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南县经过多年努力,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建立了四大创新机制,形成五种创新管理模式,培育了三大创新主体。宁南县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要重点抓好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工作,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突出三个创新重点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宁南县 科技 创新 管理 研究
一、科技创新管理的内涵
科技创新管理就是不断通过管理思想理论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有组织、有计划的建立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机制,形成创造性思想,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和工人、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系统,不断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推动科技进步,开拓市场,更新产品服务,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宁南县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
宁南县是四川省民族地区率先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的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连续多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经过多年努力,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形成以下特点
(一)建立四大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认真开展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和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领导机构和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科技顾问、专家咨询等制度,定期研究、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和科技社会团体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技攻关和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在我县已经形成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分管县领导具体抓,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抓第一生产力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县委、县政府致力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坚持科技奖励制度,定期开展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实施科技兴县人才战略,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当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一流人才环境;争当优秀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加速人才开发工作。
——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法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用于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科技三项费稳定增长。科普经费达到全县人平5角。全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在科技三项费和专项经费的引导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共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支持科技事业发展。
——科技创新的服务机制。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一级,突破村一级”的指导思想,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结构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不断健全完善各类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各镇乡、社区、企业为站点,各科技示范园区、各专业协会为平台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改革中完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新型科技合作服务组织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发展迅速。科技特派员百千万工程,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欢迎。“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运作方式,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科技咨询服务受到四川省咨询业协会的表彰奖励。
(二)形成五种创新管理模式
——科技项目主导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工程,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有效集成科技资源,调动各相关部门和科技社会团体广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活动。
——企业主导科技创新管理模式。2003年以来,县蚕茧公司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组织科技成员开展蚕业标准化技术研究。2004年,《蚕业标准化技术规程》成为我省第一个蚕业生产技术标准。2006年,宁南县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蚕茧示范县”。
——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管理模式。2008年,农民专利权人兰泽忠和顾国友,通过承担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政府采购机制,不断开发专利产品“倒燃式取暖炉”和“蚕房温湿移动炉”的系列产品,受用户好评。
——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管理模式。2007年,宁南县与国际山地中心、德国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物质流管理研究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等6个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和四川大学等20个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建立农业专家大院3个,先后有80多位专家到我县从事科研、培訓和技术服务工作,有力提升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
——农民合作组织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竹寿镇成立凉山州云盘山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开发优质土鸡种场用地200余亩、养殖户500余户、天然优质林(草)地10万亩,养殖生态土鸡,远销成都、广州等大城市。2007年,出栏10万只,农民收入300余万元。
(三)培育三大创新主体
——科技部门。我县是边远山区农业县。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科技局、农业局、蚕业局等科技管理与科技业务部门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如县蚕茧公司、烟草公司、糖厂、丝厂等部分国有骨干企业,宁南县天鹤铸造厂、宁南县益农机械研究所等部分民营科技,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一些创新成果。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凉山州云盘山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宁南县芒果专业技术协会等。
三、宁南县科技创新管理面临的挑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速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动力。去年,科技部启动创新方法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省被列入全国两个“科技部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面对新形势,我县科技创新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我县地处内陆地区的边远山区,远离大中城市,区位条件差,县境内无大专院所、科研院校、大中型企业,创新源缺乏。
二是我县是农业县,科技创新主要是农业科技、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创新成果无偿使用,创新人员无私奉献,创新动力缺乏。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目前仍没有县级专利技术奖励政策和专项资金,创新可持续性缺乏。
四是企业制度与管理创新滞后,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活动少,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
五是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创新保障乏力。
六是民众科学素养相对缺乏,科学思维创新不足,科技手段与方法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县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创新基础不牢。
七是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化,部门互动、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开放协作的大科技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创新环境不佳。
四、宁南县科技创新管理思考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抓住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好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后勤保障;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结构转变;建设国家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省生铁初级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攀西地区茧丝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打造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四位一体亚热带阳光城市”发展战略,抓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做强做优蚕茧、烤烟、甘蔗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畜牧、果蔬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矿业、茧丝、水电、建材、制糖五大骨干工业,推进工业强县新突破;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奋力推进全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水平,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我县科技创新实力,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一)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健全科技法制、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更新管理工具、优化管理环境,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推进科技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信息化和便捷化。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实现突破。完善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加大政府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上实现突破。坚持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的原则,引导企业构建以科研機构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鼓励企业联合建立技术标准,推动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突破。发展科技咨询,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高度重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利用等四大平台建立。
(二)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工作
创新方法工作是科技部2007年新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工作。创新方法工作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方法工作是从源头上推进我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抓住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三个层面”,重点面向科技部门、企业和中小学校, 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青少年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学思维的基础性教育工作,重点开展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工具的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科技部门和企业为重点,狠抓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方法培训。
——在宁南县蚕茧公司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大力推荐更多企业成为国家、省、州的技术创新方法示范、试点及培育企业,以企业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为突破口,传播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推广创新先进手段,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选拔和使用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将具有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作为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标准之一,把在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与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选拔推荐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通过开展创新方面的工作,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文化氛围,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创精神的青年人才及团队给予优先的支持与鼓励。推动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智慧迸发、创新成果涌流。
——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加大企业家的培养力度。通过给企业家和企业以较强的创新激励,有效发挥企业家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推动企业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战略、制度和机制。
——加强对在岗职工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从事高新技术生产的劳动技能,从而不断提高人们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本领。
(四)突出三个创新重点
——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工业强县新突破。一是争取县上整合企业技改等方面资金,设立企业创新基金,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行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培育创新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力争实现国家标准化生产管理。二是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推进行动,着力抓好建设省试企业及省级培育型企业,争取州级创新基金,大力发展州级创新型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培育型企业。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促进行动,鼓励企业制订内部工作标准和技术进步计划,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新机制,努力在矿业、茧丝、水电、建材、制糖五大骨干工业,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培育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和四川省科技富民推进行动计划,结合宁南县人民政府的“十大惠民行动”,继续实施良种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等八大科技工程,探索科技示范园区经营管理的新方式,建立科技创新工作新机制,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做强做优蚕茧、烤烟、甘蔗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畜牧、果蔬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拓展对外合作领域,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完善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突出特色优势,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通过组织实施欧盟第6框架支持项目“可持续能源管理系统”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保护与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示范第三专题小流域泥沙综合控制技术与示范”等重大科技项目,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进行重大技术攻关,引进开发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新机制、新方法,推进重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实现科研需求来自生产实践,服务于产品和市场,增强我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简介:袁远亮 宁南县科技局副局长,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从事科技管理多年,主持或参与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省、州重点科技项目,取得多项科技成果,获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关键词:宁南县 科技 创新 管理 研究
一、科技创新管理的内涵
科技创新管理就是不断通过管理思想理论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方法的创新,有组织、有计划的建立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机制,形成创造性思想,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工作者和工人、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系统,不断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推动科技进步,开拓市场,更新产品服务,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宁南县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
宁南县是四川省民族地区率先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的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连续多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经过多年努力,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形成以下特点
(一)建立四大创新机制
——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认真开展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和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领导机构和科普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科技顾问、专家咨询等制度,定期研究、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和科技社会团体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技攻关和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在我县已经形成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分管县领导具体抓,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抓第一生产力的大科技工作格局。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县委、县政府致力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坚持科技奖励制度,定期开展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实施科技兴县人才战略,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当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创造一流人才环境;争当优秀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加速人才开发工作。
——科技创新的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法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用于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科技三项费稳定增长。科普经费达到全县人平5角。全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在科技三项费和专项经费的引导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共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支持科技事业发展。
——科技创新的服务机制。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一级,突破村一级”的指导思想,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结构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不断健全完善各类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各镇乡、社区、企业为站点,各科技示范园区、各专业协会为平台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县乡村三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改革中完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新型科技合作服务组织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发展迅速。科技特派员百千万工程,受到广大干部群众欢迎。“支部+协会”,“龙头企业+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运作方式,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科技咨询服务受到四川省咨询业协会的表彰奖励。
(二)形成五种创新管理模式
——科技项目主导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实施重点科技项目工程,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有效集成科技资源,调动各相关部门和科技社会团体广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活动。
——企业主导科技创新管理模式。2003年以来,县蚕茧公司以企业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组织科技成员开展蚕业标准化技术研究。2004年,《蚕业标准化技术规程》成为我省第一个蚕业生产技术标准。2006年,宁南县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蚕茧示范县”。
——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管理模式。2008年,农民专利权人兰泽忠和顾国友,通过承担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政府采购机制,不断开发专利产品“倒燃式取暖炉”和“蚕房温湿移动炉”的系列产品,受用户好评。
——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管理模式。2007年,宁南县与国际山地中心、德国特里尔应用科技大学物质流管理研究所、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等6个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和四川大学等20个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校开展科技合作,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0余项,建立农业专家大院3个,先后有80多位专家到我县从事科研、培訓和技术服务工作,有力提升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
——农民合作组织科技创新管理模式。竹寿镇成立凉山州云盘山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开发优质土鸡种场用地200余亩、养殖户500余户、天然优质林(草)地10万亩,养殖生态土鸡,远销成都、广州等大城市。2007年,出栏10万只,农民收入300余万元。
(三)培育三大创新主体
——科技部门。我县是边远山区农业县。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科技局、农业局、蚕业局等科技管理与科技业务部门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如县蚕茧公司、烟草公司、糖厂、丝厂等部分国有骨干企业,宁南县天鹤铸造厂、宁南县益农机械研究所等部分民营科技,具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了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一些创新成果。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凉山州云盘山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宁南县芒果专业技术协会等。
三、宁南县科技创新管理面临的挑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我国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强科技创新管理,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速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动力。去年,科技部启动创新方法重大科技专项,四川省被列入全国两个“科技部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省”。面对新形势,我县科技创新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是我县地处内陆地区的边远山区,远离大中城市,区位条件差,县境内无大专院所、科研院校、大中型企业,创新源缺乏。
二是我县是农业县,科技创新主要是农业科技、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创新成果无偿使用,创新人员无私奉献,创新动力缺乏。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目前仍没有县级专利技术奖励政策和专项资金,创新可持续性缺乏。
四是企业制度与管理创新滞后,企业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活动少,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
五是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创新保障乏力。
六是民众科学素养相对缺乏,科学思维创新不足,科技手段与方法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县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创新基础不牢。
七是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深化,部门互动、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开放协作的大科技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创新环境不佳。
四、宁南县科技创新管理思考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抓住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好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后勤保障;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结构转变;建设国家西电东送重要能源基地,建设全省生铁初级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攀西地区茧丝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打造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四位一体亚热带阳光城市”发展战略,抓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做强做优蚕茧、烤烟、甘蔗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畜牧、果蔬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矿业、茧丝、水电、建材、制糖五大骨干工业,推进工业强县新突破;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奋力推进全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水平,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我县科技创新实力,依靠创新驱动发展。
(一)进一步营造创新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健全科技法制、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更新管理工具、优化管理环境,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推进科技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信息化和便捷化。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实现突破。完善鼓励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加大政府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上实现突破。坚持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的原则,引导企业构建以科研機构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鼓励企业联合建立技术标准,推动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
——在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突破。发展科技咨询,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高度重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平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利用等四大平台建立。
(二)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工作
创新方法工作是科技部2007年新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工作。创新方法工作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方法工作是从源头上推进我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我们要抓住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三个层面”,重点面向科技部门、企业和中小学校, 普及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结合青少年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学思维的基础性教育工作,重点开展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工具的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科技部门和企业为重点,狠抓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的创新方法培训。
——在宁南县蚕茧公司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大力推荐更多企业成为国家、省、州的技术创新方法示范、试点及培育企业,以企业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为突破口,传播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推广创新先进手段,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选拔和使用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将具有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作为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标准之一,把在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与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选拔推荐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通过开展创新方面的工作,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文化氛围,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创精神的青年人才及团队给予优先的支持与鼓励。推动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智慧迸发、创新成果涌流。
——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加大企业家的培养力度。通过给企业家和企业以较强的创新激励,有效发挥企业家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推动企业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战略、制度和机制。
——加强对在岗职工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从事高新技术生产的劳动技能,从而不断提高人们参与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本领。
(四)突出三个创新重点
——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工业强县新突破。一是争取县上整合企业技改等方面资金,设立企业创新基金,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行动,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培育创新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力争实现国家标准化生产管理。二是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推进行动,着力抓好建设省试企业及省级培育型企业,争取州级创新基金,大力发展州级创新型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培育型企业。三是开展知识产权促进行动,鼓励企业制订内部工作标准和技术进步计划,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新机制,努力在矿业、茧丝、水电、建材、制糖五大骨干工业,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培育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和四川省科技富民推进行动计划,结合宁南县人民政府的“十大惠民行动”,继续实施良种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等八大科技工程,探索科技示范园区经营管理的新方式,建立科技创新工作新机制,加速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做强做优蚕茧、烤烟、甘蔗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畜牧、果蔬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拓展对外合作领域,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完善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突出特色优势,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通过组织实施欧盟第6框架支持项目“可持续能源管理系统”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西南重大水电工程区生态保护与泥石流滑坡防治技术示范第三专题小流域泥沙综合控制技术与示范”等重大科技项目,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进行重大技术攻关,引进开发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新机制、新方法,推进重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实现科研需求来自生产实践,服务于产品和市场,增强我县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简介:袁远亮 宁南县科技局副局长,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从事科技管理多年,主持或参与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家、省、州重点科技项目,取得多项科技成果,获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