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时,都有参赛者宣读奥林匹克誓词,承诺将秉持“真正的运动家精神”,尊重并遵守奥运各项规则。
说起来令人遗憾,过去几届比赛中,少数选手忽视了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不择手段追求胜利,甚至欺骗作弊,使用禁药。
奥运史专家约翰·卢卡斯说:“少数害群之马玷污了奥运的名声。世人很容易忽略了还有许许多多满怀爱国情操而品格高尚的运动员。相较之下,巧取豪夺或滥用药物的选手只是少数。”
其实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以来,参赛选手发扬运动家精神的感人事迹屡见不鲜,让奥林匹克宗旨得以充分彰显。只是这些事迹多半无人宣扬,往往湮没无闻。以下是10个最具典范意义的故事:
塞索·希利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
希利是澳洲第一代扬威奥运的游泳健将,当年参加100米自由式1/4赛时,劲敌美国队的选手无法准时赶到赛场,形同将胜利拱手让给澳洲队。但是美国队辩称赛程安排错误,要求重新比赛。大会将美国队的申诉交由特别评审委员会裁决。
希利要求出席委员会的队友代表为美国队争取重赛机会。后来委员会同意美国队的要求,1/4赛特别加赛一场,让美国队顺利参加。夏威夷泳将杜克·卡哈纳莫库脱颖而出,并在决赛中以两米的差距击败希利。及至比赛结束,全场观众对希利报以如雷掌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利的游泳运动生涯戛然而止,奉召入伍作战,1918年不幸阵亡。
路先·杜奎斯尼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
那届奥运3000米障碍赛资格赛开跑,芬兰传奇名将帕佛·努尔米跨越水坑时跌倒,随身携带的配速秒表也掉落水中。这时只见法国选手杜奎斯尼停下脚步,将努尔米扶起来,还帮他从水中捞起秒表。
努尔米在剩下的赛程中也投桃报李。他并没有奋勇向前冲刺,而是和杜奎斯尼亦步亦趋,到最后一段赛道还示意让对方领先,但是杜奎斯尼婉拒他的好意。
拉夫·希尔
1932年,洛杉矶奥运
那年发生了奥运径赛史上最引人争议的一件事。在5000米长跑赛中,美国选手希尔从最后一名急起直追,一路逼近领先的芬兰选手劳瑞·莱赫蒂宁。希尔两度试图超越这位世界纪录保持人,但两度被莱赫蒂宁刻意挡住去路。最后莱赫蒂宁只以几厘米差距惊险夺冠。
莱赫蒂宁的犯规行径相当明显,但是希尔决定不向大会抗议:他相信莱赫蒂宁不会为了夺冠而故意犯规。希尔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还说:“况且,拿银牌很丢人吗?”
希尔雍容大度的表现传遍全世界,瑞典大报《每日新闻报》称许他:“在每一个参加田径赛的学童心目中都是英雄。”
城户俊三
1932年,洛杉矶奥运
城户俊三是日本马术代表队骑手,参加障碍赛成绩一路领先,却发现坐骑“九军”已疲累不堪,脚步踉跄,因此他决定宁可放弃,也不愿对这匹良驹造成伤害。两年后,加州里佛塞德郡人道协会在当地树立纪念牌,表彰城户俊三保全坐骑的善行,赞扬他“听到了慈悲怜悯的低鸣,而非光彩荣耀的巨响”。
卢茨·朗格
1936年,柏林奥运
希特勒企图利用柏林奥运来宣扬所谓“亚利安种族”优越性,并且告诫德国选手不得与黑人运动员来往。却有这么一位德国青年反抗了不可一世的“元首”。
美国杰出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参加跳远初赛,前两次试跳都不慎犯规,第三次再犯就会取消资格。欧文斯忆述,当时德国跳远选手朗格走过来,建议他提前几厘米起跳,成绩难免打一点折扣,但至少可以保住参赛资格,继续挺进决赛。欧文斯接受建议,果然顺利进入决赛,而且拿下金牌(他最终勇夺四面金牌)。欧文斯后来说:“朗格与我的友谊有如24K纯金。就算把我所有的奖牌熔化,也抵不上万分之一。”
朗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战阵亡,后来被国际奥委会追赠“顾拜旦奖章”。这项殊荣以现代奥运创办人顾拜旦男爵为名,表扬特别能够彰显运动家精神的行为。
尤坚纽·蒙蒂
1964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
蒙蒂是意大利雪车队长,在两项比赛中都遇到同一种状况:对手发生机件故障,参赛资格岌岌可危。虽然意大利队因此夺冠机会大增,但蒙蒂和队友都不愿乘人之危。他们深信,唯有击败最强劲的对手,才算是真正胜利。
双人赛开跑之后,蒙蒂听说英国队雪车断了一个螺栓,可能被迫退出。当时蒙蒂自己的赛程已经结束,于是除下自家雪车的螺栓,送交正在起点等候的英国队。后来英国队拿下冠军,蒙蒂与队友只得到季军。
四人赛登场时又发生类似状况。这回轮到刚缔造奥运新纪录的加拿大队雪车坏了一根轮轴,同样面临取消参赛资格之虞。蒙蒂和队友再度拔刀相助,派出队上技工支持,协助加拿大队实时修复雪车参加下一轮比赛。结果加拿大队夺得金牌,蒙蒂和队友取得铜牌。
蓝尼·巴夏姆
1976年,蒙特娄奥运
美国选手巴夏姆参加小口径步枪卧姿、立姿、跪姿射击比赛(男女同场竞技),成绩和另一位美国选手玛格丽特·莫多克平分秋色。但裁判仔细检视所有标靶后,认定巴夏姆略胜一筹,于是将金牌颁给他。
然而巴夏姆认为如此裁决毫无道理,因此颁奖典礼进行之际,他将玛格丽特拉上金牌选手位置,搂着她肩膀一起聆听美国国歌。在奥运会正式纪录上,玛格丽特的成绩还是银牌,她也是第一位得到奥运射击奖牌的女子神枪手。
安东·约西波维奇
1984年,洛杉矶奥运
在轻重量级拳击赛的1/4赛中,美国拳手伊凡德·何利菲德击倒了新西兰选手凯文·巴瑞,胜利在望,下一场比赛将与南斯拉夫拳手约西波维奇对垒,争夺冠军。然而裁判认定何利菲德犯规,取消了他的参赛资格。
巴瑞因此成为那场1/4赛的优胜者。然而巴瑞因曾遭击倒,依规定要等28天才能再次上场。结果约西波维奇不战而胜,拿下冠军。
美国体育官员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要求何利菲德杯葛拒绝出席颁奖典礼,但何利菲德坚持出席领取铜牌。会场奏起南斯拉夫国歌时,支持何利菲德的观众纷纷发出嘘声。这时,约西波维奇邀请何利菲德站上金牌位置,分享荣耀,于是全场观众也起立鼓掌。
后来何利菲德转入职业界,成为一代拳王。他忆述往事,说:“我很年轻就开始打拳,所以我可以说:约西波维奇的风度无与伦比。”
赖瑞·雷缪
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
加拿大选手雷缪参加单人“芬兰人型”帆船比赛,原本稳居第二,却见到新加坡选手约瑟夫·陈(Joseph Chan)意外落海,无法游回已经倾斜的帆船,只能在海面上挥舞手臂求救。陈参加的是另一项比赛,意外发生时被抛出船外,落人波涛汹涌的大海,随时可能溺毙。
雷缪牺牲了夺得奖牌的机会,偏离预订航线驶向陈,将他救起后送回船上,让他与队友搭乘一艘救援船回到岸上。
雷缪在那场比赛只获得第11名,不过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后来颁给他一座顾拜旦奖章,表扬他的义举。
比约纳·哈肯斯芒
2006年,意大利杜林冬季奥运
加拿大选手莎拉·蕾娜和队友参加高难度的越野滑雪接力赛,一路领先,左滑雪杆却突然折断。她奋力继续前进,但是希望越来越渺茫。来到上坡路段之后,被其他选手纷纷超越。
这时奇迹发生,一名男子从赛道旁走出来,将一支完好的滑雪杆交给蕾娜。她重回比赛,努力追赶,结果加拿大队摘下银牌。
比赛结束后,蕾娜才知道那位恩人的身份。哈肯斯芒是挪威滑雪队教练,他的子弟兵只拿到第四名。哈肯斯芒立刻成为加拿大人心目中的英雄。蒙特娄一家报纸的头版标题只印了一个大字“TAKK”,也就是挪威文“谢谢”。
哈肯斯芒本人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他接受一家报纸访问时说:“运动员本来就应该发扬奥运精神。如果你拒绝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就算赢得胜利又有何意义?”
(摘自美《读者文摘》)
(责任编辑 王克峰)
说起来令人遗憾,过去几届比赛中,少数选手忽视了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不择手段追求胜利,甚至欺骗作弊,使用禁药。
奥运史专家约翰·卢卡斯说:“少数害群之马玷污了奥运的名声。世人很容易忽略了还有许许多多满怀爱国情操而品格高尚的运动员。相较之下,巧取豪夺或滥用药物的选手只是少数。”
其实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以来,参赛选手发扬运动家精神的感人事迹屡见不鲜,让奥林匹克宗旨得以充分彰显。只是这些事迹多半无人宣扬,往往湮没无闻。以下是10个最具典范意义的故事:
塞索·希利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
希利是澳洲第一代扬威奥运的游泳健将,当年参加100米自由式1/4赛时,劲敌美国队的选手无法准时赶到赛场,形同将胜利拱手让给澳洲队。但是美国队辩称赛程安排错误,要求重新比赛。大会将美国队的申诉交由特别评审委员会裁决。
希利要求出席委员会的队友代表为美国队争取重赛机会。后来委员会同意美国队的要求,1/4赛特别加赛一场,让美国队顺利参加。夏威夷泳将杜克·卡哈纳莫库脱颖而出,并在决赛中以两米的差距击败希利。及至比赛结束,全场观众对希利报以如雷掌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利的游泳运动生涯戛然而止,奉召入伍作战,1918年不幸阵亡。
路先·杜奎斯尼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
那届奥运3000米障碍赛资格赛开跑,芬兰传奇名将帕佛·努尔米跨越水坑时跌倒,随身携带的配速秒表也掉落水中。这时只见法国选手杜奎斯尼停下脚步,将努尔米扶起来,还帮他从水中捞起秒表。
努尔米在剩下的赛程中也投桃报李。他并没有奋勇向前冲刺,而是和杜奎斯尼亦步亦趋,到最后一段赛道还示意让对方领先,但是杜奎斯尼婉拒他的好意。
拉夫·希尔
1932年,洛杉矶奥运
那年发生了奥运径赛史上最引人争议的一件事。在5000米长跑赛中,美国选手希尔从最后一名急起直追,一路逼近领先的芬兰选手劳瑞·莱赫蒂宁。希尔两度试图超越这位世界纪录保持人,但两度被莱赫蒂宁刻意挡住去路。最后莱赫蒂宁只以几厘米差距惊险夺冠。
莱赫蒂宁的犯规行径相当明显,但是希尔决定不向大会抗议:他相信莱赫蒂宁不会为了夺冠而故意犯规。希尔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还说:“况且,拿银牌很丢人吗?”
希尔雍容大度的表现传遍全世界,瑞典大报《每日新闻报》称许他:“在每一个参加田径赛的学童心目中都是英雄。”
城户俊三
1932年,洛杉矶奥运
城户俊三是日本马术代表队骑手,参加障碍赛成绩一路领先,却发现坐骑“九军”已疲累不堪,脚步踉跄,因此他决定宁可放弃,也不愿对这匹良驹造成伤害。两年后,加州里佛塞德郡人道协会在当地树立纪念牌,表彰城户俊三保全坐骑的善行,赞扬他“听到了慈悲怜悯的低鸣,而非光彩荣耀的巨响”。
卢茨·朗格
1936年,柏林奥运
希特勒企图利用柏林奥运来宣扬所谓“亚利安种族”优越性,并且告诫德国选手不得与黑人运动员来往。却有这么一位德国青年反抗了不可一世的“元首”。
美国杰出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参加跳远初赛,前两次试跳都不慎犯规,第三次再犯就会取消资格。欧文斯忆述,当时德国跳远选手朗格走过来,建议他提前几厘米起跳,成绩难免打一点折扣,但至少可以保住参赛资格,继续挺进决赛。欧文斯接受建议,果然顺利进入决赛,而且拿下金牌(他最终勇夺四面金牌)。欧文斯后来说:“朗格与我的友谊有如24K纯金。就算把我所有的奖牌熔化,也抵不上万分之一。”
朗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战阵亡,后来被国际奥委会追赠“顾拜旦奖章”。这项殊荣以现代奥运创办人顾拜旦男爵为名,表扬特别能够彰显运动家精神的行为。
尤坚纽·蒙蒂
1964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季奥运
蒙蒂是意大利雪车队长,在两项比赛中都遇到同一种状况:对手发生机件故障,参赛资格岌岌可危。虽然意大利队因此夺冠机会大增,但蒙蒂和队友都不愿乘人之危。他们深信,唯有击败最强劲的对手,才算是真正胜利。
双人赛开跑之后,蒙蒂听说英国队雪车断了一个螺栓,可能被迫退出。当时蒙蒂自己的赛程已经结束,于是除下自家雪车的螺栓,送交正在起点等候的英国队。后来英国队拿下冠军,蒙蒂与队友只得到季军。
四人赛登场时又发生类似状况。这回轮到刚缔造奥运新纪录的加拿大队雪车坏了一根轮轴,同样面临取消参赛资格之虞。蒙蒂和队友再度拔刀相助,派出队上技工支持,协助加拿大队实时修复雪车参加下一轮比赛。结果加拿大队夺得金牌,蒙蒂和队友取得铜牌。
蓝尼·巴夏姆
1976年,蒙特娄奥运
美国选手巴夏姆参加小口径步枪卧姿、立姿、跪姿射击比赛(男女同场竞技),成绩和另一位美国选手玛格丽特·莫多克平分秋色。但裁判仔细检视所有标靶后,认定巴夏姆略胜一筹,于是将金牌颁给他。
然而巴夏姆认为如此裁决毫无道理,因此颁奖典礼进行之际,他将玛格丽特拉上金牌选手位置,搂着她肩膀一起聆听美国国歌。在奥运会正式纪录上,玛格丽特的成绩还是银牌,她也是第一位得到奥运射击奖牌的女子神枪手。
安东·约西波维奇
1984年,洛杉矶奥运
在轻重量级拳击赛的1/4赛中,美国拳手伊凡德·何利菲德击倒了新西兰选手凯文·巴瑞,胜利在望,下一场比赛将与南斯拉夫拳手约西波维奇对垒,争夺冠军。然而裁判认定何利菲德犯规,取消了他的参赛资格。
巴瑞因此成为那场1/4赛的优胜者。然而巴瑞因曾遭击倒,依规定要等28天才能再次上场。结果约西波维奇不战而胜,拿下冠军。
美国体育官员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要求何利菲德杯葛拒绝出席颁奖典礼,但何利菲德坚持出席领取铜牌。会场奏起南斯拉夫国歌时,支持何利菲德的观众纷纷发出嘘声。这时,约西波维奇邀请何利菲德站上金牌位置,分享荣耀,于是全场观众也起立鼓掌。
后来何利菲德转入职业界,成为一代拳王。他忆述往事,说:“我很年轻就开始打拳,所以我可以说:约西波维奇的风度无与伦比。”
赖瑞·雷缪
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
加拿大选手雷缪参加单人“芬兰人型”帆船比赛,原本稳居第二,却见到新加坡选手约瑟夫·陈(Joseph Chan)意外落海,无法游回已经倾斜的帆船,只能在海面上挥舞手臂求救。陈参加的是另一项比赛,意外发生时被抛出船外,落人波涛汹涌的大海,随时可能溺毙。
雷缪牺牲了夺得奖牌的机会,偏离预订航线驶向陈,将他救起后送回船上,让他与队友搭乘一艘救援船回到岸上。
雷缪在那场比赛只获得第11名,不过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后来颁给他一座顾拜旦奖章,表扬他的义举。
比约纳·哈肯斯芒
2006年,意大利杜林冬季奥运
加拿大选手莎拉·蕾娜和队友参加高难度的越野滑雪接力赛,一路领先,左滑雪杆却突然折断。她奋力继续前进,但是希望越来越渺茫。来到上坡路段之后,被其他选手纷纷超越。
这时奇迹发生,一名男子从赛道旁走出来,将一支完好的滑雪杆交给蕾娜。她重回比赛,努力追赶,结果加拿大队摘下银牌。
比赛结束后,蕾娜才知道那位恩人的身份。哈肯斯芒是挪威滑雪队教练,他的子弟兵只拿到第四名。哈肯斯芒立刻成为加拿大人心目中的英雄。蒙特娄一家报纸的头版标题只印了一个大字“TAKK”,也就是挪威文“谢谢”。
哈肯斯芒本人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他接受一家报纸访问时说:“运动员本来就应该发扬奥运精神。如果你拒绝对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就算赢得胜利又有何意义?”
(摘自美《读者文摘》)
(责任编辑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