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CABG)两种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对两组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以及术后随访3个月、1年和3年的心功能变化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1 813例,年龄(59.6±10.0)岁,其中男1 507例(83.1%)、女306例(16.9%)。入选病例中接受PCI治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687例,接受CABG治疗1 126例。比较血运重建术前临床及造影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35.8±5.1)%比(35.9±4.6)%, P>0.05],但CABG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PCI组[(59.8±7.2)比(57.9±7.7) mm, P<0.001]时具有更高的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27.3±10.2比31.1±10.4, P<0.01)。成功行血运重建术后3个月、1年或3年,两组患者LVEF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年CABG组与PCI组的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3%比4.3%, HR=1.5, 95%CI:1.2~2.1, P=0.07; 8.5%比8.2%, HR=1.3,95%CI:1.1~1.4, P=0.20),但CABG组具有更高的脑卒中风险(6.2%比2.9%, HR=2.9, 95%CI:2.3~3.6, P<0.01)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6.5%比15.1%, HR=0.5, 95%CI:0.3~0.7, P<0.01)。对于SYNTAX评分≥33分的患者,CABG组全因死亡或心源性死亡风险略低于P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 95%CI:0.4~1.3, P=0.06; HR=0.7, 95%CI:0.4~1.0, P=0.90)。
结论合并HFrEF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