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提高规划环评实施水平,围绕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做简单论述,提出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基于环境信息技术的支持,获得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等,能够为环境评价设施方案编制提供支持;搭建信息化平台,为监管部门和群众监督等提供帮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规划环评实施;环境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分析技术
根据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工作要点》,明确环境评价的任务以及工作要求,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研究推进大数据应用。除此之外,做好一网通办,实现对环评和排污许可管理以及登记表备案等各类信息的共享,搭建环评数据库,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 规划环评实施概述
从概念层面分析,规划环评指的是国家或者区域在建设发展的规划时,基于环保层面分析,评估策划与发展方案,分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意义。通过对项目的整合与管理,從宏观方向开展环境评估,提出有利于环保同时能够促进区域持续化发展的方案。目前来说,规划环评工作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采取的评估方式方法,还要继续完善,增强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实现环评的价值与作用。
2 规划环评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少完善的信息平台
落实规划环评工作,需相关部门的协作,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相应的工作。从环评实施角度分析,涉及到很多责任部门,需要其相互合作,然而各部门的制度差异,加之对环评的认识不到位,使得部门沟通不畅,环评信息共享水平不高,造成环评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着工作质量。
2.2 对环境信息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来说,环境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比如RS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为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然而从规划环评实施的现状分析,对环境信息的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缺少对环境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使得规划环评实施所需的资源和信息,未能得到有效搜集和处理。2)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环境信息技术的价值实现和发挥,需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进而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完整且全面采集,为规划环评实施提供支持。由于人员缺少信息化意识,未能认识到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对技术应用的技能掌握不足,未能高效利用环境信息技术。3)技术应用成果的运用不足。基于环境信息技术,例如RS技术和GPS技术等,为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存储以及处理等,提供相应的支持。从技术应用成果的运用角度分析,对获得的数据信息,未能充分应用到规划环评实施实践中,使得技术应用价值难以实现,还需要加大对技术的应用,提高环境信息技术利用价值水平[1]。
3 规划环评实施中环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突出信息采集环节技术应用
目前,环境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涌现出很多新型技术,为环境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按照规划环评实施实际所需,利用RS技术、无人机技术以及GPS技术等,组织开展环境信息调查和采集,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从技术的应用角度分析,要面向规划环评实施,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技术应用规范,把关环境信息的质量,助力相关工作的开展[2]。
3.2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从规划环评实施角度分析,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1)审批平台。面向规划环评工作实际,搭建环评审批平台,有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保障工作的准确度。目前,很多地区已经搭建此审批平台。基于审批平台应用背景,各地区积极构建以清单管理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机制。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组建评估规划工作小组,围绕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相应的分析,发挥信息的价值与作用,保障规划环评实施到位。从审批平台的应用角度分析,打破“信息孤岛”局面,为社会持续化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和依据,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构建环评机构与行业人员管理平台。根据规划环评实施情况分析,受到机构与人员等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常见环评质量报告质量不达标或者不完善的情况,影响着技术应用成果的运用效益。面向实际需求,构建环评机构以及行业人员管理平台,对采集的环境信息,开展分类整理,构建完善的管理监督机构,采取可量化手段,评估规划环评实施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淘汰不合格的报告,留下质量水平好的项目[3]。加大对环评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水平,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等造成的影响,保障项目规划环评实施受到人员影响。
3)搭建环评公众参与平台。目前,规划环评实施中公众参与度不高,影响着环评结果的利用价值。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为公众参与提供支持与保障。将发现的环境问题,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展现出来,使得公众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引起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基于信息化平台,获得公众的意见与建议,为项目规划环评实施,提供群众基础和保障,拉近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之间的距离[4]。
4)搭建项目反馈平台。组织开展项目建设之前,要围绕环境进行评估。基于环境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开展规划时要将其放置在宏观经济决策链条的最前端。根据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围绕重大开发以及生产力布局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科学合理战略计划,为后续建设开发等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环境评价,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保障项目建设的效益目标。实现项目推进后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化跟踪与分析,掌握实际情况,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和依据,保障项目符合环境要求。
3.3 扩大大数据的应用
从规划环评实施的发展前沿分析,现已经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信息化技术建设力度,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相关部门要能够充分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在实践中围绕人员培训和技术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体系。做好人员培训,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数据的价值与作用,助力规划环评实施。从规划环评实施的角度分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发挥极大的价值与作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信息资料与数据,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在技术推广中,要积极开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拓展技术应用领域范围。围绕数据采集以及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等相关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比如数据信息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按照规划环评实施的实际需求,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相关工作高质量落实,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对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工作人员能够高度重视,树立大数据意识,掌握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能力,充分实现技术的价值与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4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为规划环评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文中结合实践,提出注重环境信息采集和分析等环节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面向规划环评实施的需要,积极拓展技术的应用范围,有效提高技术应用的价值,推动项目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李德鹏,董越男.开发区规划环评与区域“三线一单”衔接的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40(05):80-84.
[2]王珏,包存宽.面向规划体制改革的规划环评升级[J].环境保护,2019,47(22):16-20.
[3]朱伟.浅谈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134.
关键词:规划环评实施;环境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分析技术
根据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工作要点》,明确环境评价的任务以及工作要求,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研究推进大数据应用。除此之外,做好一网通办,实现对环评和排污许可管理以及登记表备案等各类信息的共享,搭建环评数据库,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 规划环评实施概述
从概念层面分析,规划环评指的是国家或者区域在建设发展的规划时,基于环保层面分析,评估策划与发展方案,分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意义。通过对项目的整合与管理,從宏观方向开展环境评估,提出有利于环保同时能够促进区域持续化发展的方案。目前来说,规划环评工作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采取的评估方式方法,还要继续完善,增强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实现环评的价值与作用。
2 规划环评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少完善的信息平台
落实规划环评工作,需相关部门的协作,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和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相应的工作。从环评实施角度分析,涉及到很多责任部门,需要其相互合作,然而各部门的制度差异,加之对环评的认识不到位,使得部门沟通不畅,环评信息共享水平不高,造成环评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着工作质量。
2.2 对环境信息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来说,环境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比如RS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为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然而从规划环评实施的现状分析,对环境信息的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缺少对环境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使得规划环评实施所需的资源和信息,未能得到有效搜集和处理。2)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环境信息技术的价值实现和发挥,需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进而实现对环境信息的完整且全面采集,为规划环评实施提供支持。由于人员缺少信息化意识,未能认识到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对技术应用的技能掌握不足,未能高效利用环境信息技术。3)技术应用成果的运用不足。基于环境信息技术,例如RS技术和GPS技术等,为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存储以及处理等,提供相应的支持。从技术应用成果的运用角度分析,对获得的数据信息,未能充分应用到规划环评实施实践中,使得技术应用价值难以实现,还需要加大对技术的应用,提高环境信息技术利用价值水平[1]。
3 规划环评实施中环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突出信息采集环节技术应用
目前,环境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涌现出很多新型技术,为环境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按照规划环评实施实际所需,利用RS技术、无人机技术以及GPS技术等,组织开展环境信息调查和采集,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从技术的应用角度分析,要面向规划环评实施,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技术应用规范,把关环境信息的质量,助力相关工作的开展[2]。
3.2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从规划环评实施角度分析,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1)审批平台。面向规划环评工作实际,搭建环评审批平台,有利于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保障工作的准确度。目前,很多地区已经搭建此审批平台。基于审批平台应用背景,各地区积极构建以清单管理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机制。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组建评估规划工作小组,围绕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开展相应的分析,发挥信息的价值与作用,保障规划环评实施到位。从审批平台的应用角度分析,打破“信息孤岛”局面,为社会持续化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和依据,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构建环评机构与行业人员管理平台。根据规划环评实施情况分析,受到机构与人员等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常见环评质量报告质量不达标或者不完善的情况,影响着技术应用成果的运用效益。面向实际需求,构建环评机构以及行业人员管理平台,对采集的环境信息,开展分类整理,构建完善的管理监督机构,采取可量化手段,评估规划环评实施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淘汰不合格的报告,留下质量水平好的项目[3]。加大对环评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水平,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等造成的影响,保障项目规划环评实施受到人员影响。
3)搭建环评公众参与平台。目前,规划环评实施中公众参与度不高,影响着环评结果的利用价值。引入信息化技术,能够为公众参与提供支持与保障。将发现的环境问题,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展现出来,使得公众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引起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基于信息化平台,获得公众的意见与建议,为项目规划环评实施,提供群众基础和保障,拉近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之间的距离[4]。
4)搭建项目反馈平台。组织开展项目建设之前,要围绕环境进行评估。基于环境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开展规划时要将其放置在宏观经济决策链条的最前端。根据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围绕重大开发以及生产力布局等多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科学合理战略计划,为后续建设开发等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环境评价,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保障项目建设的效益目标。实现项目推进后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化跟踪与分析,掌握实际情况,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和依据,保障项目符合环境要求。
3.3 扩大大数据的应用
从规划环评实施的发展前沿分析,现已经提出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信息化技术建设力度,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相关部门要能够充分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在实践中围绕人员培训和技术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基础体系。做好人员培训,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数据的价值与作用,助力规划环评实施。从规划环评实施的角度分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发挥极大的价值与作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信息资料与数据,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在技术推广中,要积极开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拓展技术应用领域范围。围绕数据采集以及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等相关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比如数据信息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按照规划环评实施的实际需求,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相关工作高质量落实,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对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工作人员能够高度重视,树立大数据意识,掌握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能力,充分实现技术的价值与作用,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4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为规划环评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文中结合实践,提出注重环境信息采集和分析等环节的信息化技术手段。面向规划环评实施的需要,积极拓展技术的应用范围,有效提高技术应用的价值,推动项目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李德鹏,董越男.开发区规划环评与区域“三线一单”衔接的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40(05):80-84.
[2]王珏,包存宽.面向规划体制改革的规划环评升级[J].环境保护,2019,47(22):16-20.
[3]朱伟.浅谈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