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非攻”谈墨子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子是战国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先习儒学,思想却不受其羁绊,后“背周道而用夏政”,自创墨家学派。儒墨两派之间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互相辩驳,在先秦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兼爱”与“仁爱”
  何为“兼爱”?即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不受地位等级、家族地域的限制,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墨子在《兼爱》篇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告诉世人兼爱的重要性,如果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反之,“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一正一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墨子在人人平等的美好理想下提出的普遍的爱,与儒家思想在亲亲、尊尊基础之上提出的有差别有等级的“仁爱”是不同的。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崇尚平等博爱;儒家则是站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立场上,自然有亲疏厚薄。所以,墨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是第一个站在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为其发声的人,始终相信“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并用最质朴的方式,将这份平易的爱洒向了每一个个体。
  “非攻”与“反战”
  何为“非攻”?即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在墨子眼中,“春秋无义战”,当时进行的战争弱肉强食,相互兼并,以大多数的消亡殆尽换来极少数的幸存,均属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在《非攻》中,墨子作了这样的类比:医生救治了上万人,只有几人痊愈,这个医生就不配称为良医,战争同样不是救治社会动乱的良方。
  为了劝导战争的发起者认识到战争之不义,墨子在《非攻》中又作了另一种推理,首先讲一个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人人皆知这是“亏人自利”的不义之举;然后层层深入,从“窃其桃李”到“攘人犬豕鸡豚”,再到“取人牛马”,又到“杀不辜人”;最后讲到最大的“亏人自利”就是攻打别国,至此让好战者理屈词穷,感到自己的大不义,使世人明白,只有以德义服天下、以兼爱消祸乱才是治世良方。
  为了止攻伐、求和平,墨家弟子可以赴汤蹈火,历史上有名的“止楚攻宋”就是最好的体现。鲁国工匠公输班为楚王建造了云梯,楚王想凭借这一新式武器去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长途跋涉到楚国找到公输班,劝阻楚王伐宋。他解下衣带,围作围墙,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抵挡住了新武器的进攻,使得楚王打消了攻伐的念头。墨子以其卓越的才能制止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彰显了崇高的人格力量。
  若将“非攻”与儒家思想推崇的“仁政”相比较,会发现有一些相似之处:儒家主张为政以德,通过礼乐的教化来巩固统治、收服民心,也反对武力征服。但孔子并不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甚至有些情况下还主动向国君上奏讨伐,比如当孔子听闻齐国大夫陈成子以下犯上、弑杀了齐简公,就告于哀公,请求出兵讨伐。可见,对于战争的态度,儒墨两派是有区别的。
  那么,“非攻”是否就等于“反战”呢?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将当时的战争分为“诛无道”和“攻无罪”,即正义与非正义两种。以兼爱为目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战争,如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正义之战,是受认可的;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因私欲膨胀,为扩张势力而发动的战争则不属于此范围。
  “重利”与“轻利”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一语道出儒家的义利观,而孟子“鱼与熊掌”的类比则更是形象地说明了儒家的重义轻利、见利思义。
  与儒家截然不同的是,墨家将“利”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墨子认为“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墨家所注重的是“百姓之利”“社会之利”“国家之利”,所以“利”即“义”,“义”是为“利”,形成了“义利合一”的观念。
  这与法家的“重利”又是不同的,法家立足于人的自私好利,于是通过奖赏的方式鼓励人去追逐私利,从而实现富国强兵。同为“利”,儒家、法家所指的是私利,而墨家却是一种立足于全局的公利,墨家的“兼爱”情怀可见一斑。
  “文”与“质”
  “质”就是内在的本质,即品德、修为、内涵;“文”就是外在的修饰,如仪容、举止、礼节等。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君子立足于世间,应做到表里如一,内在的品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文采彰显品德,就无法推己及人、实现自己的志向。
  而墨子崇尚“质实”,富于现实性、针对性。他反对孔子注重周礼,“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更反对“厚葬靡(浪费)财”,致力于节俭的生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他的学说中,《墨子》一文不重文采,讲究实用,文意通俗,语言质朴。韩非子说墨子担心“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墨子曾用“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来比喻因为语言过于繁复华丽而妨害了事物的本质,因而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风独具一格。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也是造成《墨子》对后代散文影响不大的原因之一。
  秦汉以后,墨子“非天命”(认为天命论是统治者们编造出来愚弄百姓的)的思想终为统治者所不容,墨家思想日渐衰微,后继乏人。但在千年后的今天,墨家思想中所包含的平等、博爱、互利、救守、奋进、竞争、节俭、守纪等观念,以及言辞中严密的逻辑和对自然科学的初探,依旧是一笔宝贵财富。
  【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①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②之,故臣为之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墨子·兼爱中》)
  注:①牂羊:母羊。
  ②说:通“悦”,高兴。
  (1) 结合材料,谈谈墨子的“兼爱”观。
  (2) 墨子认为推行“兼爱”并非难事,应当如何推行?
  【参考答案】
  (1) 墨子所倡导的“兼爱”是一种各阶级之间无差别无等级的爱,君臣、诸侯、父子、兄弟之间兼可相爱,平等而博大。
  (2) 就每个个体而言,应该由己及人、视人如己,即“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君王具有导向作用,君王以“兼爱”为喜好,便能带动民众,使之蔚然成风。
其他文献
嵌入式仿写句子题,与一般仿写题一样,要保证与所仿例句在句式语气、修辞手法、内在逻辑、情感色彩等方面的一致。而最大的不同在于,由于仿句夹在所给句子中间,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要仿写的究竟是嵌入部分的前面部分还是后面部分,又或者题目还有其他特别的要求。此外,还需要考虑仿写后整句的句式统一、句意连贯。  比如丽水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的这道语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写句子,使文意连贯。(4分)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6例产科病房患者均选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4
比较了硝酸、硫酸、过氧乙酸改性对载体比表面积、孔结构、pH值以及载体表面基团的影响.研究了过氧乙酸(PAA)改性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改性提高了活性炭表面羧基和羰基的
目的:把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呼衰病人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中,探讨其对该类病人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通过机械通气呼衰病人70例进行研究,把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我科所收治35例确诊为ICP的孕妇及产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产前及产后观察、皮肤护理及心理疏
看到一则热点新闻,以前只会当作过眼云烟或者饭后谈资,但现在我会有深究它的欲望,会想到时代背景、前因后果和解决对策。对公众关注度高的大案要案会格外注意,不是肤浅地关注进程或结果,而是会考虑它背后的司法意义。我想,这是国际法系的学习带给我的最大改变。像是从一条很宽阔的路出发,渐渐地走进通幽曲径,起初要看的风景很丰富也很杂乱,但随着向前的步伐,你会发现更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会走进专业性更清晰的那条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