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艾青,我国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其创作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沉的爱。艾青及其诗歌对当代及后世诗歌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艾青是中国诗坛一颗璀璨的明珠。纵观艾青诗歌作品集,《我爱这土地》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这首诗是艾青众多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是艾青浓烈爱国主义情感的承载,让每一位读者动容,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聆听到诗人对祖国苦难大地深情的吟唱,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苦难大地深深的爱。
关键词:艾青 《我爱这土地》 苦难 深情吟唱
一、 引言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诗的题目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土地”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主题。
二、《我爱这土地》:艾青对苦难土地的深情吟唱和深沉的爱
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艾青的诗歌特色可以概括为土地与太阳,可以说太阳和土地的主题在其诗歌中随处可见。太阳和土地,是艾青对于美好生活、理想及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在追寻光明这一方面,艾青犹如夸父逐日一般,对光明及理想的追求是至死不渝的。而土地则是与艾青血肉相连的,是诗人心里最不能割舍的爱,是其一生的眷恋。[1]《我爱这土地》这一诗歌,艾青写于1938年。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祖国大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祖国大地处于民族危亡和国土沦丧的时刻,艾青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爱,是诗人爱国之情及赤子之心的抒发。《我爱这土地》诗歌在呈现诗人感情的时候,是层层推进、波澜起伏的,其对祖国土地深沉的爱得到了尽情的抒发,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用“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祖国土地被侵略者践踏,同胞被敌人杀害,祖国大地充满疮痍,人们能感受到切实的疼痛,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是为祖国母亲被人侵略心理方面无比的沉痛。在诗人看来,“我”就是众多“鸟”中的一个,我是无数个中国人中的一个,我们都在为祖国奋斗,就如诗歌所描述的那样,即使是一只鸟,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在这里,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无数个中国人就像是奋勇的鸟儿一样,纵使喉咙嘶哑,但也不会停下为祖国歌唱。这句诗说明了诗人在面临祖国土地被人践踏时,那种激动痛苦的情绪,也说明作者即使在忧郁中,也对祖国充满信心。
下面四句诗“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無比温柔的黎明”,在这四句中,诗人说描绘的祖国土地是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这表达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因此,在这里,“暴风雨”并不是指自然界中的电闪雷鸣和风雨交织,这种理解是狭隘和片面的,这句诗里的暴风雨象征了法西斯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施加的灾难及对祖国大地所实施的暴掠行径。[3]而“悲愤的河流”则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里诗人使用“悲愤”一词描述,是对人民所遭受痛苦及祖国面临不幸的悲伤和愤怒。而无休止的“风”则是大自然中“风”及同胞所遭受的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之苦的结合,也表达了即使在苦难和抗战中,同胞们也在进行着坚韧不屈的抵抗和抗争。[4]诗歌中“无比温柔的黎明”,是诗人渴望祖国能迎来黎明,诗人对祖国迎来胜利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接下来的“——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过程中,诗人与中国无数难民一起流浪,作者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痛苦及人民的苦痛。因此,在这句诗中,诗人用“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其在历经磨难及出生入死之后,所达到的一种生命体验。诗人的眼里常含泪水,正是艾青对祖国大地及同胞深沉爱的体现,这两句诗能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更是深深叩击着读者的内心。在这一问一答中,诗歌所表达和呈现出的真挚、炽热的爱国情怀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读者留下无尽的余韵。
三、结语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写于1938年底。“土地”一词是艾青抗战诗歌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字眼——她就是我们文明古老、肥沃广袤而又贫穷落后,生生不息、顽强不屈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象征。《我爱这土地》用浸满泪水和深情的诗句,为祖国母亲吟唱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恋歌。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抗战时期中国诗歌的历史流向[A]. 记忆的神话[C].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2]艾青.诗与宣传[A]. 诗论[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谢冕.新世纪的太阳[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袁婷,女,本科,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艾青 《我爱这土地》 苦难 深情吟唱
一、 引言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诗的题目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土地”象征着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主题。
二、《我爱这土地》:艾青对苦难土地的深情吟唱和深沉的爱
作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艾青的诗歌特色可以概括为土地与太阳,可以说太阳和土地的主题在其诗歌中随处可见。太阳和土地,是艾青对于美好生活、理想及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在追寻光明这一方面,艾青犹如夸父逐日一般,对光明及理想的追求是至死不渝的。而土地则是与艾青血肉相连的,是诗人心里最不能割舍的爱,是其一生的眷恋。[1]《我爱这土地》这一诗歌,艾青写于1938年。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祖国大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祖国大地处于民族危亡和国土沦丧的时刻,艾青用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爱,是诗人爱国之情及赤子之心的抒发。《我爱这土地》诗歌在呈现诗人感情的时候,是层层推进、波澜起伏的,其对祖国土地深沉的爱得到了尽情的抒发,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用“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祖国土地被侵略者践踏,同胞被敌人杀害,祖国大地充满疮痍,人们能感受到切实的疼痛,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是为祖国母亲被人侵略心理方面无比的沉痛。在诗人看来,“我”就是众多“鸟”中的一个,我是无数个中国人中的一个,我们都在为祖国奋斗,就如诗歌所描述的那样,即使是一只鸟,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在这里,作者使用比喻的手法,无数个中国人就像是奋勇的鸟儿一样,纵使喉咙嘶哑,但也不会停下为祖国歌唱。这句诗说明了诗人在面临祖国土地被人践踏时,那种激动痛苦的情绪,也说明作者即使在忧郁中,也对祖国充满信心。
下面四句诗“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無比温柔的黎明”,在这四句中,诗人说描绘的祖国土地是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这表达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因此,在这里,“暴风雨”并不是指自然界中的电闪雷鸣和风雨交织,这种理解是狭隘和片面的,这句诗里的暴风雨象征了法西斯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施加的灾难及对祖国大地所实施的暴掠行径。[3]而“悲愤的河流”则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里诗人使用“悲愤”一词描述,是对人民所遭受痛苦及祖国面临不幸的悲伤和愤怒。而无休止的“风”则是大自然中“风”及同胞所遭受的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之苦的结合,也表达了即使在苦难和抗战中,同胞们也在进行着坚韧不屈的抵抗和抗争。[4]诗歌中“无比温柔的黎明”,是诗人渴望祖国能迎来黎明,诗人对祖国迎来胜利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接下来的“——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与日本侵略者抗争的过程中,诗人与中国无数难民一起流浪,作者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痛苦及人民的苦痛。因此,在这句诗中,诗人用“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其在历经磨难及出生入死之后,所达到的一种生命体验。诗人的眼里常含泪水,正是艾青对祖国大地及同胞深沉爱的体现,这两句诗能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更是深深叩击着读者的内心。在这一问一答中,诗歌所表达和呈现出的真挚、炽热的爱国情怀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给读者留下无尽的余韵。
三、结语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写于1938年底。“土地”一词是艾青抗战诗歌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极富感情色彩的字眼——她就是我们文明古老、肥沃广袤而又贫穷落后,生生不息、顽强不屈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象征。《我爱这土地》用浸满泪水和深情的诗句,为祖国母亲吟唱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恋歌。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抗战时期中国诗歌的历史流向[A]. 记忆的神话[C].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2]艾青.诗与宣传[A]. 诗论[C].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谢冕.新世纪的太阳[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袁婷,女,本科,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