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环境氛围、办学风格、办学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反映,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透射出独特的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构建健康人格,全面提高素质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办学品位和和软实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追求,努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加强校园“四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通过加强学校“规划、净化、绿化和美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是物质层面上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环境文化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一要搞好校园规划,合理配置校园设施。校园规划和环境建设应当做到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体协调,富有特色,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具有文化品位,凸现人文关怀。既要注意分区明确,又要兼顾联系方便,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等各种功能区划合理,互不干扰,安静和谐;同时,校舍建筑还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俭朴得体,美观大方,色调祥和。还可以建设一些人文与自然相统一、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人文景观,将校园环境建设成为怡然而宁静,油然而生朝气的育人环境。
  二要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平整硬化的校园主干道,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窗明几净的大楼,端庄的校门把学校和外界喧嚣的世界分隔开来,形成一方育人净土,完整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围墙、墙报,得体大方的校牌,古朴典雅的楼阁,高雅别致的亭台,醒目的旗坛旗杆,显眼而有育人蕴意的名言警句、别致而风格独具的书画作品;绿树掩映的绿化带,绿草如茵的小草地……步步有景有形,处处赏心悦目,整个校园应当就是一个育人的学园和花园。
  三要让校园的无形环境平安、有序、祥和。保安人员的巡守值勤让师生有安全感,教师的爱岗敬业和团结互助让校园充满激情与活力,学生们的规范行为让校园生活生动活泼,待人接物的文明礼貌让人际关系有和谐感。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敬业爱生的良好师德形象,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和新型的师生关系等等,是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这样的人文环境为师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在物质层面之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价值取向和师生员工行为规范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学校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文化。学校通过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等进一步科学规范各项工作和师生员工的行为,建设规范文化,砥砺师生品行。
  学校要制订好《学校管理章程》,而《学校管理章程》应当做出科学的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这是治校的总章程。还要对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奖惩等方面逐项订出细则,通过有效途径执行和落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制度文化所要树立的理念。
  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还要充分体现传统性与时代性,既要体现管理者的思想、理念及全体师生的意愿,又要注意传承学校的传统,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注意保持规制的连续性,又要注意规章制度改革的创新性。没有承传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便没有生机。学校是传承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场所,学校自身的发展也是文化的累积过程,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对学校办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中融入现代性,现代性中体现历史的积淀,历史性是学校的财富,现代性是学校的活力,学校的历史积累是宝贵的,但是学校创新和发展又是必需的。
  规章制度的建设还应当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要以人为本,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而不是让制度限制人的发展。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对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师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要充分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在第一线的教职员工是制度的主人,他们最有真知灼见,他们最有发言权;制度的制订要依靠他们,贯彻执行更要靠他们,使他们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得到发展,要让他们成为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执行者和受益者,从而成为制度的拥护者和建设者,使制度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的行为规范。
  
  深化办学思想观念提炼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形态。它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具有核心意义的校园精神。因此铸握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独特的财富和资源,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是指确立办学宗旨,明确培养目标,整肃校风校纪,焕发整体精神面貌。这是学校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总体表现。
  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虽不具有表层物质环境文化和中介层制度文化那种直观可视有形的特点,但由于其精神已渗透或附着在校园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故使人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致由它透视出独特的校园文化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精神文化,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重点突破。
  首先,要强化学校“三风”建设。要求全体师生致力于教风、学风、校风的构建,通过教师的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和诲人不倦的良好的教风,带动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良好学风,从而促进文明和谐、奋发有为的良好校风。在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良好的师生形象是学校教风:学风和校风的最佳释。
  其次,要高度重视校徽、校训、校歌的设计和精选。校徽作为一所学校的对外统一形象,可以说应用广泛,对所有人都是一种显性教育;校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观念、价值标准、伦理意识和行为准则,其历史传统集中体现在言简意赅的校训之中;校歌是激励学子发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宣言。因此,设计好校标,提炼好校训,编著好校歌,对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最后,要注意办学特色的总结与升华。学校精神文化应当随历史发展不断吸收时代精神,各校应当在总结自己历史渊源和优良传统的同时,打造学校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何体现特色和品牌?关键在于在传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基础上,把时代精神和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优良传统是维系学校精神的支柱,其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发扬的价值,传承升华而成的优良传统在师生内心建立了一种自我教育且能持久作用的道德环境,这是一所学校的最大特色和品牌。同时要凸显学校的优势和个性,反映鲜明的时代精神。在体现学校风格、教师教学特色、学生特色的同时,还要体现所在地域的文化特色,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和弘扬,是塑造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我省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活动就是一项打造学校特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学校品牌。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各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具有价值导向、群体凝聚、情操陶冶、规范约束、心理建构、辐射社会等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推动学校前进。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基础,拓展校园物质文化的空间;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校园制度文化的发展;以校园精神为底蕴,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培育,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从而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其他文献
水力压裂可提高页岩气井产量,但改造尺度多集中于毫米级裂缝,难以沟通微纳孔隙和天然微裂缝,且压后大量压裂液滞留易形成水相圈闭损害,阻碍气体多尺度传输。选取四川盆地下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义务教育得到了真正的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迈进了大众化的门槛,国民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我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布局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这就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战略不明。其主要表现是:(1)战略上没位置。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
目前,不少校长、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效。学生的发展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向教育者提出各种各样的挑战。在社会各界日益重视青少年的德育问题的今天,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现代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以及各种思潮的相互交织对学生的冲击又使学生管理工作变得愈加艰难。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的“多”和“少”。    多一份和谐,少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