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通过对2012-2013连续2a参加全省晚籼水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的4个新组合的产量比较和综合性状分析,鉴定了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筛选出适合安徽种植的晚籼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晚籼水稻;产量比较;性状评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48-03
安徽省是我国双季水稻种植的北限,为了筛选出适合我省种植的晚籼水稻新品种(组合),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品种(组合)参加省区域试验。近年来,安庆市农科所作为主要参试单位,承担了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晚籼组汇总任务。根据2012-2013的试验汇总资料,对表现较好的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产量和综合性状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两优856(安徽蓝田农业开发公司);龙两优110(北京亘青种子公司);两优585(国豪农业科技公司);新两优611(安徽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协优92(ck)(安徽天禾种业公司)。
1.2 承担单位 宣城市农科所,铜陵县农技中心(试验站),黄山市农科所,黟县农科所,贵池区农技中心,安庆市农科所,桐城市农科所。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m2,栽插密度,株行距13.3cm×20cm、16.7cm×16.7cm栽插密度,每穴1~4苗。肥水管理各参试点允许有差异,防虫不防病,按省区试统一要求取样、考种、测产。
1.4 气象条件 2012-2013年,各参试点在双季晚籼水稻生育期间的天气情况整体比较正常,具体表现为雨量较常年偏少,光照充足,气温偏高。2013年个别试点在6月下旬秧苗期出现了连阴雨,2012年个别试点9月中旬出现较强降温现象,但都对试验影响不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宣城、铜陵、安庆、桐城、黄山、黟县、贵池7个试验点2a各小区平均产量列于表1,经方差分析,4个新晚籼新组合增产均极显著,分别比对照协优92(ck)增产6.33%~11.90%。其中两优856,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4.5kg/667m2,较对照增产10.24%;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0.2kg/667m2,较对照增产12.18%。两优585,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8.2kg/667m2,较对照增产10.91%;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78.5kg/667m2,较对照增产9.96%。新两优611,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603.0kg/667m2,较对照增产11.80%;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71.7kg/667m2,较对照增产8.67%。龙两优110,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74.2kg/667m2,较对照增产6.47%;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51.9kg/667m2,较对照增产6.28%。除龙两优110在2012黄山点比对照减产5.72%,2013年铜陵点比对照减产1.82%外,其余参试组合两年间均表现为7个点全增。
2.2 生育期 经2a 7个点的试验统计,两优856的全生育期为121.6d,两优585的全生育期为117.7d,新两优611的全生育期为119.3d,龙两优110的全生育期为118.7d,协优92(ck)全生育期为120.1d。结果表明,除两优856比对照生育期长1.5d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生育期短。
2.3 经济性状 2012-2013各参验点晚籼水稻新组合的经济性状考种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
2.3.1 最高分蘖苗 对照协优92(ck)最高分蘖苗为38.2万/667m2,参试的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最高分蘖苗均比对照低,介于32.3~36.0万/667m2。
2.3.2 成穗率 成穗率最高的为新两优611达65.4%,两优585成穗率与对照相近为62.0%,两优856和龙两优110成穗率均比对照低,分别为60.0%,60.4%。
2.3.3 穗粒数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穗粒数均比对照高,新两优611每穗总粒数达146.3粒,比对照多28.2粒,其余品种穗粒数在130.9~143.6粒。
2.3.4 结实率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结实率均比对照高,新两优611结实率达88.6%,其余品种结实率在81.9%~83.2%。
2.3.5 千粒重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千粒重均比对照低,新两优611千粒重最低只有23.8g,其余品种均在25g以上,介于25.0~26.2g。
2.3.6 株高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株高均比对照高,最高的为两优856达109.4cm,其余的在95.8~103.9cm。
2.4 抗性
2.4.1 对照协优92(ck)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中,叶瘟轻-中,穗颈瘟轻-中,稻曲病无-轻,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高感(HS-S2),稻曲病发病率为中抗(MR1-HR),病指为抗(R),感纹枯病(S2),感白叶枯病(S2),高抗条纹叶枯病(HR),抗倒伏性1~3级。
2.4.2 两优856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轻,穗颈瘟无-中,稻曲病无-重,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中抗(MR1),白叶枯病为中抗(MR2-S1),稻曲病发病率为抗(R-S1),病指为抗(R-S1),纹枯病为感(S1),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3级。
2.4.3 两优585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轻,穗颈瘟无-轻,稻曲病无-中,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感(S1-MR1),白叶枯病为中抗(MR2-S1),稻曲病发病率为高抗(HR-MR2),病指为高抗(HR-S1),纹枯病为感(S1-HS),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2级。 2.4.4 新两优611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轻,穗颈瘟无-中,稻曲病无-中,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中抗(MR1),白叶枯病为中抗(MR2),稻曲病发病率为抗(R-S1),病指为抗(R-S1),纹枯病为感(S1),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2级。
2.4.5 龙两优110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中,穗颈瘟无-轻,稻曲病无-轻,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中抗(MR1-S1),白叶枯病为感(S2),稻曲病发病率为高抗(HR-MR1),病指为高抗(HR-MR2),纹枯病为感(S2-S1),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2级。
2.5 米质 经省种子总站米质检测,新两优611稻米品质2012年为1级,2013年为3级;龙两优110稻米品质2012年为3级,2013年为1级;两优585稻米品质2012年为3级,2013年为2级;对照对照协优92(ck)稻米品质2012年为3级,2013年为2级;两优856稻米品质2a检测均为3级。
3 综合评价
3.1 两优856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2.4kg/667m2,较对照协优92(ck)增产11.20%,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一;全生育期121.6d,较对照长1.5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一般,长势繁茂,抽穗整齐,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蘖苗33.7万/667m2,成穗率60.0%,株高109.4㎝,穗长22.9㎝,每穗总粒数143.6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5.0g;高抗条叶枯病,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但易感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一般,2a7个点产量全增,综合性状各参试点评价好。
3.2 两优585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88.4kg/667m2,较对照协优92(ck)增产10.45%,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二;全生育期117.7d,较对照短2.4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一般,长势一般,抽穗整齐,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蘖苗33.8万/667m2,成穗率62.0%,株高95.8㎝,穗长21.3㎝,每穗总粒数130.9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6.2g;高抗条纹叶枯病、稻曲病,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易感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较好,2a 7个点产量全增,综合性状各参试点评价好。
3.3 新两优611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87.4kg/667m2,较对照协优92(ck)增产10.26%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三;全生育期119.3d,较对照短0.8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一般,长势一般,抽穗整齐,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蘖苗32.3万/667m2,成穗率65.4%,株高102.4㎝,穗长21.1㎝,每穗总粒数146.3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3.8g;高抗条纹叶枯病,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较易感稻曲病、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好,2a 7个点产量全增,综合性状参各试点评价好。
3.4 龙两优110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63.1kg/667m2,较对照增产6.38%,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四;全生育期118.7d,比对照短1.4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挺直,长势繁茂,抽穗整齐,后期熟相中等,最高分蘖苗36.0万/667m2,成穗率60.4%,株高103.9㎝,穗长22.4㎝, 每穗总粒数134.9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5.3g;高抗条纹叶枯病、稻曲病,较抗稻瘟病,易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好,2a7个点产量均6增1减,综合性状各参试点评价较好。
4 小结与讨论
参试的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与对照协优92(ck)相比都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性高的特点,但年度间和各参试点之间在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性,由于各参试验点的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施肥管理水平不尽相同,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适应性、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王立涛.2007年优质中稻品种筛选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1-112.
[2]陆秀兰.杂交中籼稻新品种组合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26-213
[3]孙晓莉.杂交水稻高产与质量分析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04-105.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晚籼水稻;产量比较;性状评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48-03
安徽省是我国双季水稻种植的北限,为了筛选出适合我省种植的晚籼水稻新品种(组合),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品种(组合)参加省区域试验。近年来,安庆市农科所作为主要参试单位,承担了全省水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晚籼组汇总任务。根据2012-2013的试验汇总资料,对表现较好的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产量和综合性状总结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两优856(安徽蓝田农业开发公司);龙两优110(北京亘青种子公司);两优585(国豪农业科技公司);新两优611(安徽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协优92(ck)(安徽天禾种业公司)。
1.2 承担单位 宣城市农科所,铜陵县农技中心(试验站),黄山市农科所,黟县农科所,贵池区农技中心,安庆市农科所,桐城市农科所。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4m2,栽插密度,株行距13.3cm×20cm、16.7cm×16.7cm栽插密度,每穴1~4苗。肥水管理各参试点允许有差异,防虫不防病,按省区试统一要求取样、考种、测产。
1.4 气象条件 2012-2013年,各参试点在双季晚籼水稻生育期间的天气情况整体比较正常,具体表现为雨量较常年偏少,光照充足,气温偏高。2013年个别试点在6月下旬秧苗期出现了连阴雨,2012年个别试点9月中旬出现较强降温现象,但都对试验影响不大。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宣城、铜陵、安庆、桐城、黄山、黟县、贵池7个试验点2a各小区平均产量列于表1,经方差分析,4个新晚籼新组合增产均极显著,分别比对照协优92(ck)增产6.33%~11.90%。其中两优856,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4.5kg/667m2,较对照增产10.24%;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0.2kg/667m2,较对照增产12.18%。两优585,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8.2kg/667m2,较对照增产10.91%;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78.5kg/667m2,较对照增产9.96%。新两优611,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603.0kg/667m2,较对照增产11.80%;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71.7kg/667m2,较对照增产8.67%。龙两优110,2013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74.2kg/667m2,较对照增产6.47%;2012年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51.9kg/667m2,较对照增产6.28%。除龙两优110在2012黄山点比对照减产5.72%,2013年铜陵点比对照减产1.82%外,其余参试组合两年间均表现为7个点全增。
2.2 生育期 经2a 7个点的试验统计,两优856的全生育期为121.6d,两优585的全生育期为117.7d,新两优611的全生育期为119.3d,龙两优110的全生育期为118.7d,协优92(ck)全生育期为120.1d。结果表明,除两优856比对照生育期长1.5d外,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生育期短。
2.3 经济性状 2012-2013各参验点晚籼水稻新组合的经济性状考种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
2.3.1 最高分蘖苗 对照协优92(ck)最高分蘖苗为38.2万/667m2,参试的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最高分蘖苗均比对照低,介于32.3~36.0万/667m2。
2.3.2 成穗率 成穗率最高的为新两优611达65.4%,两优585成穗率与对照相近为62.0%,两优856和龙两优110成穗率均比对照低,分别为60.0%,60.4%。
2.3.3 穗粒数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穗粒数均比对照高,新两优611每穗总粒数达146.3粒,比对照多28.2粒,其余品种穗粒数在130.9~143.6粒。
2.3.4 结实率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结实率均比对照高,新两优611结实率达88.6%,其余品种结实率在81.9%~83.2%。
2.3.5 千粒重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千粒重均比对照低,新两优611千粒重最低只有23.8g,其余品种均在25g以上,介于25.0~26.2g。
2.3.6 株高 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株高均比对照高,最高的为两优856达109.4cm,其余的在95.8~103.9cm。
2.4 抗性
2.4.1 对照协优92(ck)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中,叶瘟轻-中,穗颈瘟轻-中,稻曲病无-轻,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高感(HS-S2),稻曲病发病率为中抗(MR1-HR),病指为抗(R),感纹枯病(S2),感白叶枯病(S2),高抗条纹叶枯病(HR),抗倒伏性1~3级。
2.4.2 两优856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轻,穗颈瘟无-中,稻曲病无-重,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中抗(MR1),白叶枯病为中抗(MR2-S1),稻曲病发病率为抗(R-S1),病指为抗(R-S1),纹枯病为感(S1),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3级。
2.4.3 两优585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轻,穗颈瘟无-轻,稻曲病无-中,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感(S1-MR1),白叶枯病为中抗(MR2-S1),稻曲病发病率为高抗(HR-MR2),病指为高抗(HR-S1),纹枯病为感(S1-HS),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2级。 2.4.4 新两优611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轻,穗颈瘟无-中,稻曲病无-中,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中抗(MR1),白叶枯病为中抗(MR2),稻曲病发病率为抗(R-S1),病指为抗(R-S1),纹枯病为感(S1),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2级。
2.4.5 龙两优110 田间病害发生情况:白叶枯病无,叶瘟无-中,穗颈瘟无-轻,稻曲病无-轻,条纹叶枯病无,纹枯病无-中。在个别试点发生轻微倒伏。经省种子总站鉴定:稻瘟病为中抗(MR1-S1),白叶枯病为感(S2),稻曲病发病率为高抗(HR-MR1),病指为高抗(HR-MR2),纹枯病为感(S2-S1),条纹叶枯病为高抗(HR),抗倒伏性级别1~2级。
2.5 米质 经省种子总站米质检测,新两优611稻米品质2012年为1级,2013年为3级;龙两优110稻米品质2012年为3级,2013年为1级;两优585稻米品质2012年为3级,2013年为2级;对照对照协优92(ck)稻米品质2012年为3级,2013年为2级;两优856稻米品质2a检测均为3级。
3 综合评价
3.1 两优856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92.4kg/667m2,较对照协优92(ck)增产11.20%,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一;全生育期121.6d,较对照长1.5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一般,长势繁茂,抽穗整齐,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蘖苗33.7万/667m2,成穗率60.0%,株高109.4㎝,穗长22.9㎝,每穗总粒数143.6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5.0g;高抗条叶枯病,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但易感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一般,2a7个点产量全增,综合性状各参试点评价好。
3.2 两优585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88.4kg/667m2,较对照协优92(ck)增产10.45%,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二;全生育期117.7d,较对照短2.4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一般,长势一般,抽穗整齐,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蘖苗33.8万/667m2,成穗率62.0%,株高95.8㎝,穗长21.3㎝,每穗总粒数130.9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6.2g;高抗条纹叶枯病、稻曲病,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易感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较好,2a 7个点产量全增,综合性状各参试点评价好。
3.3 新两优611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87.4kg/667m2,较对照协优92(ck)增产10.26%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三;全生育期119.3d,较对照短0.8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一般,长势一般,抽穗整齐,后期熟相好,最高分蘖苗32.3万/667m2,成穗率65.4%,株高102.4㎝,穗长21.1㎝,每穗总粒数146.3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3.8g;高抗条纹叶枯病,较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较易感稻曲病、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好,2a 7个点产量全增,综合性状参各试点评价好。
3.4 龙两优110 2a小区平均折合产量563.1kg/667m2,较对照增产6.38%,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第四;全生育期118.7d,比对照短1.4d;该组合株型适中,叶姿挺直,长势繁茂,抽穗整齐,后期熟相中等,最高分蘖苗36.0万/667m2,成穗率60.4%,株高103.9㎝,穗长22.4㎝, 每穗总粒数134.9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5.3g;高抗条纹叶枯病、稻曲病,较抗稻瘟病,易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抗倒伏性较好,稻米品质好,2a7个点产量均6增1减,综合性状各参试点评价较好。
4 小结与讨论
参试的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与对照协优92(ck)相比都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性高的特点,但年度间和各参试点之间在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性,由于各参试验点的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施肥管理水平不尽相同,4个晚籼水稻新组合的适应性、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王立涛.2007年优质中稻品种筛选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1-112.
[2]陆秀兰.杂交中籼稻新品种组合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26-213
[3]孙晓莉.杂交水稻高产与质量分析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04-105.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