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中的下层人物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ktime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是一类纪传体散文,其主要是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景象来为读者呈现出一种色彩瑰丽的历史画面。《史记》中有很多诸如屠夫、守门人以及佃户等人物描写,这些下层人物通过自身的一些行为,对于当时的社会、国家乃至人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不比那些王侯将相在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小。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这些小人物或者说下层人物的描写,体现了其不以地位论高下,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卓越认识和宽广胸怀。
  一、《史记》中的下层人物形象
  (一)刺客形象
  在《史记》中,包括了《刺客列传》篇,在《刺客列传》中,主要描写了五位刺客的光荣事迹。他们分别是荆轲、曹沫、聂政以及豫让和专诸。这五人或是图穷匕见的刺秦英雄,或是士为知己者死的肝胆烈士,这些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斗争中,都是失败者,但他们的勇气以及气度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在古代,刺客代表着一种执着以及不屈的精神,这正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我华夏民族深刻的民族内涵。如在我们熟知的荆轲刺秦王这个事件中,刺客的所作所为正是反映其不惧危险,勇于报国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史记》中这样描写:秦舞阳与荆轲一起进入秦国的咸阳宫,秦舞阳看到守卫森严以及气势宏伟的宫殿和侍卫,满心惶恐,身体微抖,做“色变振恐”样子,而反过来荆轲则临危不惧,“顾笑舞阳答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事情暴露后,荆轲更不慌乱,而是坦然面之。司马迁通过对这一事件以及人物的详细描写,生动地将荆轲勇敢的刺客形象树立在读者的面前,让人心生敬佩,内心泛起波澜。此外,司马迁还对其他几位刺客进行了详细的各具特点的描述,如豫让刺襄子、聂政刺侠累的故事,等等。这些详细的描写为我们树立了一群伟岸的刺客形象,使我们所认知的“大义”“无畏”等精神变得更加立体以及生动,让读者对于这些身处大变革时代的勇者有了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女性形象
  在古代,贵族或者大地主中,侍女或者婢女都是奴隶一样的人物,她们不仅地位卑微,毫无人身自由,更重要的是她们属于主人附属,完全没有任何独立的自由权利。如司马迁这样写道:汉朝,一王府中,一个被买来的艺人叫作竖,很有才艺,但是其有重病,虽然被诊断出却并不被重视,而是依然为主人服务,无法得到诊治,最后“即仆于厕,呕血”。司马迁通过寥寥几笔的写作,就将一个侍女的悲惨形象画在了纸上,让我们通过对其描写,对于当时的时代和历史人物生存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加深了对于那个时代的黑暗印象。除了对这些“卑微的”下层侍女描写,司马迁在其《史记》中,也大胆描写了一些勇于追逐美满生活的妇女形象。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了卓文君为爱夜奔、坊间听琴以及当垆卖酒的故事,让原本封建时代暗色的妇女形象迅速变得热烈鲜活,在暮色沉沉中有了一丝明亮的透色。卓文君所处时代是一个封建时代,是一个追求“礼仪道德”的时代,是讲究三从四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下,诞生出这样一个人物,这彰显了司马迁对于勇于追求敢于突破的看法,为后世传递这种奋斗精神的同时,也为后世描写爱情自由树立了鲜明旗帜,开启了人类爱情自由的先河。
  (三)商贾形象
  在古代,一人不耕地,一女不织布,那么一人就要感受到饥饿,感受到寒冷。在古代封建主义的大背景下,社会依旧奉行着士农工商的基础原则。商贾或者商业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最不受人喜欢,被称为“只谋利者,不为人昌”。司马迁在《史记》中,用远超于当时认知的洞察力,为经商行为或者说商人群体作了一幅细致的群画像,让这些商贾形象更加立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如《史记》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即《货殖列传》,它不仅对于當时的商人和商业行为进行了描述,还在字里行间对他们的商业行为做了客观的评价。如其描写了孔子的学生子贡,称“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并且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故待农而食之……岂非道之所符。”在《史记》中,司马迁对当时处在下层地位的商人有了超越时代的认识,不仅将他们的行为做了客观的评价,还有效提出了他们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表彰了他们的行为,肯定了他们的贡献,旗帜鲜明,色彩鲜亮地塑造了一大群卓越的商人形象。
  (四)医生形象
  医生形象在整个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有所提及。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连皇帝都是“受命于天”。而其他人的生命更是“命数”,因此,在很长的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甚至还不如占卜祭祀人员,他们不仅地位卑下,而且其职业还被称为“偷天之德”,是应该被诅咒的。但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司马迁却通过对于一些医生行为的描写,有效改变了人们对于医生的认识,歌颂了他们治病救人的良好医德,称颂了他们的良好行为,肯定了他们对于社会以及国家的贡献。其对扁鹊的行为如此描写:“扁鹊名闻天下……入咸阳……即为小儿医。”司马迁通过这种详尽的刻画,将自己关于医生救人伟大的思想逐渐传播,在更新群众认知的情况下,将医生职业逐渐推崇到了其应有的地步。
  二、下层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
  (一)深刻性概括
  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其不仅有力地通过语言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现象,明确了当时人物所处的朝代生活本质,还用超前的眼光和胸怀展示了当时时代发展的趋向性和时代特征。如通过司马迁对《陈涉世家》的详细描写,读者就能够看到当时的社会场景,进而感受到起义的迫切性,即“二世元年七月……失期,法皆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陈胜只能选择造反,因为只有造反,才能有生路,才能在“天下苦秦久矣”的历史背景下,集结大部分人揭竿而起,获得一丝侥幸的活命机会。此外,陈胜还提出“且壮士不死即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起义是为了“举大名”的思想,这虽然表现了当时其思想的狭隘性,但是也暴露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局限性,为广大读者明晰和解读“陈胜和吴广起义”的历史条件以及失败背景做出了简单的揭示。《史记》记载,陈胜和吴广为了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借助“天助”,即“乃诈称公子项燕,从民欲也”。通过这些详细背景以及人物的描写,司马迁有效地展示了当时起义人物的普遍情感和思想历史认知。此外,司马迁还通过这些起义人物的行为,有力勾勒出当时时代底层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况,为我们深刻了解其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典型性选择
  面对纷繁的历史人物故事以及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司马迁是从传人以及记叙历史的角度进行精心了解和科学选择的。这从其笔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可以看得出来。在《史记》中对很多社会下层人物的描写,大都是从其人物形象的实际地位出发,利用故事情节以及其个性特点来努力揭示出这些历史人物外部活动与内心活动的差异性,进而使其独立鲜活以及生动起来,使其具有独立的显著特征。如在《史记》中,作为游侠的代表人物是郭解和朱家,他们代表着这类勇于反抗且坚守道德的人群,而聂政与荆轲则代表着刺客这一群体,他们代表无畏和坦荡。这些不同地位的典型人物和典型行为使读者对于其行为背后所代表的意义更加深刻地了解,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其中人物的情感以及宽广真挚的胸怀。
  (三)悲剧性命运
  除了其人物的典型性选择,下层人物的命运大都是具备悲剧性的,而产生这种悲剧的背景是复杂的。在《史记》中,无论是下层人民组成的游侠刺客,还是生来就显贵无比的王侯将相,他们当时所处的位置以及背景和他们思维的局限性使他们虽然同样具备悲剧属性,但其悲剧结果却大不相同。如在《史记》中,有一些这样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在当时的历史境遇和社会中,他们的主张是明晰且正确的,是符合当时国家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各类原因,他们没有获得成功,并在失败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推行变法的商鞅、吴起,坚持操守、慷慨赴义的荆轲,都是这类悲剧型的英雄。这类英雄不仅生得惨烈,死得更加惨烈,他们在付出无數努力后,最终壮志未酬,惨然落幕。此外,还有一类人物,这类人物虽然也死得很壮烈,但造成其悲剧的不是其主张或者说历史的必然发展要求,而是他们坚信自身认知的正确性,坚信自己所守护的、坚持的都是对的。如田横,如其他节义而自杀者。《史记》中这样描写田横:田横兵败之后,仰天长叹,仍不愿意投降汉朝,最终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其随从以及五百义士也相继自杀。这种群体性的自杀形成了悲剧的群体,这个群体的行为也会让人觉得更加崇高以及伟大。在《史记》中,司马迁用详细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对于这个悲剧以及悲剧人物展现出的优秀品质进行了着重的彰显,让他们在读者面前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体而言,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或是白描或是勾勒或是浓墨重彩的多样化手法,展现了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下层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或许带有不同的历史朝代特征,或是有着不同的历史大义,或是带着不同的道德思想,但是他们都给阅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启迪,让读者在感受到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丰富了读者的人生体验,彰显了民族的内涵与光辉。
其他文献
边塞诗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一般讨论诗歌的题材和内容等方面,如边塞诗的发展进化史,边塞诗在某个历史时期繁荣发展或衰败的原因,不同时期边塞诗的比较,以及边塞诗意象的审美研究等。本文以敦煌边塞诗和盛唐边塞诗为研究对象,从当时社会发展的各种主流因素及文学发展的主流思想入手,对二者的形成原因,二者内容和风格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  关于“塞”,有很多种说法,《辞海》认为,所谓“塞”,是“边界险要之处”。由
期刊
庚子中秋,国庆同至,吾率全家回故土。家乡巨变,宛如仙境,亲友叙旧,开怀畅饮,醉卧古镇,感懷颇深,作此篇以赠陈总开永。  人到平远成醉翁,桂殿兰宫引飞鸿。  佳肴飘香配美酒,玉液满杯宴宾朋。  雄州人杰谋经典,故地亲友喜相逢。  觥筹相交忆旧事,热语不出半句空。  三皇风光奔眼底,四周叠嶂卧蛟龙。  西列巨峰萦晓雾,东立古寺听晚钟。  墨峰耸秀叩心耳,留云穿洞惹双瞳。  双流激浪天外景,三潭滚月似九
期刊
秋雨 下在月时  滴沥的声响  弹一曲爱的涟漪  转身去寻熟悉的梦  旧年雨水烹茶  柔发随风  裙角不经意染上  小小的光影  缘分的距离  迷离惝恍  为你斟满的每一盏茶  都藏着幽语  雨声 渐渐静默  一念之间  恍若隔世  也许 只有秋雨  懂得藏在茶里的心思  梦  晚风悠悠  悠悠吹到山那頭  有位少年  眼眸望着天尽头  一次次在梦里与你相遇  梦里的小山 葱茏又清幽  笑声中的你
期刊
苏童的《妻妾成群》描写的是旧时代的女性生活,表面上讲述了妻妾之间的钩心斗角,实则讲述了女性的婚姻悲剧以及封建制度对女性身心的虐杀。随后这部作品被张艺谋导演改编为电影,即《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不仅荣获国际奖项,作品本身和颂莲这个人物也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苏童的《妻妾成群》和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以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除了主题都是描述被压迫的女性之外,二者还有很多的不同点。电影
期刊
★那微光 那黎明  黑夜 星空下  一双手指向那天边  孩童样望着 望着  心中总想去追逐  那隐蔽的轮月  那隐蔽的旭日  那远方的天地  那心中的伊甸园  几时 又乌云闪现  挡住天边欲出的旭日  也许  带有些许的彷徨  仍想用她稚嫩的手  拂去那片灰色  何时 乌云随风  褪去天边  那些许灰白  那些许灰蓝  那些许奶黄  那些许浅红  那如胭脂似的  娇嫩 甜美  不知能否见到伊甸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