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当成国家产业理顺市场,还是当成民族事业唤醒全民?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文化创意中国之路到底能走多远、走多久。
How to develop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Will it be regarded as a state industrial market so as to straighten the market, or as a national cause to awaken the citizens? This issue has directly related to how far and how long China will go along the cultural creative way.
培养创意人才
打造出这样高端的领军人才,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个“专业”学校,无端被贴上标签。
创意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然而,在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企业中,却找不到能领跑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国际上,“中国制造”的创意产品似乎也没有那么好的走势,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功夫熊猫》席卷世界,让很多中国人出乎意料。
这些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国家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培养专业人才。一时间,办了动画学院,成立了动画系,开了专门的动画专业,好不热闹。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造校运动”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效应。
一切产业的问题最后归结为人的问题,完善教育体制,加强对原创人才的培养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根据我们对全美排名前300名学校的调查,美国只有几所院校开设了纯动画专业,大部分只在相近的专业提供相关的课程,却不见有一个单独的动画院系。电影最大的出口国美国在这方面与我国形成了巨大“反差”,好像与产业发展规模难以“匹配”。但是,正因为美国能够把握产业与教育的本质,他们才能更冷静地分析产业自身的发展并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据悉,电影大国美国培养领军人物走少而精的发展模式,正是这很少的几个人,引领、打造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动画。其他的所需之人,得益于美国一贯推崇的以人为本、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利用多学科优势,遵循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培养。学科体系的发展,必须按照传统学科领域的方阵,循序渐进地推出新兴学科,进行切合实际的教学。
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顺应市场的需要办教育,“打造”出业界认可的“优质产品”。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专业人才的认定和培养过于“世俗”和“功利”,不是把学生自身发展作为培养的出发点,一味强调“量身定做”,事事讲究“标准化”,人人都做同样的梦,既无创意更无创新。结果,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得不到业界的认可,而业界培养的“脱产生”又专业套路过窄,使用寿命不长,不容易改行。结果,4年寒窗苦学一技,个把项目用废一批,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为了保证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在制定“游戏规则”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
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很多专家在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级联席会议上呼吁走“少而精”的道路,集中国家优质的资源,培养特殊人才。
在中国只要政府能下定决心去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相信地大物博的中国有能力引领世界潮流,像拍动画片,如果拿出当年做八个样板戏的劲头,关起门好好做,集中国家的优势,一定能够做出国家的精品,即代表国家意志的产品。
打造出这样高端的领军人才,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个“专业”学校,无端被贴上标签。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管是学电影的、美术的、技术的,还是艺术创作的,这些人组成一个优化团队,就能够把产业做好!
发展创意事业
事业的起步总是离不开钱,当专家们为创意的发展奔走时,同时也在呼吁“创意和资本的结合”。产学研的结合是国家制定产业战略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中国有很多有动画专家,但是缺少资金,而这个问题正好可以由有志发展创意产业的公司弥补,两者联合起来是双赢。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结合”难以实现,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更多的人都是拿动漫作为一个商业概念来炒作,很少有人关心动漫产业的前途和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金钱的诱惑比“文化事业”的发展更具魅力。
要用创意产业的发展引领市场,而不是盲目地跟市场风,找到好的切入点,这是一门智慧。如何发展文化创意?是当成产业只盯着市场,还是当成一生的事业?这个问题直接关系着文化创意到底能走多远、走多久。
中国把文化创意定位为产业,就需要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做大做强。但是,国内的有些情况却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要纯做产业,还是看成事业,如果任意混淆,最后的结局很令人担忧。
文化创意产业链缺少专属发行渠道,企业参与不进去。要把创意产业当成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还是国家的产业、集群的产业?出发点不同,发展模式就不同。不要把事业和产业混为一谈,否则容易出现政策冲突,企业受挫,最后吃亏的还是整个产业。
遵从市场规律,市场才能养活产业。产业发展的另一瓶颈是成本倒挂,投入和产出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正常运转。但是,在现阶段,真正拿动画当成事业来做的,亏本经常可见,1万块钱做出来1分钟的东西,怎么卖也卖不出去几千块钱。
今年这个领域的专家正在向政府进言,希冀促进文化创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也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财政拨款逐年增多,批准地方搞基地,加快产业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投入,应当明确地放到文化事业的扶持上而不应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的扶持主要靠稳定的扶持政策来培育良性的市场环境,无论直接给部分企业无偿发放多少资金,恐怕都是杯水车薪,徒劳无功,甚至是事与愿违,扰乱市场。
而且,任何产业都不能停留在“圈地运动”中发展,扶持动漫没有真正发挥主要作用,大部分都用在活动、基地上。假如召集行业的领军人物,把这钱都用在实际的动画制作方面,一年哪怕出一部精良的制作总是可以的。这就是所谓的钱要用在刀刃上吧。
从1999年我回国,至今已快有10年了,也看到了中国数字技术的发展,经过这些年的磨炼,业界从不知道什么是动画特技三维技术,发展到现在很多产品都做得像模像样。
然而,企业投入成本超低依然是制约着优秀影视作品的关键因素,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可能不伦不类。国家完全可以集中所有精英和财力,做出一两部好的作品和产品。不仅能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还能弘扬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事实上,专家们谁都大脑清醒,但是没有决策话语权。我一直期待着决策层某天能突然醒悟,认同这个观点。
虽然外包企业日子过得悠然自得,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真正受益的还是技术输出国。
投放外包的原则是哪里便宜就去哪儿,但是这只能维持一小部分企业的存活。我们目前的主旨是维持国家产业可持续的发展,以中国现在的制作能力,早已不需要靠做外包提高技术。外包赚钱只能作为产业进程的小调剂,而不是产业的全部。
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包在中国是做不了多久的,因为资本能在其他国家找寻到更廉价的劳动力,原来的竞争优势在逐年削减。这就是原创的重要性,原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当然,现在有一些外包企业也开始接触原创,在项目启动之前,最关键的是做受众调查。这是中国动画企业成功的第一步,不要为动画而做动画,要用营销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己任,以原创形成差异,以独特树立品牌,在挑战中生存,更能显现出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