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versican在胃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6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60例相应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生长因子表达、versican进行检测。结果:微血管密度、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和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有显著关系,P<0.05,和性别、年龄没有关系,P>0.05。胃癌的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临床分期为3~4期、分化程度较低时,微血管密度上升,肠型胃癌低于弥漫型胃癌的微血管密度。胃癌的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临床分期为3~4期、分化程度较低时,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越高,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的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Versican蛋白的高表达和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显著关系,P<0.05,和性别、年龄、Lauren分型没有关系,P>0.05。Versican在未-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和临床分期为3~4期时,Versican的表达较高。Versican在6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中阳性比例为13.33%,在6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比例为76.6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因子表达在胃癌中的阳性比例为66.67%,正常胃粘膜中的阳性比例为16.6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rsica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胃癌血管生成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对胃癌血管的生成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versican;胃癌;微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胃癌,该疾病的转移和浸润能够造成预后效果不理想和死亡现象。肿瘤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转移和浸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间质成分、抑制因子、刺激因子的相互作用能够导致肿瘤血管的形成[1]。肿瘤间质中的versican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血管生成因子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在已有的报道中表示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和versican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有一定的关联[2],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对versican、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生长因子进行检测,对versican和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其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60例,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1.3±2.7)岁。按照Lauren分型标准,有22例患者为肠型,有38例患者为弥漫型,按照WHO标准,有36例患者为低分化和未分化,有24例患者为中分化和高分化,有28例患者为无淋巴结转移病症,有32例患者为淋巴结转移病症,按照临床分期标准,有29例患者为1~2期,有31例患者为3~4期。另选取60例相应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没有接受过化疗和放疗治疗措施。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对所有的标本使用4%甲醛液进行固定,进行石蜡包埋处理,做4μm厚的连续切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进行检测。使用枸橼酸盐缓冲液高温高压修复CD34和versican,使用EDTA高温高压修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DAB显色、苏木精对比染色、盐酸乙醇分化、氨水返蓝、脱水、透明、封片操作。将一直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比,使用PBC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比。
1.3评定指标[3-4]
按照染色强度对半定量进行判断,一级为弱阳性,二级为中阳性,三级为强阳性。按照Weidner标准对微血管密度进行判断。按照间质阳性细胞的百分比(0~100%)进行判断。按照平均百分比(30%)和染色强度进行判断,低表达为染色强度为强阳性且间质阳性细胞数低于30%,高表达为染色强度为强阳性且间质阳性细胞数超过30%。按照Volm评分标准,生长因子阳性染色为肿瘤细胞胞质为棕黄色,分辨率为0则为0分,低于25%为1分,在25%~50%范围内为2分,超过50%为3分。无染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使用以上两项得分之和计算免疫反应得分,阳性为3~6分,阴性为0~2分。
由表1可见,微血管密度、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和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有显著关系,P<0.05,和性别、年龄没有关系,P>0.05。胃癌的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临床分期为3~4期、分化程度较低时,微血管密度上升,肠型胃癌低于弥漫型胃癌的微血管密度。胃癌的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临床分期为3~4期、分化程度较低时,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越高,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的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Versican蛋白的高表达和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显著关系,P<0.05,和性别、年龄、Lauren分型没有关系,P>0.05。Versican在未-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和临床分期为3~4期时,Versican的表达较高。
2.2分析CD34、生长因子表达和Versican在胃癌和癌旁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
Versican在6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中,阳性比例为13.33%,有8例为弱阳性,在6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比例为76.67%,有46例为阳性。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rsican作为成纤维细胞胞质,主要表达与胃癌细胞周围的肿瘤相关(见图一及图二)。生长因子表达在胃癌中的阳性比例为66.67%,正常胃粘膜中的阳性比例为16.6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生长因子表达展示出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胞质中(见图三)。
3. 讨 论
通过本研究表明,胃癌间质中表达上升的Versican能够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胃癌的血管生成起到促进作用,主要是在胃癌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刺激下或者是通过和生长因子结合形成符合物质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肿瘤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共同作用使肿瘤间质中的Versican表达得到增加,Versican对内皮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具有提高作用,因为Versican在多种肿瘤间质中的表达较高,所以Versican在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中具有介导者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炎.MiR-18b抑制HPSE的表达调控胃癌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
[2]阮健.GPC3在肝细胞癌转移及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3]张振伟.胞质非特异性肌肽酶(CNDP2)、胞外基质蛋白多糖(Versican)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
[4]亦磊,叶星江.核因子-κB 及 Bcl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4,09(11):1705-1707.
关键词:versican;胃癌;微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胃癌,该疾病的转移和浸润能够造成预后效果不理想和死亡现象。肿瘤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转移和浸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间质成分、抑制因子、刺激因子的相互作用能够导致肿瘤血管的形成[1]。肿瘤间质中的versican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效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促血管生成因子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在已有的报道中表示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和versican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有一定的关联[2],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对versican、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生长因子进行检测,对versican和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其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石蜡标本60例,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1.3±2.7)岁。按照Lauren分型标准,有22例患者为肠型,有38例患者为弥漫型,按照WHO标准,有36例患者为低分化和未分化,有24例患者为中分化和高分化,有28例患者为无淋巴结转移病症,有32例患者为淋巴结转移病症,按照临床分期标准,有29例患者为1~2期,有31例患者为3~4期。另选取60例相应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没有接受过化疗和放疗治疗措施。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对所有的标本使用4%甲醛液进行固定,进行石蜡包埋处理,做4μm厚的连续切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进行检测。使用枸橼酸盐缓冲液高温高压修复CD34和versican,使用EDTA高温高压修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DAB显色、苏木精对比染色、盐酸乙醇分化、氨水返蓝、脱水、透明、封片操作。将一直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比,使用PBC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比。
1.3评定指标[3-4]
按照染色强度对半定量进行判断,一级为弱阳性,二级为中阳性,三级为强阳性。按照Weidner标准对微血管密度进行判断。按照间质阳性细胞的百分比(0~100%)进行判断。按照平均百分比(30%)和染色强度进行判断,低表达为染色强度为强阳性且间质阳性细胞数低于30%,高表达为染色强度为强阳性且间质阳性细胞数超过30%。按照Volm评分标准,生长因子阳性染色为肿瘤细胞胞质为棕黄色,分辨率为0则为0分,低于25%为1分,在25%~50%范围内为2分,超过50%为3分。无染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使用以上两项得分之和计算免疫反应得分,阳性为3~6分,阴性为0~2分。
由表1可见,微血管密度、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和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有显著关系,P<0.05,和性别、年龄没有关系,P>0.05。胃癌的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临床分期为3~4期、分化程度较低时,微血管密度上升,肠型胃癌低于弥漫型胃癌的微血管密度。胃癌的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临床分期为3~4期、分化程度较低时,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越高,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的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Versican蛋白的高表达和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显著关系,P<0.05,和性别、年龄、Lauren分型没有关系,P>0.05。Versican在未-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淋巴结出现转移阶段和临床分期为3~4期时,Versican的表达较高。
2.2分析CD34、生长因子表达和Versican在胃癌和癌旁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
Versican在6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中,阳性比例为13.33%,有8例为弱阳性,在6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比例为76.67%,有46例为阳性。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rsican作为成纤维细胞胞质,主要表达与胃癌细胞周围的肿瘤相关(见图一及图二)。生长因子表达在胃癌中的阳性比例为66.67%,正常胃粘膜中的阳性比例为16.6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癌组织中,生长因子表达展示出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胞质中(见图三)。
3. 讨 论
通过本研究表明,胃癌间质中表达上升的Versican能够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胃癌的血管生成起到促进作用,主要是在胃癌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刺激下或者是通过和生长因子结合形成符合物质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肿瘤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共同作用使肿瘤间质中的Versican表达得到增加,Versican对内皮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具有提高作用,因为Versican在多种肿瘤间质中的表达较高,所以Versican在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中具有介导者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炎.MiR-18b抑制HPSE的表达调控胃癌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
[2]阮健.GPC3在肝细胞癌转移及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3]张振伟.胞质非特异性肌肽酶(CNDP2)、胞外基质蛋白多糖(Versican)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
[4]亦磊,叶星江.核因子-κB 及 Bcl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4,09(11):1705-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