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矿石干选技术在煤炭领域备受关注,其节能、无水、智能、高精度和易使用等优点在井下排矸、选厂预富集和矸石再选等环节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具有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的优势。为探索深度学习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煤料智能干选过程中的分类精度和应用潜力,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多产品煤料图像分类方法。在获取低灰煤、中低灰煤、高灰煤和矸石4类产品无烟煤图像的基础上,采用位置变换操作对煤粒图像集进行数据增强,为
【机 构】
: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冶金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造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19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传感器的智能矿石干选技术在煤炭领域备受关注,其节能、无水、智能、高精度和易使用等优点在井下排矸、选厂预富集和矸石再选等环节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具有降低成本、节能降耗的优势。为探索深度学习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煤料智能干选过程中的分类精度和应用潜力,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多产品煤料图像分类方法。在获取低灰煤、中低灰煤、高灰煤和矸石4类产品无烟煤图像的基础上,采用位置变换操作对煤粒图像集进行数据增强,为深度学习模型提供大量训练数据,进而采用基于Tensorflow、Keras框架的Inception_v3
其他文献
页岩孔隙结构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沁水盆地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及低温气体吸附等试验,分析了过渡相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特征和孔隙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55%~5.21%,平均为3.53%,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且多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除少量的长石及碳酸盐矿物外,矿物质组成以质量分数占比55%~69%的黏土矿物和27%~40%的石英为主。黏土矿物中则以高岭石质量分数
储层敏感性,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和应力敏感性(五敏),直接影响钻井、压裂等施工过程中的流体选择和煤层气井产能。为查明筠连地区煤储层敏感性和注入流体配伍性,采集筠连地区二叠系乐平组C2+3和C7+8号煤层样品,分析其低温液氮吸附和核磁共振分析孔渗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岩心流动试验进行五敏性测试,并选择不同井的地层水与压裂液进行配伍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测试样品主体为半暗型煤、中高灰分、镜质体反射率在2.2%以上。煤层渗流孔发育较少,孔隙类型以吸附孔为主,微孔和小孔占优势且微孔-小孔与较大孔连通性差
文章主要论述了BIM技术对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作用,以期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太原市西山煤田山西组地质勘探历程较早,但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投产的煤层气井不断增加,但整体产气量并不理想。西山煤田山西组2煤顶板、3煤顶板和1煤底板分别发育有3层震积岩,为查明震积岩特征及其煤系气勘探开发意义,开展了露头系统观测和室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山西组共识别出同沉积断裂层、震积角砾岩、阶梯状小断层、震褶岩、液化均一层、球枕状构造、泄水构造、生物逃逸构造等8种震积构造,3层震积岩具有不同的垂向序列;②早二叠世晚期频发的地震事件对泥炭沼泽演化具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破坏了地壳沉降速率和
我国华北地区随着煤矿开采年限的增加,浅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部分地区存在资源枯竭的现象。资源枯竭型矿井对“三下一上”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华北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通过对煤田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与研究,利用遥感解译技术手段和煤层底板突水系数法基本摸清了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等5个省的“三下一上”煤炭资源分布特征。圈定“三下”压覆面积21819.27 km2,估算“三下”煤炭资源量约474.15亿t,占资源总量的12.10%。其中,建筑物下煤
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研究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对防治采空区地表建筑物变形破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准确描述因开采引起的地表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基于变异函数理论,建立动态预计模型,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合概率积分法相关理论知识推导出地表下沉时间,将其代入变异函数的变程中,为使模型描述地表点随时间变化的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符合地表下沉规律,对变异函数模型取不同的指数,并结合4个矿区下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模型分子指数H=4时,该模型预计
采空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是当前开采沉陷领域研究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沉陷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煤矿开采引起地表沉陷变形规律的系统分析,认为采空区地表沉降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S型沉降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始沉降、剧烈沉降和衰退沉降3个阶段。总结得出理想的采空区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应具有能较好拟合地表沉降时间关系的沉降曲线,沉降速度和加速度应符合地表沉陷物理过程的基本特征。将用于描述增长信息随时间变化的Usher数学模型引入到采空区地表动态沉降预测中。通过对模型
常村煤矿井田范围内铁路专用线下压煤量达3500万t,在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还要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因此开展开采动态沉陷预测尤为重要。为准确预计该井田采动地表移动变形的动态过程,实施合理的地表抗采动措施对工作面开采方案实施优化,引入Weibull时间函数,通过理论计算与软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该函数在下沉量、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常村煤矿的实测地表下沉量一致,表明该函数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完备性;在对常村煤矿地表动态沉陷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11个监
我国西部侏罗系煤田煤层顶板含水层垂向非均质性强,富水性差异大,使得导水裂隙带波及含水层深度不同时,工作面涌水量不同,水害威胁程度各不相同。为科学描述垂向不同深度含水层富水性对涌水的影响,将含水层简化为多层层状结构,由此概化出含水层空间富水结构表达模型。以彬长矿区亭南煤矿煤层顶板洛河组含水层为例,提出影响含水层空间富水性差异的含水系统、流动系统和地质构造3个方面,确定出含水层厚度、冲洗液消耗量、岩心采取率、中粗砂岩占比、地层埋深、水化学矿化度、褶皱构造7个主控因素,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主控因素对富水
煤中的矿物质是燃煤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其种类繁多,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极其复杂,理清其迁变规律,对燃煤排放控制极为重要。燃煤过程中矿物的热转化涉及蒸发、破碎、分解、融合及凝并等过程,不同矿物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与转化,最终分布去向可概括为:炉渣、底灰、飞灰和燃烧废气悬浮微颗粒等。燃煤过程矿物质所表现出的性质和行为,主要与煤中矿物质的地质特征和燃煤工艺条件2个因素有关,其中温度和气氛是主控因素。目前对矿物质热演化行为的原生地质影响因素研究较为薄弱,具体为煤中矿物质的天然与燃煤过程的富集分异机理、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