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础壶”铭说“甘泉”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的素壶成品不施刻绘可以独立存在,有很多都是非常经典的、优美的艺术品。而我们有些时候不能忽视“陶刻”所能够给紫砂带来的一种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加分,将制壶技艺和陶刻技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上升到更高的高度,这应该是当代紫砂人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紫砂壶;造型美感;陶刻;典故;文化内涵
   以数千年的中国陶瓷史作为积淀,紫砂艺术虽然仅有几百年的历史,却因为善于提炼、融汇整个陶瓷艺术的语言和概念,能够独树一帜,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它在陶瓷艺术界和茶桌、书案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因为一些文人雅士的广泛参与和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的传承坚守、精进求索,使得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非常高的艺术和文化的高度。历朝历代以来,紫砂壶的样式、器型风格多变,包括紫砂壶刻绘纹饰内容也是风格多变、不一而足,而这里面是有一个艺术的统领和高度存在的。当然,对于一般的实用器和商品壶来讲,可能我们不用太多的苛责,而对于一些名家的经典之作,完全是可以以一种艺术的标准和“道”的标准来去衡量和鉴赏的。比如顾景舟大师的“柱础壶”(见图1),无论是器物的造型美感、制壶技艺以及陶刻装饰都堪称典范。
   这把壶整体形制温润自然、收放合度,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造型美感,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搭配和谐,可以说将造型美感发挥到了极致。壶嘴在直劲中略微弯曲上挑,显得很生动;壶的肩部是温润的、圆中见方;而壶的身筒下部的折制成相对锋利的一条棱线,和壶肩、壶把、壶钮有非常高级的内在联系,方中带圆、圆中见方;壶钮和身桶的形制上下呼应,又达到了一个很有效的协调,是非常相仿的一个状态。
   “柱础壶”背面刻山水,正面刻“汉之甘泉不能尚也”,落款为“石生氏刻”。在民国的陶刻高手中,有两位名家都曾以“石生”为号,即蒋永西和范泽林。蒋永西(1900-1957年),号岩如、石生,又号聚莲老人;范泽林,生于1920年前后,民国后期的陶刻高手,曾以石如、石生名号陶刻紫砂器。壶身所刻文字是《九成宫醴泉铭》第二段文字的末句,大意是说: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原来是隋代的仁寿宫,这里没有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有清凉的舒适,是居住的好场所,是用来调养精神的圣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汉代的甘泉宫是不能超过它的。
   中国百姓历来都喜欢听故事,是因为故事既有知识点,又有趣味性,所以能够被广泛流传。在紫砂壶铭的创作当中,除了自己撰写的诗文联句壶铭之外,还可以引用一些传统经典的名句。以古人的诗文名句或者是典故来装饰紫砂壶,就使得紫砂艺术得到了人文意蕴的升华,从而使整件作品的感染力、趣味性更加深入人心。在陶刻当中以一些典故入刻,无形当中会增加了紫砂壶的器型、工艺制作上的趣味性,因为它是增加了一个文字的、书法刻绘的一个外延。“用典”是在文学创作当中,尤其是古诗词创作当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引发翩翩联想的作用,能够增强作品的意蕴。而“翻新用典”是在这个典故的含义上更进一步产生新的一层含义,来借以表情达意。本则壶铭的巧妙之意还在于“甘泉”的一种引用,“甘泉宫”和我们平时现实生活中饮用的“甘泉”是有相谐相通之处的。
   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它个体存在的自然边界,而如果是从这个层面来讲,要拓宽它的艺术边界和影响力的边界以及文化内涵,无疑要借助更多的手段,或者說是其它姊妹艺术的成果。在诗文创作当中,人们很多愿意用一些典故来增加它的丰富性,那么在紫砂壶的设计和陶刻的创作当中,典故的运用也应该是很重要的。清代紫砂名家陈鸣远根据“东陵侯”典故做了一把“南瓜壶”,并题铭:“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成为了永世经典。
   好壶还需好的刻绘、镌刻来点题,这样才能够使工艺之美和艺术之美相映成趣,这把壶无疑做到了,都说“壶以字贵,字以壶传”,那么只有丰富和提升紫砂壶的艺术、意象之美,才能够真正做到“壶以字贵”;而如果做到了壶以字贵,也才能够流传后世被藏家宝爱,也才能够真正做到”字以壶传”。刚才说到的是陶刻对于紫砂艺术的重要性,而我们似乎还可以反过来看,就是好的器型、好的器物和好的刻绘装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陶刻如果少了好的载体,无形当中也会削弱了它的感染力。由此而言,紫砂壶好的器型从这个壶的身筒、壶钮、壶把、壶流的这种搭配、呼应,曲线、直线、方圆的呼应等等这些都是一种艺术的“合乎于道”的呈现,可以说,提升内在的功力和文化修养对于紫砂艺术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是非常关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壶艺在供春、时大彬等紫砂艺人的创新之下,终于成为了一种全手工成型的陶瓷技艺,摆脱了过去的生产方式,把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所以紫砂艺术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许多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参与设计,紫砂不仅在造型艺术方面取得了诸多的成就,而且在陶刻的纹理和装饰方面也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善于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同时把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也
摘 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把紫砂的传承和发扬当做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和养家糊口的第一技能,一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更加具有时代气息,更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从整體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拙壶”,重点突出了其中的拙字,在器型的设计方面,没有壶钮的设计使得其中藏着更加具有历史韵味和人文雅韵的独特魅力,使得我们在把玩这件作品的时候感觉大巧不工、大象无形,不知
紫砂艺术随着茶文化发展而走入千家万户,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紫砂壶之中蕴含的独特江南文化和风土人情.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明月松间照”,作者想要通过诗句来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文人那种恬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就如同紫砂艺人一样,十年泥凳坐穿,坚守传统匠心,如磐石一般,和月亮为伴,工作到半夜,正是有着这样的传承和精湛的紫砂技艺,同时又拥有良好的心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那么好的作品自然会水到渠成,受到壶友们的一致好评.
摘 要 宜兴拥有着7 000多年的制陶史,紫砂正是在这悠久的历史之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千百年的时光足以变幻沧海桑田,但是蕴藏于大地之下的紫砂泥料亘古不变,紫砂艺人们用聪慧的头脑和巧夺天工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时而昂扬、时而婉约的紫砂之歌,在今天的新时代之下更加的动听和悦耳,吸引着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到紫砂艺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常乐壶”,作者把紫砂良好的实用性和可塑性利用起来,首先是一件可以
装饰艺术是当代宜兴青瓷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其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它的表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重视形式与人文的结合、传承与创新的互动,故而始终是青瓷人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
摘 要 宜兴紫砂匠人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赋予了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和灵魂,同时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包罗万象的情感寄托,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无穷的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龙凤和鸣”,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和谐,宛如龙凤在一起歌唱,正如紫砂艺术和我们生活之融洽,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支撑之下,这件作品除了外观比较的大气磅礴之外,实用性也非常的好,可以满足我们茶座之上的冲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装饰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装饰具有不同的特色,反应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人们的审美精神.陶瓷装饰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既是商品,又是艺术品.对于一件陶瓷作品,它的造型和装饰应是一体的,我们不能撇开造型看装饰,也不能撇开装饰看造型.一件优秀的陶瓷作品,作者当能充分发挥材质的特殊美感和相应的工艺技术,将造型和装饰完美结合,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感.本文以釉水装饰作品“日月同辉”为例,浅谈其造型装饰和文化意境.
摘 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紫砂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分支,虽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历代工匠艺人和文人雅士的不断突破创新下,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以紫砂壶“簋”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 紫砂壶;簋;造型设计;历史文化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种艺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打上时代
宜兴紫砂壶发展自民间手工艺,不仅有着精彩纷呈的造型,还蕴含了十分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特色,更将许多文化艺术形式融于一体,造就了如今这一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工艺价值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更是十分重要的瑰宝.品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大乐事,因而紫砂壶的存在不再只是简单的实用器具,而是成为了茶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们在一壶一茗之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以及岁月静好的幸福,提高了品茶的氛围.本文以紫砂“清风细竹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内涵底蕴.
摘 要 紫砂艺术在陶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而“曼生壶”则代表了紫砂艺术的高度。“曼生壶”有高度、有自然、有生活,所以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追捧、喜爱,“曼生壶”在工艺美术的范畴里是一个艺术量级的存在。  关键词 文人紫砂;壶型设计;曼生壶;文化素养   人类的陶瓷史贯穿着人类的文明史,它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个体性的审美和艺术技巧,是人类利用自然、取于自然又融于自然,对人类生活改变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