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学科教学是一门以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训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基础性课程活动。由于传统意识、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因素的影响,即使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体育课程活动同样普遍存在“重训练教学、轻心理培育”的偏颇失衡现象,直接导致了其理论教学走向了“长期萎缩甚至可有可无”的不良境地。体育理论教学真的是无足轻重吗?非但不是这样,反而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本文立足高职体育教学的角度,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希望能够为更多同行提供一些良好的借鉴和帮助。
【關键词】高职体育 新课程教育背景 理论课教学 实践与冷思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共分为两大板块,就是如何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与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而且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紧密关联——合则共荣、分则互损。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蕴藏着相对丰富的理论性知识,即使对于体能技能训练来说,若缺乏对一些运动原理和安全知识的有效掌握,那么势必影响学习过程、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由此可见,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体育课程活动的有机组成,更是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既然如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为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首先,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社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发展要求。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教师应努力从各个方面走在学生的前列,尤其在思想认识、教育观念、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否则,就会在形势发展潮流中逐步地显得消极被动甚至滞后落伍。比如,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在环形跑道中都是逆时针而非顺时针跑步呢?”而执教者对于这种一般性运动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和向自己交代呢?同样道理,若教师平常忽视了对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在体育训练或比赛活动现场,个别学生突然发生呕吐、眩晕、昏厥等异常现象,而教师又不在身边,其他同学根本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安全急救措施,就很可能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日常化教学,显得既非常必要又十分重要。
其次,教师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升思想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客观地说,许多体育教师尤其是高中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确实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修养和教学业务能力,然而,他们却缺乏一定的思想修养、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对于体育课程而言,要么是“一般性应对、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要么出于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体能和技能训练,而人为地放弃(或半放弃)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育和发展。比如一些职业学校,迫于市场激烈竞争下的“生存式压力”,把工作主要精力倾向于“生源招生、专业课教学、准毕业生就业推销”等方面,而疏忽了对日常教学尤其是非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性管理和质量监控。再者,多元性、物质化社会文化思潮的不断渗透和冲击,许多职校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教学本着“和尚撞钟——得过且过”的心态和做法,更多地忙于非专业教学或者是“自主式发展”,怎会把理论课教学摆上位置呢?因此说,教师思想素质必须加强,这也是畅通职教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因素。
再次,教师应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升艺术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理论课教学“见效迟、任务软,看不见、考核难”,按照教职成[2009]3号文件《体育教学大纲》基础模块A中只有8课时的开设规定,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教学要求。职校体育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既要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纯理论课教学的时间,又要在训练教学实践中经常融合相关理论知识教学,以质效提升和教学艺术努力达成如下层面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理论学习的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逐步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二是教会学生理论学习的有效方法,如情景活动法、合作讨论法、案例探究法等,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三是通过“主题辩讨”“知识竞赛”“现场问答”等形式,不断掀起“以赛激趣促学”的理论教学热潮,逐步赢取千里跬步、江海细流效应。
最后,教师应不断强化改革意识,努力提升创新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因素,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在这个充满竞争和迅猛态势的大发展时代,“改革与创新”是活跃期间的关键词。教育事业同样也不例外。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认为,职教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根据实际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式,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让理论课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努力改革作业设计。理论课教学之后,并非一定要设置书面练习题要求学生去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定一份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或者写一份观看体育赛事的观后感等,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学用能力。三是着力改革体育课程理论考试形式。把理论知识考试纳入体育课程考试的范畴之内,既有利于掌握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真实情况,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的精神意识,更有利于发挥积极性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职教体育课程活动中,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全面加强审视,勇于纠偏改错,并从教师、学生和课程教学等方面加大改创力度,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關键词】高职体育 新课程教育背景 理论课教学 实践与冷思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共分为两大板块,就是如何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与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培养”,而且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紧密关联——合则共荣、分则互损。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蕴藏着相对丰富的理论性知识,即使对于体能技能训练来说,若缺乏对一些运动原理和安全知识的有效掌握,那么势必影响学习过程、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由此可见,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体育课程活动的有机组成,更是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重要内容。既然如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为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首先,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社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发展要求。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教师应努力从各个方面走在学生的前列,尤其在思想认识、教育观念、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否则,就会在形势发展潮流中逐步地显得消极被动甚至滞后落伍。比如,在职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在环形跑道中都是逆时针而非顺时针跑步呢?”而执教者对于这种一般性运动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该如何向学生解释和向自己交代呢?同样道理,若教师平常忽视了对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在体育训练或比赛活动现场,个别学生突然发生呕吐、眩晕、昏厥等异常现象,而教师又不在身边,其他同学根本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安全急救措施,就很可能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由此可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日常化教学,显得既非常必要又十分重要。
其次,教师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努力提升思想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客观地说,许多体育教师尤其是高中以上的专职体育教师,确实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修养和教学业务能力,然而,他们却缺乏一定的思想修养、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对于体育课程而言,要么是“一般性应对、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要么出于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体能和技能训练,而人为地放弃(或半放弃)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育和发展。比如一些职业学校,迫于市场激烈竞争下的“生存式压力”,把工作主要精力倾向于“生源招生、专业课教学、准毕业生就业推销”等方面,而疏忽了对日常教学尤其是非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性管理和质量监控。再者,多元性、物质化社会文化思潮的不断渗透和冲击,许多职校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教学本着“和尚撞钟——得过且过”的心态和做法,更多地忙于非专业教学或者是“自主式发展”,怎会把理论课教学摆上位置呢?因此说,教师思想素质必须加强,这也是畅通职教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因素。
再次,教师应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升艺术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理论课教学“见效迟、任务软,看不见、考核难”,按照教职成[2009]3号文件《体育教学大纲》基础模块A中只有8课时的开设规定,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教学要求。职校体育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指导思想,既要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纯理论课教学的时间,又要在训练教学实践中经常融合相关理论知识教学,以质效提升和教学艺术努力达成如下层面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理论学习的积极意义和重大作用,逐步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二是教会学生理论学习的有效方法,如情景活动法、合作讨论法、案例探究法等,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三是通过“主题辩讨”“知识竞赛”“现场问答”等形式,不断掀起“以赛激趣促学”的理论教学热潮,逐步赢取千里跬步、江海细流效应。
最后,教师应不断强化改革意识,努力提升创新素养,积极有效地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因素,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活力源泉。在这个充满竞争和迅猛态势的大发展时代,“改革与创新”是活跃期间的关键词。教育事业同样也不例外。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文认为,职教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根据实际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式,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让理论课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努力改革作业设计。理论课教学之后,并非一定要设置书面练习题要求学生去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定一份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或者写一份观看体育赛事的观后感等,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学用能力。三是着力改革体育课程理论考试形式。把理论知识考试纳入体育课程考试的范畴之内,既有利于掌握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真实情况,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的精神意识,更有利于发挥积极性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在职教体育课程活动中,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全面加强审视,勇于纠偏改错,并从教师、学生和课程教学等方面加大改创力度,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