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游客前来,促进了旅游业日益蓬勃的发展,引导着国内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旅游业需要的人才,本文以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旅游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掌握市场需求提高行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进程等对策。
【关键词】旅游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 对策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是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旅游从业人才素质是提升旅游产业质量的根本,因此,无论是完成高等旅游职业教学任务,还是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都需要一批批高素质的专业旅游服务人才,尤其是具备专业化、国际化以及标准化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然而,近年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市场供需错位、理论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国际化旅游服务理念缺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将相关对此分析如下:
一、开展校企合作
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从调整办学思路、改革教育模式开始,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继江苏第一个成立省级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后,其他部分省份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备成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的新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牵头,在企业、政府等多方支持下,为旅游专业师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场所,并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操指导,使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更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由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服务企业等,形成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以相互合作为原则的非营利性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使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二、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培养人才
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应该以满足人才需求为核心,紧跟市场用人需求变化,加强高职特色教育,增强旅游行业企业在教学中的参与度,通过推行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来追踪人才市场需求,从而调节平衡旅游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旅游行业协会、企业等在发展旅游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国际社会实践验证的,国外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一直坚持以行业协会为龙头,企业参与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例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美国没有设置类似旅游局的专门负责旅游管理的部门,而是设置白宫旅游政策委员会负责国家旅游政策的制定,而其他职能的履行则交由行业协会、企业及教育研究机构。而瑞士旅游教育主要由饭店协会创立,由多家饭店培训机构组成,为瑞士旅游和饭店行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由此可见,行业协会、企业及其相关组织更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其在发展旅游教育和培养旅游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三、加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虽然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优秀的旅游业人才,但我们所缺乏的是旅游业的国际性人才。与旅游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们所缺乏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经验、而是缺乏具有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高技能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加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是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国内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院校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输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开展学习交流,到处于同行业发展前沿的国家取经,吸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有条件也可以尝试与国外优秀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互访学习,以加速旅游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可以在名牌旅游企业内引进优秀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旅游专业教师培养,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要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前提,多设置一些符合国际旅游业标准的课程,尤其是关于国际旅游行业的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国际行业发展形势。
四、结束语
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仅是我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宏伟目标,也是我国所有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共同理想。从对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思索开始,发现问题,总结对策,努力提高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水平,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符合旅游业发展目标的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旅游行业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同行业发展接轨,将我国发展成为高层次高水平的旅游大国,是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宏伟目标,也是从业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林江珠.就新经济条件下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3
[2]谢苏.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与质量评价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4
[3]付征.加强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
[4]董鸿安.加强区域旅游产业服务意识 创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华东经济管理,2006.9
[5]杨宏伟.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体验型”学习法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6]刘韵琴.从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谈高职导游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2
【关键词】旅游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 对策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是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旅游从业人才素质是提升旅游产业质量的根本,因此,无论是完成高等旅游职业教学任务,还是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都需要一批批高素质的专业旅游服务人才,尤其是具备专业化、国际化以及标准化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然而,近年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市场供需错位、理论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国际化旅游服务理念缺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将相关对此分析如下:
一、开展校企合作
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从调整办学思路、改革教育模式开始,全面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促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继江苏第一个成立省级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后,其他部分省份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筹备成立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校企合作的新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由学校牵头,在企业、政府等多方支持下,为旅游专业师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场所,并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操指导,使我国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更符合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旅游服务行业的竞争力。由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服务企业等,形成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以相互合作为原则的非营利性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使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真正实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二、以市场需求为核心培养人才
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应该以满足人才需求为核心,紧跟市场用人需求变化,加强高职特色教育,增强旅游行业企业在教学中的参与度,通过推行有鲜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来追踪人才市场需求,从而调节平衡旅游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旅游行业协会、企业等在发展旅游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通过国际社会实践验证的,国外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一直坚持以行业协会为龙头,企业参与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例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美国没有设置类似旅游局的专门负责旅游管理的部门,而是设置白宫旅游政策委员会负责国家旅游政策的制定,而其他职能的履行则交由行业协会、企业及教育研究机构。而瑞士旅游教育主要由饭店协会创立,由多家饭店培训机构组成,为瑞士旅游和饭店行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由此可见,行业协会、企业及其相关组织更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其在发展旅游教育和培养旅游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三、加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虽然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旨在培养优秀的旅游业人才,但我们所缺乏的是旅游业的国际性人才。与旅游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们所缺乏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经验、而是缺乏具有国际交流和合作等全面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高技能国际化的旅游人才、加速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是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国内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院校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输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开展学习交流,到处于同行业发展前沿的国家取经,吸取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有条件也可以尝试与国外优秀的教育机构联合办学,互访学习,以加速旅游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可以在名牌旅游企业内引进优秀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作为旅游专业教师培养,充实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要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前提,多设置一些符合国际旅游业标准的课程,尤其是关于国际旅游行业的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掌握国际行业发展形势。
四、结束语
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不仅是我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宏伟目标,也是我国所有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共同理想。从对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思索开始,发现问题,总结对策,努力提高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水平,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符合旅游业发展目标的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旅游行业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国际同行业发展接轨,将我国发展成为高层次高水平的旅游大国,是我国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宏伟目标,也是从业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林江珠.就新经济条件下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3
[2]谢苏.高等旅游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与质量评价观[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4
[3]付征.加强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
[4]董鸿安.加强区域旅游产业服务意识 创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华东经济管理,2006.9
[5]杨宏伟.高等旅游职业教育“体验型”学习法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6]刘韵琴.从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谈高职导游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