣钱。
亮点3:餐具能吃
令人惊奇的是,零碳馆里还有一家独特的“零碳餐厅”,这里的餐具,不但能用还能吃。
“这些餐具都是饼干制作的。”陈硕介绍,餐馆每天营业结束后,多余的有机饼干经过特殊处理,就能成为第二天餐厅桌上的餐具材料。
除了餐具外,零碳馆里的这家“零碳餐厅”,还是餐饮业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实践先锋。餐厅里的食材全部由有机农场提供,用最节能低碳的运输方式送到零碳馆,并由著名的营养学专家亲手烹制,再盛放在饼干制成的餐具中,端到餐桌上来。
记者了解到,这些餐具虽然能吃,但味道不敢保证。另外,每天没被客人吃掉的餐具将会和厨房的生物垃圾一起,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发热。客人喝剩下的饮料瓶也被店家收集起来,做成吊顶等。
亮点4:个人排碳量能算出来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注意到,在场馆的三、四楼,摆放着57个触摸式“大富翁”碳测终端机器,每台机器都会问游客一组贴近生活的问题。比如:
“你的房子是什么类型?每月水费、电费等各是多少?”
“你平日的出行方式是什么?家庭地址和办公地址是哪里?”
游客只要在入门时,领取自己的专属“二氧化碳身份码”,通过触摸屏选择自己的答案,在离馆时就可以拿到一张打印了自己衣食住行各方面碳排量的单据,而单据上最后的总数就是你的“个人碳排”了。
汪维:有生命的家
“这是一个‘垃圾’造出的楼房,但它是有生命的。”沪上·生态家项目负责人汪维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座蕴含着节能低碳高科技理念的建筑。”
沪上·生态家的原型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我国第一座生态示范楼。作为中国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其一大优点是高效利用太阳能,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可为整幢楼提供能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参观过程中同样发现了其四大亮点:
亮点1:机器人拉二胡
沪上·生态家的高科技含量极高。在沪上·生态家门口,记者注意到,有3个漂亮的机器人女孩分别用二胡、扬琴和笛子现场演奏民乐,实在让人惊叹——汪维说,如果你演奏一支新曲子,她们立刻就能学会。
客厅里有立体电视,儿童卧室里有可修改的涂鸦墙,洗手间有自动调节高度的马桶,餐厅里有机器人炒菜、送盘子、洗衣服,还有专门为老人设计的护理机器人,它能测量血压、打电话或者远程医疗。
亮点2:水龙头可发电
沪上·生态家的最大特点就是低碳建筑技术的大集成者,并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比如建筑材料几乎都是城市废料的再利用,在房间特别留有裸露的部分墙壁,真正让人做到了“眼见为实”。
15万块老石库门砖,砌筑了立面灰砖“呼吸墙”,成为沪上·生态家最点睛的妙笔。这些老门砖还用以铺砌楼梯踏面及雨水回收景观水池。记者走进电梯时,竟发现了一个显示不断变化数据的屏幕——这座电梯可以回收势能,实现节能30%。甚至连里面的水龙头也可发电。
亮点3: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汪维介绍,这个低碳家园屋顶上搭建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收集太阳能发电,供应整个房间的照明、电器等。这里的设计理念是,引“光”于自然,控“光”于智能化信息系统,借“光”于半导体照明,变“光”为电能与热水。
坡屋面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太阳能热水器及速生竹制板条等一体化设计,形成完整的新能源运用与遮阳系统,为屋顶花园提供具有一定视觉通透性的遮阴空间。双层智能呼吸窗由内、外两层窗户组合而成,同时在中间层设置遮阳装置,集保温、隔热、遮阳、通风、隔声多种功能于一身。
亮点4:按需对植物“滴灌”
值得一提的是,沪上·生态家里种植的绿色植物不用人照顾,智能化装置控制的“滴灌”技术将根据植物所需的水量,用最少的水资源将植物“喂”得恰到好处。
这个未来的家还有着神奇的绿色中庭,绿色植物是这里天然的过滤净化器,这使得四季室内空气保持畅通清新,丰富的空间造型也为气流的组织创造了条件。顶部的开合屋面,在加强自然通风效果的同时,也增大室内采光效果。
此外,屋顶的“追光百叶”可以跟随太阳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转变角度,有遮阳作用,也可以智能的反射环境光,提高室内照度;这里的灯同样也是智能的,在感知周边环境照度降低时,它会自动开启,而其动力则来源于太阳能薄膜光伏发电板与静音垂直风力发电机等所产生的清洁能源;会呼吸墙体,可以有效的控制气流在其中的流动,可以降低墙面的辐射温度,调节室内温度。
陈硕:可感知的零碳
“零碳是可感知的,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世博会最佳实践区伦敦零碳馆负责人陈硕告诉记者,“这里的餐具甚至可以食用。”陈硕介绍,这个零碳社区的原型位于伦敦南部萨顿区贝丁顿地区,是英国最大的零碳生态社区。小区占地1公顷,共有99套住宅、1405平方米的办公区以及一个展览中心、一家幼儿园、一家社区俱乐部和一个足球场,其中居民210人,工作人员60人。“这个生态村的设计理念是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一个零碳项目。”陈硕说。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实地参观过程中,结合陈硕的介绍,发现了零碳馆的四大亮点:
亮点1:“空调”纯自然
陈硕介绍,安装在低碳馆屋顶上的22个五彩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与此同时,太阳能和来自黄浦江的江水源区域系统还能给进入室风的新风降温除湿。另外,整个场馆建筑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生活垃圾降解系统、电热联产系统,它们不仅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还变废为宝,减少生活垃圾。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发现,该场馆还装有保温系统,其中南边的房间在白天充分吸收热量,晚上就转化为室内热能用以保暖。到了夏天,为防止过分日晒,电热联产系统会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用以对“风帽”吹进的自然风降温。
亮点2:用水自给还可生产干净水
陈硕介绍,除饮用水,零碳馆的所有生活用水都将来自于展馆自身所收集和处理的雨水。不仅如此,零碳馆利用自身的水处理系统,还可以向外界输送一定量的干净水。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套水处理系统复制到国内的小区,成本也不是很高。”陈硕说,零碳馆的原型——贝丁顿(BEDZED)零碳社区的人从不用缴水费,还靠输送干净水挣钱。
亮点3:餐具能吃
令人惊奇的是,零碳馆里还有一家独特的“零碳餐厅”,这里的餐具,不但能用还能吃。
“这些餐具都是饼干制作的。”陈硕介绍,餐馆每天营业结束后,多余的有机饼干经过特殊处理,就能成为第二天餐厅桌上的餐具材料。
除了餐具外,零碳馆里的这家“零碳餐厅”,还是餐饮业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实践先锋。餐厅里的食材全部由有机农场提供,用最节能低碳的运输方式送到零碳馆,并由著名的营养学专家亲手烹制,再盛放在饼干制成的餐具中,端到餐桌上来。
记者了解到,这些餐具虽然能吃,但味道不敢保证。另外,每天没被客人吃掉的餐具将会和厨房的生物垃圾一起,被收集到生物能炉内,用于发电、发热。客人喝剩下的饮料瓶也被店家收集起来,做成吊顶等。
亮点4:个人排碳量能算出来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注意到,在场馆的三、四楼,摆放着57个触摸式“大富翁”碳测终端机器,每台机器都会问游客一组贴近生活的问题。比如:
“你的房子是什么类型?每月水费、电费等各是多少?”
“你平日的出行方式是什么?家庭地址和办公地址是哪里?”
游客只要在入门时,领取自己的专属“二氧化碳身份码”,通过触摸屏选择自己的答案,在离馆时就可以拿到一张打印了自己衣食住行各方面碳排量的单据,而单据上最后的总数就是你的“个人碳排”了。
汪维:有生命的家
“这是一个‘垃圾’造出的楼房,但它是有生命的。”沪上·生态家项目负责人汪维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座蕴含着节能低碳高科技理念的建筑。”
沪上·生态家的原型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我国第一座生态示范楼。作为中国首座“零能耗”生态示范住宅,其一大优点是高效利用太阳能,屋顶上巨大的太阳能光热设备可为整幢楼提供能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在参观过程中同样发现了其四大亮点:
亮点1:机器人拉二胡
沪上·生态家的高科技含量极高。在沪上·生态家门口,记者注意到,有3个漂亮的机器人女孩分别用二胡、扬琴和笛子现场演奏民乐,实在让人惊叹——汪维说,如果你演奏一支新曲子,她们立刻就能学会。
客厅里有立体电视,儿童卧室里有可修改的涂鸦墙,洗手间有自动调节高度的马桶,餐厅里有机器人炒菜、送盘子、洗衣服,还有专门为老人设计的护理机器人,它能测量血压、打电话或者远程医疗。
亮点2:水龙头可发电
沪上·生态家的最大特点就是低碳建筑技术的大集成者,并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比如建筑材料几乎都是城市废料的再利用,在房间特别留有裸露的部分墙壁,真正让人做到了“眼见为实”。
15万块老石库门砖,砌筑了立面灰砖“呼吸墙”,成为沪上·生态家最点睛的妙笔。这些老门砖还用以铺砌楼梯踏面及雨水回收景观水池。记者走进电梯时,竟发现了一个显示不断变化数据的屏幕——这座电梯可以回收势能,实现节能30%。甚至连里面的水龙头也可发电。
亮点3: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汪维介绍,这个低碳家园屋顶上搭建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收集太阳能发电,供应整个房间的照明、电器等。这里的设计理念是,引“光”于自然,控“光”于智能化信息系统,借“光”于半导体照明,变“光”为电能与热水。
坡屋面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太阳能热水器及速生竹制板条等一体化设计,形成完整的新能源运用与遮阳系统,为屋顶花园提供具有一定视觉通透性的遮阴空间。双层智能呼吸窗由内、外两层窗户组合而成,同时在中间层设置遮阳装置,集保温、隔热、遮阳、通风、隔声多种功能于一身。
亮点4:按需对植物“滴灌”
值得一提的是,沪上·生态家里种植的绿色植物不用人照顾,智能化装置控制的“滴灌”技术将根据植物所需的水量,用最少的水资源将植物“喂”得恰到好处。
这个未来的家还有着神奇的绿色中庭,绿色植物是这里天然的过滤净化器,这使得四季室内空气保持畅通清新,丰富的空间造型也为气流的组织创造了条件。顶部的开合屋面,在加强自然通风效果的同时,也增大室内采光效果。
此外,屋顶的“追光百叶”可以跟随太阳角度的变化而自动转变角度,有遮阳作用,也可以智能的反射环境光,提高室内照度;这里的灯同样也是智能的,在感知周边环境照度降低时,它会自动开启,而其动力则来源于太阳能薄膜光伏发电板与静音垂直风力发电机等所产生的清洁能源;会呼吸墙体,可以有效的控制气流在其中的流动,可以降低墙面的辐射温度,调节室内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