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诊断。方法:对15例黄疸病人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不清,行ERCP检查。结果:ERCP表现为胆管变细,呈枯树枝、串珠样改变,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经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ERCP是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ERCP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60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慢性胆汁瘀积性肝病。该病发病率低,为(2~7)/10万[1],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梗阻性黄疸,诊断及治疗均较为困难。我院2001~2006年对98例梗阻性黄疸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5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病人,男11例,女4例,年龄24~72岁,均以原因不明进行性梗阻性黄疸就诊。病程1~3周,3例伴有右上腹胀痛、低热;15例均有乏力、食欲不振、尿黄伴皮肤瘙痒;均在多家医院查肝炎病毒指标为阴性。查体:皮肤、巩膜轻~重度黃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检查:肝肋下0~3cm,质软,1例肝区叩痛(+),脾均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LT 56~304U/L,AST 86~103U/L,TBIL 74~319.2μmol/L,DBIL 66~278μmol/L,GGT 178~208U/L,ALP 241~364U/L。
影像学检查:15例ERCP检查前均行B超及CT检查,2例行PTC未能成功,1例做MRCP检查,均不能做出确切诊断。15例行ERCP胆管均成功显影,造影显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狭窄、僵直、稀疏,似枯枝样改变,肝内胆管分支减少,呈剪枝样改变,其中3例胆总管和肝总管轻度节段性串珠样改变。
讨 论
PSC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的梗阻性黄疸,黄疸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起伏,但为进行性,常伴全身骚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疲乏无力,有时伴有腹痛、发热等胆管炎症状。本病症状、体征无特征性,即使做肝穿刺组织活检也不能肯定诊断,以前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确诊率在提高,现在临床上常见。B超图像仅可作为诊断提示,即使是极富经验的超声诊断科医师往往也不能做出诊断;CT确诊率不高,故其临床应用价值不大;本组病例的B超及CT检查均未能做出诊断。核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在PSC病人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ERCP,还需要提高成像质量。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用于本病成功率不高、并发症较多。ERCP能够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形态,显示PSC病人肝内外胆管枯枝样改变、剪枝样改变、节段性串珠样改变。所以ERCP是诊断PSC的最佳方法。本组病人均做过B超、CT检查,1例做过MRCP,但均未能做出诊断。因此ERCP检查结果应作为诊断PSC的金标准[2],对疑似PSC的病人应尽早进行ERCP检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另外ERCP的治疗技术也可用于PSC的治疗[3],确诊后可行乳头切开,对有明显狭窄的胆管行气囊扩张,或置内支架引流,也可通过ENBD管行药物灌注等,可减轻胆管炎的表现和改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肝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6-876.
2 杨春育,王宪东,冯勇,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8例诊治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10):609-610.
3 牛桂军,黄范英.治疗性ERCP对胆胰疾病的运用.中国内镜杂志,2001,7(1):549-550.
关键词 ERCP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60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慢性胆汁瘀积性肝病。该病发病率低,为(2~7)/10万[1],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梗阻性黄疸,诊断及治疗均较为困难。我院2001~2006年对98例梗阻性黄疸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5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病人,男11例,女4例,年龄24~72岁,均以原因不明进行性梗阻性黄疸就诊。病程1~3周,3例伴有右上腹胀痛、低热;15例均有乏力、食欲不振、尿黄伴皮肤瘙痒;均在多家医院查肝炎病毒指标为阴性。查体:皮肤、巩膜轻~重度黃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检查:肝肋下0~3cm,质软,1例肝区叩痛(+),脾均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LT 56~304U/L,AST 86~103U/L,TBIL 74~319.2μmol/L,DBIL 66~278μmol/L,GGT 178~208U/L,ALP 241~364U/L。
影像学检查:15例ERCP检查前均行B超及CT检查,2例行PTC未能成功,1例做MRCP检查,均不能做出确切诊断。15例行ERCP胆管均成功显影,造影显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狭窄、僵直、稀疏,似枯枝样改变,肝内胆管分支减少,呈剪枝样改变,其中3例胆总管和肝总管轻度节段性串珠样改变。
讨 论
PSC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的梗阻性黄疸,黄疸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起伏,但为进行性,常伴全身骚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疲乏无力,有时伴有腹痛、发热等胆管炎症状。本病症状、体征无特征性,即使做肝穿刺组织活检也不能肯定诊断,以前认为是一种罕见病,但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确诊率在提高,现在临床上常见。B超图像仅可作为诊断提示,即使是极富经验的超声诊断科医师往往也不能做出诊断;CT确诊率不高,故其临床应用价值不大;本组病例的B超及CT检查均未能做出诊断。核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在PSC病人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ERCP,还需要提高成像质量。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用于本病成功率不高、并发症较多。ERCP能够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形态,显示PSC病人肝内外胆管枯枝样改变、剪枝样改变、节段性串珠样改变。所以ERCP是诊断PSC的最佳方法。本组病人均做过B超、CT检查,1例做过MRCP,但均未能做出诊断。因此ERCP检查结果应作为诊断PSC的金标准[2],对疑似PSC的病人应尽早进行ERCP检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另外ERCP的治疗技术也可用于PSC的治疗[3],确诊后可行乳头切开,对有明显狭窄的胆管行气囊扩张,或置内支架引流,也可通过ENBD管行药物灌注等,可减轻胆管炎的表现和改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肝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6-876.
2 杨春育,王宪东,冯勇,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8例诊治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10):609-610.
3 牛桂军,黄范英.治疗性ERCP对胆胰疾病的运用.中国内镜杂志,2001,7(1):549-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