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编者按: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道德滑坡现象在我国的蔓延,有关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一些公共事件越来越引发了人们的关注。2011年下半年之后,诸如“天津许云鹤案”、“如皋公交司机救人被诬案”、“宁波女大学生献血致害事件”、“路人漠视被撞女童事件”等事件的发生,再次引爆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通过法律来影响道德,成为学者们乃至广大公众探讨的焦点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道德滑坡现象在我国的蔓延,有关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一些公共事件越来越引发了人们的关注。2011年下半年之后,诸如“天津许云鹤案”、“如皋公交司机救人被诬案”、“宁波女大学生献血致害事件”、“路人漠视被撞女童事件”等事件的发生,再次引爆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如何通过法律来影响道德,成为学者们乃至广大公众探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刊特别组织本次专题笔谈,希望通过此次笔谈,为我国伦理道德的法律保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件一直是知识产权审判中的难点所在。在司法实践中,上海市在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主要存在证据在保全、鉴定中面临技术性和专业性、涉密证据的质证、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经营秘密等难题。以期能为商业秘密案件的审理和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借鉴。证据保全、技术鉴定的制度设计应着眼于可细化和操作化,涉密证据的质证制度设计应平衡好权益保护与防止再次泄密两者之间的平衡,客户名单是否构成商业经营秘
内容摘要:环境集团诉讼案件的处理难度非常大,美国在这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阿特金斯等诉Harcros化学公司案这起美国典型环境案件,揭示了一系列解决复杂环境案件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例如,为解决原告距离工厂的远近不同而受到损害的程度和赔偿数额方面的差别等问题,法官将集团划分为三个子集团。又如,集团诉讼赔偿款确定后,法官通过把抽象的赔偿标准进行量化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将赔偿款在各类和同类中的
内容摘要:听众在修辞关系中并非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主动影响修辞效果的能力。在以法官为言谈者的修辞关系中,大众媒体是法官不得不考虑、同时又不受司法程序约束、而且能积极影响司法进程的听众。在修辞学意义上分析我国法院与媒体之间关系交恶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法院 媒体 法律修辞 作为听众的媒体 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法庭纠纷的根源往往不是观念上的分歧,而是尖锐的利
内容摘要:公共场所群众自发聚集活动导致伤害在我国现行法律中难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主体。美国一些州法的经验是:政府对其管理的区域的安全负责,对事故易发的区域应积极地、持续地开展研究,消除影响安全因素。法院确定政府负有安全注意义务,并采“有条件的豁免”原则。“有条件豁免”的审查以无“过失”为基本标准。中国可参照美国作法确立政府对发生在公共场所的群众自发聚集活动的安全注意义务,并在有过错的情形下承担赔偿责任
内容摘要:以汤因比的文化“挑战—应战”理论为分析范式,可以对法家思想史做出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评判某个历史人物是否是法家的标准,不在于其是否重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其是否主张彻底的法治主义(“缘法而治”、“以法为教”和“任法不任智”)。据此标准,学界先前将曹操、诸葛亮、王充、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张居正、章太炎和刘师培等人划入法家的做法并不妥当。新“法家三期说”认为,“法家第一期”只能是
内容摘要:从历史的视角,厘清法律概念演变的历史脉络。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学家对法律概念所作出的诠释,以获得法律概念的科学认识与方法;同时,也试图结合中国法治事业的实践智慧,提出法律概念的科学内涵,即法律是“理”与“力”的结合,“理”是基本的,“力”是必要的,法是“文武之道”;法律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其定义试图跨越西方法学世界自然法学与实证法的鸿沟,以此彰显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内容摘要:在没有对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概念进行充分的论证前,就把其当成关键词运用到对司法政策的表述中,结果只能导致法律人思维的混乱,使法治的原则和理念受到伤害。把严格执法等同于机械司法并和法律效果挂钩,使法律效果成了社会效果的对立面,法律在面向社会的开放中失去了自我,成了社会效果所统一的对象。这种对司法政策的“随便”解释,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瓦解了法治的严肃性。经过对一些关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
内容摘要:残疾人的人权保障是一个涉及完善法律制度、发展社会经济、变革传统残疾人观念、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但在当前最为关键的是整个社会残疾人人权意识的提高。语言和观念的关系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观念决定语言;形式强化内容,语言传播观念。在古老而丰富的中国语言中,有大量不理解、不尊重、不关心、不帮助残疾人的糟粕。这些糟粕如今通过小说、影视、日常言谈等多种渠道仍然在传
内容摘要:民法共有指法律上未分割之物归属复数主体,各成员对共有物特定份额享有所有权,共有对象非所有权,乃所有物,实质上是所有物价值。财产可以共有,权利不能共有。按份共有中,各成员可在本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处分份额,共同共有则否,民法必须区分两者。在特殊情况下,因复数共有物发生之按份共有中,各成员对个别共有物之份额处分有法律障碍,但可在本共有关系存续期间排除,非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不含身份关系,或虽含身份
内容摘要:民事诉权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从其出现的那一刻起,关于诉权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并先后出现过多种内容迥异的诉权学说。然而,要真正的理解诉权的意义,就不应局限于纯理论的层次,而是要回归实践中寻找诉权在权利体系中存在的独立价值,同时探求诉权在权利保护上的实践意义。以这种方法研究诉权,以此为标准讨论诉权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诉权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还可促进立法和司法在最大程度上便利和保障当事人诉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