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英语课中注重思想教育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因此,英语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做到寓思想于英语教学之中。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英美等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 “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
二、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趋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言传身教
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教师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 “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的情景等等。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四、西方文化渗透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
义务教育英语教材是中英两国教育专家依据结构—功能合作大纲编写的,其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教材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增加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
当然,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与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责任编辑 魏文琦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英美等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切忌长篇大论。例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 “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
二、注重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趋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英语教学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唱歌、比赛、表演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例如,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的双人、小组、集体比赛游戏活动,即满足了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言传身教
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教师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 “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的情景等等。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四、西方文化渗透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
义务教育英语教材是中英两国教育专家依据结构—功能合作大纲编写的,其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文化渗透”,即教材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增加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
当然,英语教学的德育功能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与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