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践,引进PBL教学设计方法,希望将这种新型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同时对PBL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PBL;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
本课题是“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TP3-4
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目前还是沿用了非常传统的“三段式”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即是根据“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框架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必然会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下降。而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學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课程实践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因此,本文笔者提出了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通过PBL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PBL课程设计理论
通常所说的PBL,也即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它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基础理论等为前提的,这种课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地位,并且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教学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并切实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PBL课程设计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通过灌输和讲解课程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的,也有一部分的老师会采取问题启发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但是遗憾的是,这些都是以老师为出发点的,更多的是在保证老师核心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问题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学习方式。 PBL教学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核心的问题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次,PBL课程设计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知识的学习,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服务学生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
二、PBL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多学科融合以应对计算机新行业
作为一个兴起行业来说,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迅速贯彻到了各个学科与领域,当然这也促进了计算机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各个学科与行业大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高职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关键就是其内容的专业实用性、先进适应性,学生虽然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课程知识,但是跨学科专业问题的计算机表现模式却知之甚少,很多时候面对陌生领域学生难以直接使用计算机知识,PBL课程设计的前提就是多元化,针对出现实践的跨学科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被单一专业知识解决的,通过项目的实践学习,学生渐渐有了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技能,这种课程设计方式能够从根上打破传统教师以学科划分学习内容,条框化的学习内容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要求高职院校应用PBL教学
当前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转向复合型、实践性人才,而且具备一定社会经验与项目科研能力的人才备受行业青睐。高职教学比较其它高等教学来说更加重视实际应用性,计算机专业在各专业中该特征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环境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多重视“讲”,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成为高职生迎合计算机市场的掣肘,而且因为实践经验少也造成一些学生在初期工作当中眼高手低,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变动性,这也是学生未来在职业需要方面面临的问题,这种的真实情景化的项目模拟能够为学生储备就业经验。
三、PBL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
基于教育亟待进行素质化转变背景下产生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基本转变就是一改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模式,基于“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的模式从以往的继承性学习渐渐转变为创新性学习,PBL的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具体应该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方面
在PBL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幕后指导的,教师转变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在項目执行过程中很少直接参与,更多起到的是间接指导的作用,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信息咨询者、情感调节者、课程组织者的角色内涵。特别是实施过程中,改变角色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师积极融入学生学习的工作情景,这能让教师较快的转换角色,据此经验教师能够收集各个学生的工作资料、活动方向,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 教师在PBL教学中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当学生渐渐适应项目内容之后,教师需要退出项目过程,更多的在项目外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提出总结性的意见时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二)项目选择
PBL教学的关键就是项目的选择,好的项目应是具备真实情景性,学生能够直接将其内容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发展,这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学习空间,项目的内容可以基于计算机学习课程主题,也可以进行跨学科设计,主题也可以选择那些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社会事件,如果在项目设计时就缺乏必要的现实依托,那么这样的项目内容也是会脱离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项目的探究性学习精神,部分陈旧的项目还会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施效果往往脱离预期。
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计算机行业对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这也要求PBL教育将职业选择和课堂项目相联系,这让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更加明晰,学校可以在项目设计之前就采取意象调查,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行业需求去设计一些有社会应用价值的项目,PBL教学模式实践的开始是以指导教师构建、设计项目为主,到后几个学期可以基于一些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行业需要设计项目让学生参与。
参考文献:
[1]俞颖,李晓,黄丽丽,黄荷凤.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01)
[2]熊大华.PBL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杨桂娟.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After Effects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6)
[4]李国强.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瞻[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5]陈文欣.浅谈PBL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
关键词:PBL;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
本课题是“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TP3-4
对于我国的高职院校而言,目前还是沿用了非常传统的“三段式”的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即是根据“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框架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必然会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下降。而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學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课程实践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因此,本文笔者提出了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引进PBL教学模式的理念,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通过PBL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PBL课程设计理论
通常所说的PBL,也即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它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基础理论等为前提的,这种课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地位,并且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教学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并切实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PBL课程设计模式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通过灌输和讲解课程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的,也有一部分的老师会采取问题启发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但是遗憾的是,这些都是以老师为出发点的,更多的是在保证老师核心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的,问题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学习方式。 PBL教学模式则强调以学生为核心的问题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其次,PBL课程设计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知识的学习,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服务学生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
二、PBL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多学科融合以应对计算机新行业
作为一个兴起行业来说,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迅速贯彻到了各个学科与领域,当然这也促进了计算机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各个学科与行业大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高职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关键就是其内容的专业实用性、先进适应性,学生虽然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课程知识,但是跨学科专业问题的计算机表现模式却知之甚少,很多时候面对陌生领域学生难以直接使用计算机知识,PBL课程设计的前提就是多元化,针对出现实践的跨学科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被单一专业知识解决的,通过项目的实践学习,学生渐渐有了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技能,这种课程设计方式能够从根上打破传统教师以学科划分学习内容,条框化的学习内容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要求高职院校应用PBL教学
当前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转向复合型、实践性人才,而且具备一定社会经验与项目科研能力的人才备受行业青睐。高职教学比较其它高等教学来说更加重视实际应用性,计算机专业在各专业中该特征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些环境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以往的教学模式多重视“讲”,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成为高职生迎合计算机市场的掣肘,而且因为实践经验少也造成一些学生在初期工作当中眼高手低,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变动性,这也是学生未来在职业需要方面面临的问题,这种的真实情景化的项目模拟能够为学生储备就业经验。
三、PBL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
基于教育亟待进行素质化转变背景下产生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基本转变就是一改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模式,基于“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的模式从以往的继承性学习渐渐转变为创新性学习,PBL的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具体应该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方面
在PBL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幕后指导的,教师转变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在項目执行过程中很少直接参与,更多起到的是间接指导的作用,教师需要认识到自己信息咨询者、情感调节者、课程组织者的角色内涵。特别是实施过程中,改变角色的最佳方式就是教师积极融入学生学习的工作情景,这能让教师较快的转换角色,据此经验教师能够收集各个学生的工作资料、活动方向,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然后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 教师在PBL教学中重视的是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当学生渐渐适应项目内容之后,教师需要退出项目过程,更多的在项目外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提出总结性的意见时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二)项目选择
PBL教学的关键就是项目的选择,好的项目应是具备真实情景性,学生能够直接将其内容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与社会发展,这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学习空间,项目的内容可以基于计算机学习课程主题,也可以进行跨学科设计,主题也可以选择那些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社会事件,如果在项目设计时就缺乏必要的现实依托,那么这样的项目内容也是会脱离学生日后的工作实践,难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项目的探究性学习精神,部分陈旧的项目还会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施效果往往脱离预期。
职业教育本身就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计算机行业对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这也要求PBL教育将职业选择和课堂项目相联系,这让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更加明晰,学校可以在项目设计之前就采取意象调查,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行业需求去设计一些有社会应用价值的项目,PBL教学模式实践的开始是以指导教师构建、设计项目为主,到后几个学期可以基于一些企业进行调查,根据行业需要设计项目让学生参与。
参考文献:
[1]俞颖,李晓,黄丽丽,黄荷凤.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01)
[2]熊大华.PBL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杨桂娟.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After Effects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6)
[4]李国强.问题导向式教学(PBL)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瞻[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
[5]陈文欣.浅谈PBL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