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朱红娜,曾在 《羊城晚报》 《小说选刊》 《小小说选刊》 《微型小说选刊》 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一百多篇。有二十多篇小小说入选近几年多种年选本。2014、2015年连续两年作品入围小小说排行榜。出版小说集《没胆人》,现为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副秘书长,梅江区作协主席,梅州日报副刊编辑。
  他有两句名言:第一句是出名要趁早,第二句是出名靠名人。虽然第一句不是他的原创,但他时常挂在嘴上。
  他取的微信名就充分显示了第二句名言的应用:特朗兄。微信签名:要做特朗普的兄弟。微友们统统掩嘴而笑。他的进一步解释是,你只需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结识全世界任何你想要认识的人。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的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論。有人问,你现在认识到哪个级别了?又有人笑,特朗兄,特狼凶,后面这个更好。他说,无毒不丈夫,男人就要凶。从此,大家称他特狼凶。
  特狼凶无德无才,但想出名比想女人还强烈,三十好几了还没娶老婆,其实是他根本娶不上老婆。他是从跳楼者身上找到了出名灵感的,同样是跳楼自杀,有的人默默一跳就死了,有的人有成千上万人在下面为他呐喊。他就是要做后面那类人。他的所谓“靠名人”就是骂,专骂名人,名气越大的越骂。他打着如意算盘:他骂了名人,全国人民就会骂他,他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宝剑,将他的骂冠之于“文学争论”,这样他很快就能出名了。
  他骂鲁迅的《祥林嫂》,骂祥林嫂愚蠢丑陋,不值得同情可怜,这样的女人应该早点死去,鲁迅要让她上吊自杀或者服药自杀;他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骂《红楼梦》,骂《水浒》,骂《三国演义》,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骂《巴黎圣母院》……他用极尽卑劣的语言骂作者、骂作品,他要一骂成名。
  他起初将骂人的文章投给各个报刊杂志,当然最终都是石沉大海。他骂那些报刊杂志,骂编辑走后门、搞关系。他不甘心,自己开通微信公众号,将文章发在公众号平台上,再发往各个微信群。一年长的文友看不下去,发言劝他:年轻人还是要学会尊重他人。他暴跳如雷,噼噼啪啪发出一长串文字:我骂人关你屁事!老子想骂谁就骂谁,你管得着吗?我最讨厌你以一副长者的嘴脸教训人,我亲爹我都可以骂,你算老几?有本事你回骂我看看。
  文友气得发了几个愤怒的表情,最后留下一句:与这样的人在一个群是一种耻辱,然后马上退出了群。
  微信文章最初还有人点击,后来根本没人理会,更不会有人转发,点击量从开始的几百到后来的几十、十几,自然引不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更不会有人与他对骂。
  特狼凶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定能够骂出名。他决定改变策略,从本地骂起,先在小城市出名,再一步一步扩大。这天,刚好报纸上发了一个本市老作家甄德明参加全国散文大赛获得二等奖的消息,特狼凶眼睛一亮,有了,就拿甄德明开刀。当天,特狼凶就炮制出一篇《七旬老翁获奖脸红不红?》的文章。文章称,甄德明三十岁没有获奖,四十岁还没有获奖,五十岁六十岁仍然没有获奖,七十多岁了,获得个二等奖有什么好嘚瑟的,这么一个沟壑满脸黄土盖半身的人还好意思上台去领奖,你子孙的脸都没处搁了……
  文章发出来,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文友们纷纷将文章转发给甄德明及他的亲属,大家集体声援甄德明,让甄德明写文抨击特狼凶,更有吃瓜群众等着看大戏。
  一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甄德明毫无动静。文友们坐不住了,猜测甄德明是否怕他了。发消息的记者也坐不住了,还等着报道他们相互怒怼的内容,增加读者的关注度呢。
  记者找到甄德明,问:特狼凶为什么骂您?
  甄德明回答:钱钟书杨绛他都敢骂,骂我是抬举我了。
  记者又问:您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不与他对骂?
  甄德明又回答:对于不在一个层次的人,最好的反击就是鄙视。
  记者再问:他这样骂您不是出名了?
  甄德明再回答:有一种人,不能流芳百世,他宁愿遗臭万年。
  记者说:对,他就是要臭名昭著的人。
  记者接着问:您如何评价他?
  甄德明反问:他是乌龟还是王八?
  记者听了一愣,拍起手掌,骂得好,骂得好。
  甄德明笑了笑,问记者:我骂他了吗?
  记者从甄德明家里出来,出门不远,便见一大黑狗横冲直撞而来,记者一个急闪身,大黑狗直接撞上路边的灯柱上,嗷嗷直叫,鲜血直流,记者走近一看,惊呆了,这狗脸怎么是特狼凶的脸?
其他文献
在江南的大钟声里起身远眺  悠扬的大钟声缭绕在江南  那么熟悉又奇妙  彩霞中的青鸟从远方飞来  仿佛传达遥远故乡的歌谣  所有的一切那么亲切  南风送爽,海棠花开  我从繁华的南宋御街走来  在美丽的江南里遥想着故乡的变化  当归宿里的海棠绽放  四处飘逸着花的香味  香香花瓣轻轻围绕着我  如同一带一路上华丽的丝绸  在这里是我的青春  聆听晨读夜谈岁月  在江南的大钟声里起身远眺  终将在这
期刊
崖湾上的唢呐  穿红棉袄的小女孩,双手捧一束纸花  她会是第一次化装吗  她不笑,真好看  她是被提问或表扬的孩子  双唇紧闭,笔直站立  看见她的眼睛,看见了珍珠泉  唢呐穿过红毡  她想哭,也想笑  笑得最疯的那个人,笑什么  不发一言的那个人,想什么  这一切晃在她眼里,什么都看不见  今天,她似在等待,似在接受  ——一个人,在崖湾的那一边  易俗社  渭水边这一女子  轻声慢语,一板,一
期刊
惊蛰时分  惊蛰时分  父亲指给我  一条春天的大河  我曾经看到过这条大河  我看到过机帆船  在河岸激起的阵阵排浪  而此刻,我看到  穿梭的小船  在河面撒下的渔网  “杨柳已经绿了!”  父亲激动地说  仿佛沉浸在旧时代的爱情  惊蛰时分  大河蜿蜒东去  像匆匆逝去的光阴  整整十年  斑驳的白发  已覆盖了父亲明净的前额  春天的大河波浪宽阔  一艘机帆船从河面驶过  船尾站着一个叼着
期刊
作者简介:赵晓梦,重庆合川人,现居成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作品见于 《人民文学》 《诗刊》 《十月》 《解放军文艺》等上百种报刊,入选30多种选本,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长诗奖、杨万里诗歌奖、海燕诗歌奖、郭小川诗歌奖等奖项60多个,出版诗文集8部,代表作有长诗《钓鱼城》。  1  赵碘走出冬天低矮的房屋,恍若从漫长而杂乱的梦中醒来,他没有出人意料的表现,伸了个夸张的懒腰,然后就走进小说中明
期刊
临近晌午,天突然黑下来,接着,像有无数枚雷管在天空爆炸了,咣啷咣啷,一声紧追一声。接着,雨水从上面直接倾倒下来。爸抓顶斗笠跑出院子。他得去刨开田坝的拦水口。雨水在田里聚集,桀骜不训,左冲右突,常常会冲垮田坎。还得去地角给茅坑扎道围堰,不让沤下的肥水逃逸。妈也着急急忙忙地去院后清理水沟。平常水沟里有了树叶子、瓦渣子、草节子,妈看见就都清理了。可还是不放心。她把沟里的老泥挖起来筑到沟沿上,让沟更阔一些
期刊
这篇小说一开始写于一年前,当时只有四千字。灵感来源于老家小区不远处确实存在一个垃圾场,半夜倾倒玻璃的声音只听过一次便久久不能忘,“像一整面玻璃墙碎掉一样。”当时几乎没有深思碎玻璃的内涵便拿来搭建了故事背景,填入了简单的主要人物阿令、化鹏,对青春期特殊的女性心理做了回望。  刚开始的写作只注重感觉和结构,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叙述的语调,我希望它是轻轻的、摇晃的、哀伤的,试图用直白的短句贴近那个初一女孩的
期刊
作者简介:阿探,陕西文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作品》杂志特约评论家。文学评论作品见于 《文艺报》 《文学报》 《文学自由谈》 《长篇小说选刊》 等多种报刊。曾获 《人民文学》2015上半年“近作短评”佳作奖;2017年《小说选刊》“读选刊,得大奖,邀您写稿签”活动第二季铜奖;2019年《作品》优秀评刊员金奖;2020年《作品》十佳评刊员银奖等,目前任职于西安某高校。  毫无疑问,我们遭遇了一个原本意
期刊
一  王善良挺着肚子,腰带扎得高高的,头略朝后仰,有些皱的黑西装敞开着,像一个煞有介事的老将军。他的老伴穿着大红的外衣、玫红的鞋子,喜气洋洋地站在他身旁。  我走过去的时候,这对老夫妻正站在廉租房一楼的空地上,笑吟吟地看着我,像看着一个节日降临于新的一天。  这的确是堪称愉悦的一天,一顿心满意足的早餐刚刚结束。在兴国县城郊,廉租房小区的天空显得开阔清朗。已是冬天,南方的风却依旧温温地撩人,房屋边上
期刊
偶尔,趁着难得的闲暇,我会翻看相册,翻看QQ或微信朋友圈保存的照片,一张张照片中,透着时间的缝隙,一件件往事迎面而来。这些照片,有的时间跨度超过了二十年,有着独立的场景与跌宕起伏的故事;它们,把生活的一个切面呈现在眼前,无声地讲述着我们所经历的人间种种悲欢,酸甜苦辣。  在一堆照片中,我的目光一次次停留在一张照片上:照片中,我留着时下流行的高留海,身着咖啡色的风衣,身披白披肩。而他的留海也是侧吹微
期刊
“大寨”如火如荼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是在70年代初期。“大寨”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对于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是懵懂无知的。随着广播、电影、报纸的疯狂宣传,“大寨”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地形成了几个词语:陈永贵、郭凤莲、铁姑娘队、虎头山上层层梯田满山坡……还有那首激情欢快的《学大寨,赶大寨》:“学习大寨赶大寨,大寨风格迎风摆,它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呀,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那山山水水呀另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