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及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它是一种语文学习 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制度的目标中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关系,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才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通过自主的、创造性的体验与探索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和谐地发展。
我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为教学理念,强化活动过程,启发自主参与;注重语文知识的整合应用,体现师生的合作创新;把握“校本课程就在身边”的活动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语文课程与艺术课程的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首先,在教学《暖流》这篇课文时,里面有一段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中秋》的辞赋,为了让学生熟记本首词的内容,有机利用音乐课的教学,让学生把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特别是篇幅较长的词,唱几遍,容易记;可以加强情感表达,歌曲中的旋律确定了情感基调,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范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把平时所学的古诗词或角色扮演中演员的对话,也通过唱来表现,学生觉得非常幽默有趣。其次,在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文章也变成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流畅的线条、亮丽的色彩给学生感官带来强烈的愉悦感,图文并茂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国古代诗歌中一向讲究意境,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古诗《所见》后,学生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有机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意境进行再创造。这样地进行教学,抓住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次,角色扮演、形体动作、语言、等手段来塑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的环节,结合实践活动展开表演。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了解林冲和洪教头人物外貌特点和性格特征后,根据文中的表现内容把它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剧里情节,当年这个节目也参加了学校元旦文艺汇演,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兴趣盎然的表演,不仅锻炼学生上台的胆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二、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融合
江苏常州黄宪老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着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合到活动中。例如以“我们为祖国骄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内容:(1)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文化古迹,请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士或咨询周围人去了解(2)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光荣传统。(3)利用口语交际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交流内容,把自己收集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其他同学交流。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自主 合作 探究性的整合。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员者的身份出现在学习中,在活动前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 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在活动家中,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畅游,自己去实践,去发现、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 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心中的那颗心”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用笔绘画出心中理想的形象,有的去采访同桌,有的进行简单的手抄报设计,有的查阅资料去收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培养了合作探究的意识。既能对心目中那颗心表现出一定的羡慕和敬仰,又能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远大理想,制定具体目标,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当然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这样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化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也体现了学生运用语文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我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为教学理念,强化活动过程,启发自主参与;注重语文知识的整合应用,体现师生的合作创新;把握“校本课程就在身边”的活动过程与策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语文课程与艺术课程的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首先,在教学《暖流》这篇课文时,里面有一段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中秋》的辞赋,为了让学生熟记本首词的内容,有机利用音乐课的教学,让学生把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特别是篇幅较长的词,唱几遍,容易记;可以加强情感表达,歌曲中的旋律确定了情感基调,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范例,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把平时所学的古诗词或角色扮演中演员的对话,也通过唱来表现,学生觉得非常幽默有趣。其次,在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文章也变成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流畅的线条、亮丽的色彩给学生感官带来强烈的愉悦感,图文并茂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国古代诗歌中一向讲究意境,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教学古诗《所见》后,学生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有机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意境进行再创造。这样地进行教学,抓住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次,角色扮演、形体动作、语言、等手段来塑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的环节,结合实践活动展开表演。我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了解林冲和洪教头人物外貌特点和性格特征后,根据文中的表现内容把它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剧里情节,当年这个节目也参加了学校元旦文艺汇演,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兴趣盎然的表演,不仅锻炼学生上台的胆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二、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融合
江苏常州黄宪老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着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要求,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合到活动中。例如以“我们为祖国骄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内容:(1)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文化古迹,请学生当一回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士或咨询周围人去了解(2)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光荣传统。(3)利用口语交际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交流内容,把自己收集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其他同学交流。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了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自主 合作 探究性的整合。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员者的身份出现在学习中,在活动前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 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在活动家中,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畅游,自己去实践,去发现、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 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心中的那颗心”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用笔绘画出心中理想的形象,有的去采访同桌,有的进行简单的手抄报设计,有的查阅资料去收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有培养了合作探究的意识。既能对心目中那颗心表现出一定的羡慕和敬仰,又能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远大理想,制定具体目标,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当然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这样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化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地通过课外阅读和搜集整理资料来探究问题,也体现了学生运用语文综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