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首先就要理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并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加之制度保证,进而逐步实现古今中西文化精髓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关系;融合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范畴,其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会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的反作用。而传统文化则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并沿袭下来的包括思想、道德、艺术、风俗、制度、生活方式等在内的一切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有机复合体。这其中既包含有物质文化,又包含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并且传统文化决不仅仅是产生于过去并已沉寂的历史文化,而是一种接连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之流。[1]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贯穿中国古代、现代和未来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各种文化成果的总和。
(二)现代化
现代化一词,最早应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后期,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世界现代化进程才出现最初的萌芽。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应该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现代化应该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发生的。从其内涵上看,现代化就是指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进过程,是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现代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至关总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过程。我们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因素,摒弃其消极腐化的因素,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各种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精髓相结合,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集继承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新的文化体系。
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总的来说,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就是造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文化就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体。[2]当前我国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主要途径是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古今中西文化精髓的融合,从而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1.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现代化绝不能丢弃自己的传统而去另寻其他的文化。直面历史,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对伦理道德的肯定和注重,提倡和谐、以人为本,倡导团结互助和尊老爱幼、踏实务实,以及重视自我修养、心怀天下、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等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只要一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将会对我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促进作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完全可以与我国现代化相契合和适应的,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结合新的实践加以继承和吸收,就一定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服务。
当然,也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消极腐化的内容,诸如平均主义思想、保守思想、宗法和封建特权思想、否定个性的群体本位主义思想、迷信思想、“厌恶竞争”的思想等,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使我们必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决予以抛弃的。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了,抱残守缺是不可能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唯有剔除糟粕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必备环节。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的不断整合中逐步拓宽文化认同
面对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类型的文化的交错作用,我国急需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引领社会思潮,传播正能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说集古今中西文化的精髓于一体,它渗透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的各个方面,在整个社会文化领域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无疑是在当前我国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树立了一面旗帜,引领了我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都充分迸发。
另外,我们还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在不断整合的过程中逐步拓宽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内容得到吸收过后,必然需要与现代各种文化相交融,而这种交融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是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和时代性的特征,所以,应该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促进本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和完善,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引领,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在基本一致、共同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文化交流、交锋等方式,寻找各种文化的切合点,才能够在社会中逐步拓宽文化认同,进而逐步实现古今中西文化精髓的融合,当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却是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加强中国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
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除了在理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和在不断拓宽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还需要国家的体制机制作为保证。随着改革开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只有依据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才能够推动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科技的全面进步,从而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利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文化精品,丰富我们的文化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使人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现代化建设中去,迎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早日到来。
注释:
[1]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7页。
[2]谷士發:《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初探》,《学习论坛》,2001年第9期,第33页。
参考文献:
[1]葛洪泽.重建精神家园[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蔡亮.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J].中国西部科技,2011(11)
[3]任丽梅.在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出路[J].理论与改革,2010(6)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关系;融合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范畴,其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会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或阻碍的反作用。而传统文化则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并沿袭下来的包括思想、道德、艺术、风俗、制度、生活方式等在内的一切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有机复合体。这其中既包含有物质文化,又包含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并且传统文化决不仅仅是产生于过去并已沉寂的历史文化,而是一种接连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之流。[1]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贯穿中国古代、现代和未来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各种文化成果的总和。
(二)现代化
现代化一词,最早应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的后期,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世界现代化进程才出现最初的萌芽。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应该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现代化应该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发生的。从其内涵上看,现代化就是指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进过程,是社会的整体性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现代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代化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至关总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过程。我们要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因素,摒弃其消极腐化的因素,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各种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的精髓相结合,在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集继承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新的文化体系。
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总的来说,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就是造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文化就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体。[2]当前我国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主要途径是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古今中西文化精髓的融合,从而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1.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现代化绝不能丢弃自己的传统而去另寻其他的文化。直面历史,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对伦理道德的肯定和注重,提倡和谐、以人为本,倡导团结互助和尊老爱幼、踏实务实,以及重视自我修养、心怀天下、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等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只要一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将会对我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促进作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完全可以与我国现代化相契合和适应的,只要我们认真探索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结合新的实践加以继承和吸收,就一定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服务。
当然,也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依然存在着不少消极腐化的内容,诸如平均主义思想、保守思想、宗法和封建特权思想、否定个性的群体本位主义思想、迷信思想、“厌恶竞争”的思想等,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使我们必须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坚决予以抛弃的。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了,抱残守缺是不可能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唯有剔除糟粕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的必备环节。
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的不断整合中逐步拓宽文化认同
面对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类型的文化的交错作用,我国急需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引领社会思潮,传播正能量。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说集古今中西文化的精髓于一体,它渗透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布局的各个方面,在整个社会文化领域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无疑是在当前我国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树立了一面旗帜,引领了我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都充分迸发。
另外,我们还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在不断整合的过程中逐步拓宽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内容得到吸收过后,必然需要与现代各种文化相交融,而这种交融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是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和时代性的特征,所以,应该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集百家之所长于一身,促进本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和完善,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引领,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在基本一致、共同利益和需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文化交流、交锋等方式,寻找各种文化的切合点,才能够在社会中逐步拓宽文化认同,进而逐步实现古今中西文化精髓的融合,当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却是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加强中国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
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除了在理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和在不断拓宽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还需要国家的体制机制作为保证。随着改革开放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只有依据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才能够推动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科技的全面进步,从而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利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反映时代主旋律的文化精品,丰富我们的文化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使人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现代化建设中去,迎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早日到来。
注释:
[1]朱汉民:《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7页。
[2]谷士發:《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初探》,《学习论坛》,2001年第9期,第33页。
参考文献:
[1]葛洪泽.重建精神家园[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蔡亮.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J].中国西部科技,2011(11)
[3]任丽梅.在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出路[J].理论与改革,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