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九月,和风送爽,稻谷飘香。记者在平塘县白龙乡离退休党支部办公室看到:该支部今年7月被黔南自治州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4年被州委组织部、离退局表彰为“先进党支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平塘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白龙乡离退休党支部建立于2002年9月,刚开始只有9名党员,现已发展到15名成员。平塘县委离退局局长熊江敏说:“白龙乡离退休党支部是我们全县老干系统的一面旗帜,他们的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建设家乡不遗余力
白龙乡地处大山腹地,距离县城近20公里,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
要想富,先修路。2004年,龙兴村在修建乡村公路时,要修一座50多米长的大桥,当时群众集资的钱不够,白龙乡离退休党支部70多岁的老党员刘刚信,提议向嫁出去的姑娘和外出工作的人员求援。得到大家的支持后,他挑灯夜战,写了300多封求助信,花了200多元寄了出去。没想到,这次筹到了8000多元资金。此外,村民们还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公路建设,离退休支部老党员黄贵斌一个人就捐款6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共筹集资金6万多元,最终使大桥建成通车。龙兴村6组、7组距小河边不远,可河岸坎高地滑,给80多户300余人吃水、洗衣等造成困难。在刘刚信的号召下,群众集资修了长20米、高1.5米的水泥台阶,解决了村民生活困难。
白龙乡政府修建集贸市场,要征用5户村民的土地。群众要么漫天要价,要么就不答应。乡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不通群众思想工作,只好找到白龙乡离退休支部。老党员毛大恒、孟昌德等一次又一次跑到群众家里,对群众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使4户农户答应征用土地。还有一户提出了需要一块土地作为菜园的条件,于是他们又到乡里协调,最后调整了一块土地给这个群众作为菜园。如今集贸市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为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尽一点心,是支部所有党员的共同心愿。”支书毛大恒说。据介绍,自离退休支部建立以来,通过他们的协调,先后为群众举办了种、养殖培训班20多次,培训群众600多人(次)。
强化教育促进和谐
离退休支部的老同志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9岁,平均年龄65岁,他们在各自的村组,算得上德高望重、说话算数的人。因此,他们调解起民事纠纷和化解起矛盾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山地村2组毛启泽夫妇因闹矛盾,妻子丢下两个孩子外出打工,两年多不愿回家。毛启泽想不通,发展到打算把两个孩子交给家人、卖马筹路费找妻子同归于尽的地步。离退休支部书记毛大恒知道后,不仅多次去做毛启泽的思想工作,还电话通知毛启泽的妻子回来。并且还亲自请来毛启泽的岳父岳母一起劝解夫妻双方,最终使毛启泽夫妇和好如初,也避免了一场悲剧发生。据介绍,白龙乡离退休支部先后调解民事纠纷20余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白龙乡离退休支部还针对布依族群众喜爱文艺的特点,创作内容涉及法律、公民道德的花灯剧、快板、民间山歌,深入到布依山寨、学校演出。3年来,演出40余场,深受学生和村民的欢迎。“讲起赌博是违法,奉劝诸君莫参加。如是劝告不相信,总有一天被处罚。”董票小学学生莫明将这首山歌记下,拿回家唱给好赌的父亲听,使父亲认识到了赌博的害处,从而戒了赌。
白龙乡离退休支部还编印了诸如《儿多母苦》、《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快富》等山歌近百首,利用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发放给年轻人,从而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到2006年底,白龙乡农民中“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达到70多户。
助老扶幼奉献余热
龙兴村3组孤寡老人刘家林已经70多岁,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居住在草棚里。离退休支部老党员刘刚信见弟弟刘刚友家庭负担较轻,就动员弟弟赡养刘家林。一开始,刘刚友不愿意,后经刘刚信再三做思想工作,终于同意把刘家林接下山,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还负责老人的生养死葬。如今老人心情舒畅,逢人便夸刘家兄弟是好人。
摆克村杨明燕、杨明花姐妹父亲劳教,母亲改嫁,与80多岁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因交不起书费和生活费,2004年,在京舟小学读书的姐妹俩只好辍学回家。白龙乡离退休支部的老同志了解情况后,通过各方面协调,学校为她们免了入学的一切费用,乡关工委为她们协调了100斤粮食,乡教育站还资助了130元钱。
2004年,白龙乡京舟村干弄组15岁的布依族少年孟景言辍学外出打工,离退休支部老党员孟昌德了解情况后,找到他的家长,先是狠狠地批评了一通,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你这辈子大字不识一个,难道你还想要你的崽像你一样吗?”通过孟昌德耐心细致的工作,孟景言的父亲终于同意叫儿子回来读书。当年,离退休支部成员先后动员了12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和8名适龄儿童入学。
白龙乡离退休党支部建立于2002年9月,刚开始只有9名党员,现已发展到15名成员。平塘县委离退局局长熊江敏说:“白龙乡离退休党支部是我们全县老干系统的一面旗帜,他们的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建设家乡不遗余力
白龙乡地处大山腹地,距离县城近20公里,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
要想富,先修路。2004年,龙兴村在修建乡村公路时,要修一座50多米长的大桥,当时群众集资的钱不够,白龙乡离退休党支部70多岁的老党员刘刚信,提议向嫁出去的姑娘和外出工作的人员求援。得到大家的支持后,他挑灯夜战,写了300多封求助信,花了200多元寄了出去。没想到,这次筹到了8000多元资金。此外,村民们还积极筹集资金,支持公路建设,离退休支部老党员黄贵斌一个人就捐款6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共筹集资金6万多元,最终使大桥建成通车。龙兴村6组、7组距小河边不远,可河岸坎高地滑,给80多户300余人吃水、洗衣等造成困难。在刘刚信的号召下,群众集资修了长20米、高1.5米的水泥台阶,解决了村民生活困难。
白龙乡政府修建集贸市场,要征用5户村民的土地。群众要么漫天要价,要么就不答应。乡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不通群众思想工作,只好找到白龙乡离退休支部。老党员毛大恒、孟昌德等一次又一次跑到群众家里,对群众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使4户农户答应征用土地。还有一户提出了需要一块土地作为菜园的条件,于是他们又到乡里协调,最后调整了一块土地给这个群众作为菜园。如今集贸市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为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尽一点心,是支部所有党员的共同心愿。”支书毛大恒说。据介绍,自离退休支部建立以来,通过他们的协调,先后为群众举办了种、养殖培训班20多次,培训群众600多人(次)。
强化教育促进和谐
离退休支部的老同志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59岁,平均年龄65岁,他们在各自的村组,算得上德高望重、说话算数的人。因此,他们调解起民事纠纷和化解起矛盾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山地村2组毛启泽夫妇因闹矛盾,妻子丢下两个孩子外出打工,两年多不愿回家。毛启泽想不通,发展到打算把两个孩子交给家人、卖马筹路费找妻子同归于尽的地步。离退休支部书记毛大恒知道后,不仅多次去做毛启泽的思想工作,还电话通知毛启泽的妻子回来。并且还亲自请来毛启泽的岳父岳母一起劝解夫妻双方,最终使毛启泽夫妇和好如初,也避免了一场悲剧发生。据介绍,白龙乡离退休支部先后调解民事纠纷20余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白龙乡离退休支部还针对布依族群众喜爱文艺的特点,创作内容涉及法律、公民道德的花灯剧、快板、民间山歌,深入到布依山寨、学校演出。3年来,演出40余场,深受学生和村民的欢迎。“讲起赌博是违法,奉劝诸君莫参加。如是劝告不相信,总有一天被处罚。”董票小学学生莫明将这首山歌记下,拿回家唱给好赌的父亲听,使父亲认识到了赌博的害处,从而戒了赌。
白龙乡离退休支部还编印了诸如《儿多母苦》、《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快富》等山歌近百首,利用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传统节日,发放给年轻人,从而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到2006年底,白龙乡农民中“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达到70多户。
助老扶幼奉献余热
龙兴村3组孤寡老人刘家林已经70多岁,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居住在草棚里。离退休支部老党员刘刚信见弟弟刘刚友家庭负担较轻,就动员弟弟赡养刘家林。一开始,刘刚友不愿意,后经刘刚信再三做思想工作,终于同意把刘家林接下山,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还负责老人的生养死葬。如今老人心情舒畅,逢人便夸刘家兄弟是好人。
摆克村杨明燕、杨明花姐妹父亲劳教,母亲改嫁,与80多岁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因交不起书费和生活费,2004年,在京舟小学读书的姐妹俩只好辍学回家。白龙乡离退休支部的老同志了解情况后,通过各方面协调,学校为她们免了入学的一切费用,乡关工委为她们协调了100斤粮食,乡教育站还资助了130元钱。
2004年,白龙乡京舟村干弄组15岁的布依族少年孟景言辍学外出打工,离退休支部老党员孟昌德了解情况后,找到他的家长,先是狠狠地批评了一通,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你这辈子大字不识一个,难道你还想要你的崽像你一样吗?”通过孟昌德耐心细致的工作,孟景言的父亲终于同意叫儿子回来读书。当年,离退休支部成员先后动员了12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和8名适龄儿童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