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心理学专业“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对传统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理性思考,并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方面,对心理学专业开展“双证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双证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双证书”人才培养,即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取得毕业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目前已成为普通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双证书”人才制度源于高职高专类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一种教育模式。近年来,宁波大学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校心理学专业尝试开展“双证书”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并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实施了一些改革设想与做法,旨在提高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实操技能与就业竞争力。本文将对心理学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高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确定心理学专业“双证书”课程培养目标
制订满足“双证书”教育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瞄准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要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面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来确定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经过连续几年对心理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宁波地区对心理学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发现目前就业市场对心理学人员需要的是既掌握较好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心理学实用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因此,本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市场缺口较大的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企业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的临床心理咨询师等相关领域。
我们根据相关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参照相关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来确定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立也突出了职业操作能力的培养,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各专业特点将有关的职业技能课纳入教学计划,努力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际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并切实改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融入职业证书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双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方面除了注重宽口径的基础课程体系之外,还融入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引入到本科生教学计划之中。在制订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时,我们根据企业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教师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三类主要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从学生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和问题情境中分解出一系列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此为核心确定课程知识体系。
新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和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并系统规划相关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我们非常注重将一些较为成熟的相关领域新技术,企业、行业发展前沿知识、技术与职业标准等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并在学生课程教学的后期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实践、实训教学模块,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過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在全部教学时数中的比例,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实践实训相结合的“双证书”人才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心理学专业“双证书”人才课程体系的结构图
三、强化实训教学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我们首先加大“双证融通”课程实训教学的比重,确保实训时间充足。实践和实训教学的设计以心理咨询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以心理咨询相关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进行小组合作制的项目化教学,指导学生依次完成多个逐层深入的模拟或真实环境的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实用技能水平。同时,积极拓展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给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课外实训、顶岗实习的“三实一体化”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心理咨询技能的实训教学中,要求教师始终坚持将相关职业素养的培育与训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敬业、执著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使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职业精神。
同时,注重建设条件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这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合格“双证书”人才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购置了最新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软件和心理训练仪器设备,包括128导脑电分析仪、视线追踪分析系统、多道生理记录仪、生物反馈训练系统等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增强和扩大社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相关行业、机构紧密合作,增加校外心理学专业实践基地的规模与数量,并探索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公共实习实训基地,为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与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机构接轨以提高学生获得“双证书”的通过率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获得合格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基于此,除了要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上考虑与之相协调之外,我们还结合国家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专门设计增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辅导课程,及专门开辟了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应用技能的相关训练科目。例如,带学生到学校和心理咨询专业机构走访调研,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相关的调研和实习,增加学生的企业心理咨询实践经验,为学生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真正满足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要求。
“考核评价是检查学校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教学改革工作的依据。因此,针对“双证书”相关课程的考核引入“以证代考、以训促学”的多元化课程评价理念,重点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掌握程度。相关课程的考核涵盖了学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心理学职业的态度。其中,知识和能力考核包括:是否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学习任务与实训项目完成的情况,而职业态度考核则采用奖惩机制完成,根据学生在实践实习中的表现给予一定比例的附加分数。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估方式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既突出了相关职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与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叶一舵.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谢倩,辛勇.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8).
[3]林良华,姜发利.双元制理念下的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开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4]周国军.树立就业导向理念构建双证课程体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5]胡志海.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7).
关键词:“双证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双证书”人才培养,即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取得毕业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目前已成为普通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双证书”人才制度源于高职高专类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一种教育模式。近年来,宁波大学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校心理学专业尝试开展“双证书”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并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实施了一些改革设想与做法,旨在提高心理学专业大学生的职业实操技能与就业竞争力。本文将对心理学专业“双证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高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确定心理学专业“双证书”课程培养目标
制订满足“双证书”教育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瞄准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发展方向,要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办学特色;培养面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来确定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经过连续几年对心理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宁波地区对心理学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发现目前就业市场对心理学人员需要的是既掌握较好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心理学实用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因此,本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市场缺口较大的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企业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的临床心理咨询师等相关领域。
我们根据相关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参照相关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来确定教学计划,相关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立也突出了职业操作能力的培养,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根据各专业特点将有关的职业技能课纳入教学计划,努力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实际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并切实改进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二、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融入职业证书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双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方面除了注重宽口径的基础课程体系之外,还融入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引入到本科生教学计划之中。在制订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时,我们根据企业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教师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三类主要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从学生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和问题情境中分解出一系列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此为核心确定课程知识体系。
新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四大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和职业技能训练模块,并系统规划相关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实训课程的学时比例。我们非常注重将一些较为成熟的相关领域新技术,企业、行业发展前沿知识、技术与职业标准等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并在学生课程教学的后期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实践、实训教学模块,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過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在全部教学时数中的比例,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知识、实践实训相结合的“双证书”人才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心理学专业“双证书”人才课程体系的结构图
三、强化实训教学环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我们首先加大“双证融通”课程实训教学的比重,确保实训时间充足。实践和实训教学的设计以心理咨询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为导向,以心理咨询相关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进行小组合作制的项目化教学,指导学生依次完成多个逐层深入的模拟或真实环境的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实用技能水平。同时,积极拓展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给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课外实训、顶岗实习的“三实一体化”综合实践实训平台,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心理咨询技能的实训教学中,要求教师始终坚持将相关职业素养的培育与训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对职业的热爱、敬业、执著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使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创新的职业精神。
同时,注重建设条件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这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合格“双证书”人才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购置了最新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软件和心理训练仪器设备,包括128导脑电分析仪、视线追踪分析系统、多道生理记录仪、生物反馈训练系统等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增强和扩大社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相关行业、机构紧密合作,增加校外心理学专业实践基地的规模与数量,并探索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公共实习实训基地,为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与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机构接轨以提高学生获得“双证书”的通过率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出台,进一步明确获得合格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基于此,除了要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上考虑与之相协调之外,我们还结合国家对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专门设计增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辅导课程,及专门开辟了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应用技能的相关训练科目。例如,带学生到学校和心理咨询专业机构走访调研,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相关的调研和实习,增加学生的企业心理咨询实践经验,为学生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使他们真正满足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要求。
“考核评价是检查学校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教学改革工作的依据。因此,针对“双证书”相关课程的考核引入“以证代考、以训促学”的多元化课程评价理念,重点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掌握程度。相关课程的考核涵盖了学生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心理学职业的态度。其中,知识和能力考核包括:是否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学习任务与实训项目完成的情况,而职业态度考核则采用奖惩机制完成,根据学生在实践实习中的表现给予一定比例的附加分数。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估方式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既突出了相关职业必须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与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叶一舵.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谢倩,辛勇.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8).
[3]林良华,姜发利.双元制理念下的应用心理学课程体系开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1).
[4]周国军.树立就业导向理念构建双证课程体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5]胡志海.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