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ong1984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Gao Yanhong
  【Abstract】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light conclusion, process, ways to teach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inking, guides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brain involved in learning, knowledge of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in the brain to produce isomorphic, establish the essential relation of non-human, inspire students innovative learning thinking activity.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ve education;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一个人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就离不开他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重新组合和独特加工,在头脑中形成新产品的形象,并通过一定的行动使之成为新产品的能力,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
  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新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新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以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表现。例如教学应用题:“有25 块棱长0.6米的正方体大理石,每立方米大理石重2.5 吨,如果用载重5 吨的汽车一次性运往工地,运走这些大理石至少需要多少辆汽车?”同学们的解答是:2.5×(0.6×0.6×0.6)×25÷4.5=3(辆)我也认同了这种解法,正要讲下一题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如果25 块大理石用3 辆汽车一次运完,由于25÷3的商不是整数,又不能超过汽车的载重量,那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只能把一块或一部分大理石锯开来,分装在这3 辆汽车上,而这在实际运输中是不可能的,所以至少用3 辆汽车来运是不对的。听了他这种讲法,我感到很惊喜。想不到这位学生能以事实说话,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不盲目吸收,能独立思考,而且讲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并积极地与他们一起探索,去发现更广阔的新天地。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重视多向交流,培养创新品质
  创造又是一种集体活动,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输的教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协作的优良创造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不断创新奠定基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教学后有这样一道求面积的思考题(如图)。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这样一道题难度不大,一般都能把它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长方形来解答。在画辅助线分割求解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还可以把上图补成一个长(30+40)米宽50米的大长方形,找出了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长40米、宽(50一20)米的小长方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向交流、互相启发,在训练了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重视教学过程,激励创新思维
  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创新的前提。不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不能揭示事物的全貌,而且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被动学习。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轻结论,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参与学习,使教学内容与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同构,建立起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激励学生创新学习的思维活动。   “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论用不了一分钟。为了让学生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设计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首先从不同类型的线入手,观察“直的线”和“曲线”,让学生感性认识“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直的线”,接着让学生随着计算机的演示从“能否延长”、“能否度量”、“几个端点”等方面弄清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最后再通过学习教材与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建构起了新的知识,也掌握了学习、思考的方法。
  五、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5.1 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保护学生好奇的天性、尊重他们质疑的权利。好奇是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身去尝试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及数学联想能力的培养。另外,老师可以经常性的设置有数学有关的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满心愉悦的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当中,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5.2 努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学习数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得到思维的锻炼、培养一种抽象的、追求逻辑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要素。
  首先,数学教师应该身先士卒,打破常规,时刻注意避免学生形成僵硬的解题思路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自发的寻找创造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尽可能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具体模型、操作实物和感知的前提下,通过推理、综合和逻辑性的分析方法,以及一些非逻辑性的灵感、想象与直觉来不断的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采用图形与数字相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教育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能够用实物来表示的尽量用实物表示。比如说圆柱体的体积等的求解,我们可以采用教具来给同学们演示,既形象又生动,也容易理解。
  5.3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学法案,加上老师润物无声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生把课堂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新鲜的思想素材,让学生通过总结分析,把老师教授的知识概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六、结语
  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且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课程是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规律以及性质,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全面的、科学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对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优势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 霍丛德.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2] 陈慧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阅读,2012(8).
其他文献
作文的辅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有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更怕上作文课。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应有效利用农村特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因地制宜,制订训练计划  农村地区的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认识事物,接受的信息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例
期刊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以及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目前各地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必修课也巫待改革,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好多人的思想动态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
期刊
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人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培养出一代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的一代新人,是时代的需要,是我们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那么,创新教育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呢?  一
期刊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映。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有趣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因而要提倡有效课堂,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游戏的这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一、 用各种游
期刊
“解放思想,展示个性”的作文个性化研究的课题,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抒真情、讲真话,这如一缕春风,吹走了多年来笼罩在作文教学中的阴云,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平台。作为多年来为应试作文废于奔命的我们,为之而欢欣鼓舞。  培养学生个性,展现学生自我,仅凭几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第二课堂中的个性化作文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多看名著、名作以及一些同龄人最能体现个性的作品,从中
期刊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若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认识不足或方法不佳,则必然要影响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呢?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在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意义  (一) 开发学生智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总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智育既包括化学实
期刊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有艺术地评价学生的答问,评价语言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并即时有效的进行课堂评价,适当延迟终结性评价,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实现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f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的教学观所关注的不仅是活动的结果,更关注的是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影响下,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作教学”模式,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合作教学的特征  合作教学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
期刊
【摘要】如果有人问:做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要"勤于行动 乐于奉献", 行动是全方位的,即"看到、听到、走到、说到、管到;走近、融进、亲近;引导、劝导、疏导;用心、用情、用爱"。奉献是一种境界,"不记得失,不求名利",学生的进步就是自己的成就。并且要奉献出百分之百的耐心、细心、责任心与爱心。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对班主任工作,应始终坚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