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夹杂为哪般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随便打开一张报纸,一个版面上总有十处八处的英文名词。就以我近日翻阅的一家报纸为例,上面就有WTO、GDP、CPI、Hasse、NASA、emba、P2P、case等等。我英文知识少,又孤陋寡闻,除去WTO、GDP这两个名词三天两头在报纸上出现,我知道了是“世贸组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意思,其余的统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我们的中文报纸是办给谁看的?不用说,是办给中国人看的。既然是办给中国人看的,那就应该用中文说话。遇到那些国际上通用的名词,你把它翻译成中文,用汉字表达出来,好懂又好记,有何不好?比如WTO,用汉语来讲,就叫“世贸组织”,这四个字念起来比英语还顺口顺气,我们却硬是不用汉字,改为英文。其他好多英文名词,也都是如此。刚开始中英文夹杂时,大概怕别人看不懂,后面还加个括号,里面写上中文译名。如WTO(世贸组织),其实这纯粹是多此一举。这倒也罢了。时至今日,许多报纸连中文解释也不要了,直接就将那些英文名词插到中文句子里,管你读懂读不懂。就说我看过的这张报纸吧,上面有篇文章的大标题就是“case,你可以做到!”我连“case”说的是啥都不知道,你叫我怎么做到!最近,报纸上又经常冒出个p2p来,我翻了好几家报纸,也没有找到中文注释。看里面的内容,似乎和金融行业有关。我对金融行业的中文名词还一塌糊涂,你又弄出个英文p2p来,也不注释,让我更加心烦意乱,只有对不起,不看就是了。
  我总弄不明白,我们的报纸特别乐于此道,是不是以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都学会“英格力士”了?其实大大的不然。我不懂英文,至今写到GDP的时候,还常常错写成gtp。但据我估计,就是英语过了八级的硕士生、博士生,对这些英文单词,也不一定张口就能说对吧。前些年,为了显示洋派,许多人讲话中间时不时夹杂两句英语。我就亲耳听到一位领导讲话,凡讲到“世贸组织”这四个字时,都不用中文而用英文。大概他也没学过英语,讲着讲着,就把WTO说成了wc,惹得哄堂大笑,会都开不下去了。他如果不夹杂英语,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世贸组织”说成“厕所”吧?


  這些年,我们总说让汉语走向世界,谁也没说过让英文走进汉语。可不知怎么回事,英文硬是闯进了汉语的方阵,且如入无人之地。记得十几年前,报纸上刚出现中英文混杂现象时,出版界的前辈曾彦修先生就曾提过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出来管管此事,并把它提到了国家尊严、民族尊严的高度。遗憾的是,十几年过去,这种状况仍未见明显改观。如此下去,流风所及,再过若干年,中国人读报纸,是不是都得先学好英语呀?!
其他文献
抗美援朝期间,祖国人民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寄去了许多慰问品,彭总吩咐警卫员把这些慰问品全部管起来、分下去,對随意取用慰问品的干部则给予严厉的批评。他说:“管公的人就要这样: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熟人挡回去。有这三条,才能保得住一个‘公’字。”并指示管理物资的干部一定要做到这三条。彭总说的这三条,被人们称为“保公三诀”。  自己不贪,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先决条件。彭老总“
期刊
我的一个学生,写作文总是满纸“网络黑话”,比如“为什么”说成“为毛”。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话?”他答道:“不为什么,就是好玩儿!大家都这么说!”也难怪,现在的中学生都不怎么说“人话”了,都说“火星文”讲“鬼话”。  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做语文老师,没有点“通天”的本事还真难办。教师要熟读“经书”,还要掌握各种文言的现代的句法文法,更要应付得来当下好多七荤八素的“网络黑话”。最可气的是现在的小鬼头
期刊
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明了塑料,随着需求的扩大,塑料制品日渐增多,几乎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泛滥成灾,酿成挥之不去的“白色污染”。  我曾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组动物和鱼类死亡的照片,经解剖,其死因是吞噬了大量的塑料,其中有一条鲸鱼胃里找到了30个塑料袋和一团超过30平方米的塑料布。这令我大为惊悚!近日,读到一些有关塑料的数字,更令我惊诧不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生产了83亿吨塑料制品
期刊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一些景区内,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的“宰客”“坑爹”现象时有所闻、屡见不鲜。  前段时间,继东北雪乡临时加价宰客行为之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雪乡再度流出当地导游逼迫游客买高价票的视频。视频中,一位女导游理直气壮地说:雪乡“九个月磨刀,三个月宰羊。”且直言不讳:“羊”,指的就是游客。为了论证雪乡宰客的“合理性”,她还振振有词地表白,因为在这3个月里,雪乡得“把一年的钱赚
期刊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意思是江边的杨柳青青,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美丽的景色,美好的爱情,无晴却有情。但现实却是另一番滋味。某门户网站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某地家庭平均人均份子钱支出为5106元,占家庭总收入13.4%。整体上看,
期刊
一  回忆,或曰回想、回顾,是指过去的事物,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呈现的过程和结果。诸如,清严有禧在《漱华随笔·高侍郎》中说:“回忆五十年中,功名官职,都如嚼蜡。”  回忆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有意回憶,二是无意回忆。前者是根据当前的需要,回忆特定的往事内容;后者则没有预定目的,是某些诱因所引发的对过去事物的回忆,自然而然,具有偶然性,例如听到一句乡音,便勾起对乡亲、乡情的回忆。  二  有人说,老年人爱
期刊
情绪是最不稳定的东西,却是最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言行的因素。谁要说他什么时候都没有被情绪左右过,他一定在吹牛。情绪的心理学解释一定很拗口,我觉得可以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心情的头绪。如果你能够很好地理出心情的头绪,你的内心就会相对平静,语言行为相对平和;如果你不能够很好地理出心情的头绪,你的心情就会失序、躁动,语言行为也会显得暴躁和不安。  情绪的分类可能包括快乐、高兴、失望、沮丧、痛苦、悲伤等,我们平
期刊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的第五大城市,听起来挺气派,是吧!但如果告诉你,这个城市的居民总数还不到20万,你会不会大吃一惊:天啊,这也叫城市,而且还是全国第五大城市!放在中国,不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吗?  是的,作为城市,因斯布鲁克可以说是小到微不足道。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城市也一样,只要历史上有地位、现实中有贡献,世人就不会(也不敢)由于它的人口少、规模小,而心生半点儿藐视———对
期刊
红眼睛阿义是鲁迅小说《药》里的一个未出场的小牢头,但通过众茶客之口,人们还是知道了他的“真面目”。  夏瑜被清廷杀害后,“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一个死囚的衣服,肯定又脏又臭又烂,但在他眼中,却仍是可捞的“外财”。红眼睛知道夏瑜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元曲云:“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期刊
这几年,我对名人的回忆录比较感兴趣。政治家的、军事家的、文学家的、艺术家的,林林总总,读了一些。读后掩卷思索,有些想法想说说,以就教于准备写回忆录的名人们。  回忆录应是写亲身经历,用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回忆录回忆什么?无非是回忆和你有关的重要的人和事。面对这些人和事,身临其中,你是如何说的,如何做的。而现在不少回忆录,却是议论多于事实。对于自己参与的事件,也是语焉不详。我看与其这样,不如不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