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特征的总和。“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是一个双边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活力,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时时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感方面
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意识、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数学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本身的人格魅力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热爱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其次。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都不足。为此教师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热情和关注,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和耐心。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优点,更多地给他们创设成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他们的点滴成功都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另外。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周围的学习氛围会无形地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为此,注意在同学中树立学习榜样,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互进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课前方面
1 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 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 说一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4 练一练。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5 补一补。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对旧的知识巩固和记忆的同时,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课上方面
1 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我们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教师反复地讲解,而取决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及其自主学习的程度,所以创设恰当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能起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能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归纳总结。好的教学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我们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名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3 尝试练习,总结方法,为什么说尝试练习呢?这里所谓的练习实际上是课本中的例题,以前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而我们改变这种做法,直接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这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且提倡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样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悟新知识。
4 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并且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观察、思考、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和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我评价的机会等。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思考“悟”出来的,通过活动“生产”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能体验到通过自己“豁然顿悟”获得知识的喜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时时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情感方面
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意识、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数学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本身的人格魅力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热爱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其次。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爱护每一名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都不足。为此教师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热情和关注,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和耐心。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优点,更多地给他们创设成功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他们的点滴成功都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另外。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周围的学习氛围会无形地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为此,注意在同学中树立学习榜样,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互进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而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课前方面
1 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 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 说一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4 练一练。往往每课时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预习时应把例题都做一遍,加深领悟的能力如果做题时出现错误,要想想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如果仍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逐步领会。
5 补一补。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明白,对旧的知识巩固和记忆的同时,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学科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因此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课上方面
1 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我们知道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教师反复地讲解,而取决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及其自主学习的程度,所以创设恰当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能起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能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归纳总结。好的教学并非是把数学内容解释清楚。阐述明白就足够了。我们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自己研究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一起做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接受每名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等等。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3 尝试练习,总结方法,为什么说尝试练习呢?这里所谓的练习实际上是课本中的例题,以前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而我们改变这种做法,直接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这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并且提倡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样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感悟新知识。
4 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并且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观察、思考、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和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我评价的机会等。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而是通过思考“悟”出来的,通过活动“生产”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能体验到通过自己“豁然顿悟”获得知识的喜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数学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并非“朝夕之功”“立竿见影”。但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在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理想“彼岸”的沟通上架设起一座桥梁,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