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布局 科学构建广西高校本科专业体系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广西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适应需求、优先发展与适度控制、强化优势和特色、坚持市场导向等广西优化本科布局结构的原则,探讨性地从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优化结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坚持特色发展、建立专业办学质量与招生计划协调机制等等方面提出构建广西高校本科专业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专业体系;广西高校;优化布局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212-02
  学科专业是大学的基本组织单元与学术单元[1],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是大学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的发挥都是通过学科专业建设来实现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2]。近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举措,如出台《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等文件,全面指导高校本科专业设置。2014年,广西正式颁布了《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方案规划了面向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建设300个特色专业[3]。面对上述政策和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必须适应需求,科学构建广西高校本科专业体系,增强本科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一、广西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分析
  截止2013年底,廣西共有21所本科院校(不含民办院校、独立院校),共设置本科专业227个。笔者对比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分析广西现有21所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结论如下:
  (一)广西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特点
  学科门类齐全。广西高校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全部覆盖了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12个学科门类(军事学除外)。
  专业类基本完整。广西高校本科专业的基本完整,覆盖了专业目录中92个专业类中的80个,覆盖率达87%。
  专业布点初具规模。广西现有本科院校21所,共计开设227个本科专业,布点数达到817个,平均每所高校布点本科专业39个,本科专业布点已具备规模效应。
  专业设置体现了较强的区域与民族特色。在广西高校本科专业中,有面向东盟各国的小语种外语专业等区域特色专业,也有包括壮医学等民族特色专业。
  (二)广西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学科门类专业覆盖面较窄
  从学科门类专业覆盖面来看,广西高校开设本科专业总数227个,覆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506个专业的44.8%,不及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一半,学科门类专业覆盖面较窄(如表1)。
  从广西本科高校2013年各学科门类专业设置与教育部专业目录对比可以看出,艺术学类专业开设率最高,达到了79%,历史学类专业开设率最低,不到17%,相差接近5倍。此外,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类开设率也超过50%,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门类,而历史学、哲学、法学、农学类学科专业开设率不到40%,偏低。
  2.尚有空白本科专业类
  对比2012年教育部专业目录,除军事学外,尽管其他十二个学科门类全部覆盖,但是从专业类来看,广西高校共计开设了80个本科专业类,尚有地质学类、海洋工程类、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艺术学理论类、公安学类、天文学类、大气科学类、地理物理学类、核工程类、公安技术类、草学类等12个专业门类整体缺失。特别是海洋工程类、地质学类等与广西产业和地域紧密关联的学科类急需填补空白。
  3.本科专业结构不均衡
  (1)学科门类专业布点不均衡
  广西21所本科院校已设置的227个本科专业类总体布点专业数817个,布点最多的是工学类218个,占总布点个数的26.7%,其次是管理学类137个,占总布点个数的16.8%,尚有艺术学类布点专业112个,理学类布点专业93个,文学类布点专业个数82个,都超过了布点总个数的10%。而经济学类只布点专业30个,农学类只布点专业12个,历史学类只布点6个,哲学类只布点2个,上述4个学科门类布点的专业个数加起来仅为总布点专业个数的6.1%。
  (2)专业类布点不均衡
  在广西现有80个本科专业类中,广西本科高校在专业类中布点专业个数排名前5的分别为:工商管理类布点专业55个,设计学类布点专业49个,外国语言文学类布点专业42个,计算机类布点专业41个,电子信息类布点专业35个;而布点仅有1个专业的专业类则有民族学、力学、图书情报管理等10个专业类。
  (3)同一专业类内布点不均衡
  以工学类为例,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类共有专业类31个,广西布点的专业类个数为28个,专业类内公布点本科专业218个,平均每个专业类内布点个数7.8个,专业布点前4的专业类依次为:计算机类布点专业41个,电子信息类布点专业35个,机械类布点专业28个,化工与制药类布点专业17个,超过平均布点数7.8个的专业类有5个;布点数只有2个的有能源动力类、水利类、测绘类、矿业类、轻工类、农业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等7个专业类;布点唯一的有兵器类、航空航天类、纺织类、力学类4个专业类;而海洋工程类、公安技术类、核工程类专业尚属空白。
  (4)同一专业布点重复率高
  在广西21所高校中,同一专业布点个数排名前5的依次为:英语17个,环境设计1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均为15个,市场营销14个;有8所高校同时布点同一专业的专业个数达到37个,这37个专业布点总数为392个,占广西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808个的48.5%%,从招生人数看,这些专业合计招生26703人,达到2013年广西本科总招生人数(52199)的51.2%。而广西只布点1个专业的专业个数为90个,也就是说,在同一专业布点上,广西唯一专业数过多,布点重复率高,同质化比较严重。   二、调整优化,科学构建广西高校本科专业体系
  (一)调整优化的原则建议
  1.适应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提出的措施中第一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因此,广西高校本科专业必须要主动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尽快填补专业空白点,加快急需紧缺专业的建设。
  2.优先发展与适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要积极向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紧缺人才专业倾斜,积极引导、鼓励和优先支持广西“14+10”产业的空白点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限制目前布点较多、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的学科,优化专业的结构和布局,逐步建立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全力支撑和服务广西产业新发展的本科专业体系。
  3.强化优势和特色的原则。积极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能够在各高校凸显自身优势的专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积极发展能彰显自身特色的专业,并开展引领示范,辐射其它专业发展。
  4.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充分了解广西本科生就业状况,建立就业状况反馈机制,根据市场导向原则进行本科专业的设置,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二)科学构建广西高校本科专业体系的建议
  1.充分發挥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指导本科专业设置
  充分发挥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广西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将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要权力下放给高校。应紧密结合广西中长期经济、教育、科技、产业、人才等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及国家、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广西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优势和办学基础,对高校进行分类指导、合理定位。加大对全区高校专业调控的力度,调控手段有分配招生指标,建立专业设置预警和服务机制等。鼓励增设为我区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培育相应的新专业,提前进行人才和技术储备。对于专业比较多的院校,控制数量,重视专业内涵建设。
  2.进一步优化结构
  首先,要优化学科门类结构,应增加现有学科门类布点较少的专业,如农学、经济学、法学类本科专业。其次,要优化学科类结构,应填补空白类专业,如海洋工程类、地质学类等与广西产业和地域紧密相关的专业,同时增加现有布点较少的学科类专业,如民族学类、能源动力类、矿业类、生物医学工程类、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水产类、力学类、图书情报管理类等。再次,优化同一专业类内的结构,同样以工学为例,应适度控制布点超过25个专业以上的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机械类专业,增加专业个数较少的水利类、交通运输类、测绘类、地质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等专业,填补海洋工程类、公安技术类、核工程类专业空白。最后,要调整布点过多的同一专业,特别要适度控制超过10个的同一专业,增加布点唯一或较少专业的个数,避免专业同质化。
  3.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
  围绕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与“双核”发展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现有自然资源等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使专业结构调整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加快发展工科院校,扩大工科人才的培养规模;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型专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进一步发展具有广西地域、民族和人文特色的专业。
  4.坚持特色化发展,彰显本科专业特色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道路,要选择一批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经过建设能够有助于学校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并能够带动相关专业发展的专业集中力量予以重点倾斜和重点扶持,以达到以点带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专业建设上水平。充分发挥现有特色专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如广西大学的农学、经济学类专业,广西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广西医科大学的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类专业,广西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专业,桂林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冶金工程、环境工程类专业,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壮医学等,将其作为示范,引领其它专业发展。
  5.建立专业办学质量与招生计划协调机制
  科学分析广西本科高校近五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统计本科院校招生质量排名。结合高校各专业近年来的招生计划、就业率、新生报到率、第一志愿率、调剂志愿率等情况,进行专业招生计划的调整,要将招生计划的增量向教学质量好、就业率高、第一志愿率高、调剂志愿率低的专业倾斜,将就业率低、第一志愿率低、调剂志愿率高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直至暂停招生。
  总之,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构建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广西高校本科专业体系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建设和调整过程,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调结构与提升质量共举,使本科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论文来源: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4JDGC018。
  参考文献:
  [1]李红.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关系的研究.文教资料,2012.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
其他文献
文章以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检测大厦为例,阐述绿色建筑的定义,建筑检测大厦项目在建设的全过程和结果,就是新绿建标准的实施和检验,设计和研究充分展现绿建的本源之路。
摘 要:重视民办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促进职业指导工作发挥出积极作用,才能给学生毕业之后个人发展提供保障。文章主要针对“职业指导在民办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职业指导;民办院校;大学生;作用;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32-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的大学毕
摘要:数学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掌握数学数学方法和思想,养成数学思维。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89-0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人讲,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数学学习,不仅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更要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一、了解数学思维  思维属心理学范畴,思维反映事物本质,是人类文
《那年剪短发》是以抗战为背景的女子当代群舞,讲述了一群普通妇女受到战争的压迫而转变的过程。她们与普通女子一样留着黑色的长发朴素、简单,战争的突袭,夺去了她们的亲人,
摘 要:自2013年以来,“慕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随着“慕课”的兴起,在教育领域关于慕课的研究也随之沸腾。在中国知网以慕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关于慕课的文献数量逐年激增。这些文献中,学者对慕课或受到追随热捧,或受到冷嘲热讽,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慕课自身需要进行一场变革。而笔者认为,慕课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网络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找到给慕课盖棺定论,而是使关于慕课的研究回归理
越来越多的军事仿真应用需要加入一定数量的虚拟士兵,以增加战场沉浸感。骨骼动画是应用于影视、游戏、动作合成领域高效人体动画技术,MDL模型格式(ModelDataLibrary,Half-LifeModel)完全支持骨骼动画,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采用MDL模型实现了虚拟士兵卧倒、匍匐、持枪冲锋、跪姿射击等基本战术动作的运动控制,并成功应用于某对抗模拟系统中。
本文在调研建筑学专业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以建筑设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建筑设计竞赛与建筑设计课程体系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提出将建筑设计竞赛与建筑设计
声乐表演是一种通过声音与形体相互作用的表演形式,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进行声乐表演时,除唱功练习之外,还需要着重形体语言的训练。因此,本文将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算法仿真的加噪信号的生成方法。在目前广泛使用的加噪信号方法中,产生的信噪比精度受无噪信号的影响很大,与之相比,新方法通过选择新的因子对信号进行归一化,剔
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结合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建立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Damper,简称MR阻尼器)和框架-剪力墙偏心结构试验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采用RCP技术对此结构模型进行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R阻尼结构的振动受到很好抑制,Matlab/dSPACE综合试验环境是高效简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