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均经CT证实为幕上血肿.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16例)和开颅血肿清除组(24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血肿量、出血部位、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前与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40例患者中,基底节区血肿32例,皮质下血肿4例,丘脑出血4例.两组间性别、出血部位、年龄、血肿量、术前GC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颅血肿清除组[2(1,3)h比3(3,4)h;Z=76.5,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00.0(62.5,137.5)ml比500.0(300.0,600.0)ml;Z=33.0,P<0.0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83.84(75.54,88.89)%比58.91(15.27,84.23)%;Z=21.0,P=0.02].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入院与出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35.0(30.0,35.0)比25.0(20.0,30.0);Z=23.0,P=0.03],出院GCS评分高于开颅血肿清除组[15.0(7.0,15.0)比8.5(5.0,12.0);Z=42.0,P=0.0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颅血肿清除组术后肺炎发生患者明显多于神经内镜血肿清除组(9/24比1/16,χ2=5.00,P=0.03).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方面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可尝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