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出版产业化对图书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图书出版社是集生活信息、科研理论于一体的,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科技类图书编辑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的公关意识是衡量和确立编辑工作的基准,强化公关意识要体现在编辑工作的始终。
关键词:科技类;图书编辑;公关意识
科技图书出版社是集生活信息、科研理论于一体的,直接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桥梁,传播最新学术成果,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窗口。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科技图书质量,发挥科技图书作用,科技图书编辑更应该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强化公关意识。
科技类图书编辑就是要运用各种公关手段,通过编辑工作力求使受众从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科技类图书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与其自身科技含量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编辑需要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桥梁,使作者通过出版图书,传播科研成果、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得到读者信任以取得认知与合作;使读者通过阅读得到先进文化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从关注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到出版业市场信息、作者信息、读者信息等方面着手。在组稿之前,编辑需要考虑读者需要,反复进行选题论证,同时表达出版社选题的大方向。组稿交谈前,要仔细了解作者情况,特别是作者的学术情况和写作水平,这样在组稿时才能更清晰地表明所需要选题思路和整体构想。有时候有可能会遭遇“碰钉子”,作者出于种种客观条件并不想随便交给一名编辑,这时,除了要编辑虚心讲解所需选题整体方向,同时还要展示个人魅力,在谦虚并客气的表达自己想法和需要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作者,取得作者的信任。而双方达成共识后,再明确各项具体要求。在此过程中,要向作者展示自己对该领域的充满兴趣,对该选题的大体设计提供思路,以及对图书市场前景进行展望,提供一些参考书、帮助制定写作提纲等。当作者审阅稿样时,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做出一些修改,有时候修改量会很大,编辑对于作者的修改应该注意仔细分析后区别对待,对于一些作者的重大修改,编辑要认真仔细地审读加工后,经过复审和终审审核后决定取舍,同时要向作者做一定的说明。这样,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就会逐渐变得十分融洽,最终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编辑要在此过程中掌控选题大方向,把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面对另外一些学术能力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起到带头作用的书稿,有可能存在印数少、经济效益不好的书稿,则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作者寻找政策扶持。
在审稿的过程中,编辑除了要对字词进行严格把关外,还要及时不断地向作者反馈信息。在审读科技类图书的过程中,其中肯定存在着编辑掌握不了的内容,这时作者即是你虚心的请教的最好的老师,这个过程中你的虚心和感谢会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若与其思路有较大出入时,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科技类图书的特殊性在于,作者即是本领域的权威,一旦书稿存在“思路”问题,比如:专业性太强、科技名词太多、不贴地皮、与读者距离远等。在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的同时,在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婉言将出版社的大方向和选题思路向作者进行阐述,只要编辑的意见有道理,作者大多都能够虚心接受。以坦诚的态度对待作者不仅能在沟通中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还能使作者提供出更高质量的书稿,也会使本次合作更加和谐。在接下来的出版活动中,全程参与到该书籍的装帧设计和印刷出版环节中,除了与作者商讨具体的设计思路和装帧构思,尊重作者意见外,还要充分考虑读者需求,如专业性强的科技类书籍,读者往往也属专业人士,无需花哨的设计,简洁大方的设计、适合的纸张颜色更适合此类人群阅读。而对于一些生活类图书,读者人群偏向大众,图文并茂的排版格式和印墨效果好、克数较轻的轻型纸配上精美的印刷会使此类读者更喜欢选择此类图书进行阅读。还要与排版、制版人员进行交接,确保印刷质量和印制时间,互相配合和支持。在交付印刷前,与排版人员仔细检查版面、插图,稿件做到“齐、清、定”后才能使后期的装订与发行时间得到保障。
在图书进入市场之时,编辑人员要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影响,从而吸引专家学者开拓稿源,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提供给读者一个了解科技类出版社的平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出版物,为本出版社树立口碑,维护出版社形象。
图书开始发行后,编辑人员也要注意收集读者评价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做出正确的应对,这不仅有利于出版单位对出书的结构、时间作出调整,改进各项工作,同时有利于图书重印、再版时修正缺点,进一步提高出版物及编辑自身能力。
科技类图书编辑除了要与与搞好作者、读者的处理好公关关系,还要注意与领导、同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请领导帮助把握大方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自身错误,更快地提高自己。平时注意多与同事交流,与人为善,不能因为怕同事“抢”了自己的作者,而不愿意与其他同事交流,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出版信息,把路子走宽,认真培养公关意识,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才能使编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出版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进而实现编辑的理想、体现编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达凯.选题策划一二三[J]. 科技与出版,2007.
[2]甄巍然.略论编辑出版人员的公关认知与公关意识[J].编辑之友.2013(2):112-114.
[3]饶亚.图书编辑急需增强公关意识[J].网络财富.2005:164-165.
关键词:科技类;图书编辑;公关意识
科技图书出版社是集生活信息、科研理论于一体的,直接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桥梁,传播最新学术成果,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窗口。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科技图书质量,发挥科技图书作用,科技图书编辑更应该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强化公关意识。
科技类图书编辑就是要运用各种公关手段,通过编辑工作力求使受众从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科技类图书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与其自身科技含量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编辑需要在读者与作者之间建立桥梁,使作者通过出版图书,传播科研成果、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得到读者信任以取得认知与合作;使读者通过阅读得到先进文化知识、提高生活质量。从关注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到出版业市场信息、作者信息、读者信息等方面着手。在组稿之前,编辑需要考虑读者需要,反复进行选题论证,同时表达出版社选题的大方向。组稿交谈前,要仔细了解作者情况,特别是作者的学术情况和写作水平,这样在组稿时才能更清晰地表明所需要选题思路和整体构想。有时候有可能会遭遇“碰钉子”,作者出于种种客观条件并不想随便交给一名编辑,这时,除了要编辑虚心讲解所需选题整体方向,同时还要展示个人魅力,在谦虚并客气的表达自己想法和需要时,也要尊重和理解作者,取得作者的信任。而双方达成共识后,再明确各项具体要求。在此过程中,要向作者展示自己对该领域的充满兴趣,对该选题的大体设计提供思路,以及对图书市场前景进行展望,提供一些参考书、帮助制定写作提纲等。当作者审阅稿样时,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做出一些修改,有时候修改量会很大,编辑对于作者的修改应该注意仔细分析后区别对待,对于一些作者的重大修改,编辑要认真仔细地审读加工后,经过复审和终审审核后决定取舍,同时要向作者做一定的说明。这样,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就会逐渐变得十分融洽,最终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编辑要在此过程中掌控选题大方向,把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面对另外一些学术能力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起到带头作用的书稿,有可能存在印数少、经济效益不好的书稿,则要积极主动地帮助作者寻找政策扶持。
在审稿的过程中,编辑除了要对字词进行严格把关外,还要及时不断地向作者反馈信息。在审读科技类图书的过程中,其中肯定存在着编辑掌握不了的内容,这时作者即是你虚心的请教的最好的老师,这个过程中你的虚心和感谢会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若与其思路有较大出入时,切忌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科技类图书的特殊性在于,作者即是本领域的权威,一旦书稿存在“思路”问题,比如:专业性太强、科技名词太多、不贴地皮、与读者距离远等。在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的同时,在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婉言将出版社的大方向和选题思路向作者进行阐述,只要编辑的意见有道理,作者大多都能够虚心接受。以坦诚的态度对待作者不仅能在沟通中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还能使作者提供出更高质量的书稿,也会使本次合作更加和谐。在接下来的出版活动中,全程参与到该书籍的装帧设计和印刷出版环节中,除了与作者商讨具体的设计思路和装帧构思,尊重作者意见外,还要充分考虑读者需求,如专业性强的科技类书籍,读者往往也属专业人士,无需花哨的设计,简洁大方的设计、适合的纸张颜色更适合此类人群阅读。而对于一些生活类图书,读者人群偏向大众,图文并茂的排版格式和印墨效果好、克数较轻的轻型纸配上精美的印刷会使此类读者更喜欢选择此类图书进行阅读。还要与排版、制版人员进行交接,确保印刷质量和印制时间,互相配合和支持。在交付印刷前,与排版人员仔细检查版面、插图,稿件做到“齐、清、定”后才能使后期的装订与发行时间得到保障。
在图书进入市场之时,编辑人员要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影响,从而吸引专家学者开拓稿源,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提供给读者一个了解科技类出版社的平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传出版物,为本出版社树立口碑,维护出版社形象。
图书开始发行后,编辑人员也要注意收集读者评价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做出正确的应对,这不仅有利于出版单位对出书的结构、时间作出调整,改进各项工作,同时有利于图书重印、再版时修正缺点,进一步提高出版物及编辑自身能力。
科技类图书编辑除了要与与搞好作者、读者的处理好公关关系,还要注意与领导、同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请领导帮助把握大方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正自身错误,更快地提高自己。平时注意多与同事交流,与人为善,不能因为怕同事“抢”了自己的作者,而不愿意与其他同事交流,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出版信息,把路子走宽,认真培养公关意识,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才能使编辑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出版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进而实现编辑的理想、体现编辑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达凯.选题策划一二三[J]. 科技与出版,2007.
[2]甄巍然.略论编辑出版人员的公关认知与公关意识[J].编辑之友.2013(2):112-114.
[3]饶亚.图书编辑急需增强公关意识[J].网络财富.200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