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学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要主动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经过激烈的高考角逐,步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环境的变化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波动,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调节和疏导,将会对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七个方面考察:“大学生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和谐;自我观念增强;人生信念的一致;社会环境的一致;行为表现的相称;心理基调的轻松愉快。”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牛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北京各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高达33.47%。每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缺乏积极性,动力不足。不能从中学阶段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
(2)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与技巧,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使得这些大学生自我封闭,陷入孤独与迷茫之中。
(3)自我定位有问题。在中学可能百里挑一,但进入大学发现大家都是很优秀的,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常常是纠结的,由此产生痛苦。
(4)许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受挫能力差,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经受不住一些打击,对社会基本生存能力一无所知,自我安全意识较差。
(5)情感问题。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容易走向人生的极端,悲观厌世,有的学生还会发生悲剧。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紧密的关系。
1.学业的压力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完全不同,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很多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初高中阶段的学习,认为大学阶段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失去升学的压力后,对学习没有了目标。还有的学生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缺乏明确的学习的目标,以至于考试的时候挂科严重。
2.人际交往的困难
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在学校教育和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只关注于学习,对交际能力的培养缺乏一定的认知。当进入大学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完全不同,除了学习,更多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生不太适应,交际范围的扩大,想要和别人交往,但不知怎么交往或交往失败后,导致性格孤僻。
3.家庭教育过于重视学业
家庭教育过于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规范的培养。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使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容易失衡。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有父母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缺乏应有的生活磨练,经不起挫折,过于任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的感受,缺乏毅力。
4.恋爱缺乏引导
大学生活比起初高中阶段来说,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大学生阶段,学生容易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以谈恋爱作为自己打发时间的手段。由于大学阶段恋爱过于理想化,依赖心理强。当情感受挫时,由于生活阅历较少,自控能力较弱,无法恰当的处理恋爱中的出现的问题,由此产生心理障碍问题。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于一定的校园环境与时代背景下,应主要从学校、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
学校领导要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给予更多的指导与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岛宏博士指出:“在健康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开发领导层,必须劝说他们给健康以应该的重视,领导者是我们健康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
(1)增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引导他们具备学会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的能力。
(2)建立一批优秀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事实证明,要进行科学有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拥有一批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3)积极利用学校的传播媒体,如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校刊等,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宣传,促使在校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的参与,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正确处理各种问题,也才能将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真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听心理讲座,选修大学生心理课程,来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识,增强心理调适的能力,提高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大学生要有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受挫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理智应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身体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的大学生来。
参考文献:
[1]朱敏,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解决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7
[2]张典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导报,2010,(07):78
[3]朱敏,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解决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9
[4]李瑞兰,孔国庆,方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3,(2)
[5]陈中永,付海东.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与工作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27
[6]崔志林,王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7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经过激烈的高考角逐,步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环境的变化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波动,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调节和疏导,将会对自身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我们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从七个方面考察:“大学生活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和谐;自我观念增强;人生信念的一致;社会环境的一致;行为表现的相称;心理基调的轻松愉快。”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牛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北京各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高达33.47%。每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因各种原因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缺乏积极性,动力不足。不能从中学阶段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
(2)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与技巧,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使得这些大学生自我封闭,陷入孤独与迷茫之中。
(3)自我定位有问题。在中学可能百里挑一,但进入大学发现大家都是很优秀的,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常常是纠结的,由此产生痛苦。
(4)许多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受挫能力差,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经受不住一些打击,对社会基本生存能力一无所知,自我安全意识较差。
(5)情感问题。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情感变化快。恋爱不成或失败常常会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容易走向人生的极端,悲观厌世,有的学生还会发生悲剧。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紧密的关系。
1.学业的压力
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中学完全不同,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很多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初高中阶段的学习,认为大学阶段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失去升学的压力后,对学习没有了目标。还有的学生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缺乏明确的学习的目标,以至于考试的时候挂科严重。
2.人际交往的困难
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在学校教育和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只关注于学习,对交际能力的培养缺乏一定的认知。当进入大学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中学完全不同,除了学习,更多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生不太适应,交际范围的扩大,想要和别人交往,但不知怎么交往或交往失败后,导致性格孤僻。
3.家庭教育过于重视学业
家庭教育过于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规范的培养。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使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容易失衡。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有父母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缺乏应有的生活磨练,经不起挫折,过于任性,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别人的感受,缺乏毅力。
4.恋爱缺乏引导
大学生活比起初高中阶段来说,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但大学生阶段,学生容易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以谈恋爱作为自己打发时间的手段。由于大学阶段恋爱过于理想化,依赖心理强。当情感受挫时,由于生活阅历较少,自控能力较弱,无法恰当的处理恋爱中的出现的问题,由此产生心理障碍问题。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于一定的校园环境与时代背景下,应主要从学校、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途径。
学校领导要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给予更多的指导与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岛宏博士指出:“在健康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开发领导层,必须劝说他们给健康以应该的重视,领导者是我们健康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
(1)增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引导他们具备学会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的能力。
(2)建立一批优秀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事实证明,要进行科学有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拥有一批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3)积极利用学校的传播媒体,如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校刊等,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宣传,促使在校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积极的参与,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正确处理各种问题,也才能将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真正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听心理讲座,选修大学生心理课程,来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识,增强心理调适的能力,提高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大学生要有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受挫能力,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理智应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身体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的大学生来。
参考文献:
[1]朱敏,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解决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7
[2]张典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经济导报,2010,(07):78
[3]朱敏,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解决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9):9
[4]李瑞兰,孔国庆,方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3,(2)
[5]陈中永,付海东.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与工作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27
[6]崔志林,王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