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7题。(16分)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选自杜甫《蜀相》)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因此
C.夙夜忧叹:早 D.躬耕于南阳:亲自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4.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知道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5.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6.将[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________
(2)________
7.[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2分)
________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选自杜甫《蜀相》)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因此
C.夙夜忧叹:早 D.躬耕于南阳:亲自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4.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先帝临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的原因之一是知道他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鞠躬尽瘁的精神。
5.对诗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6.将[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________
(2)________
7.[乙]诗中有一联可看出[甲]文中诸葛亮“兴复汉室”的理想并未实现,请找出来。(2分)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