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心”学“理”
我觉得人心中有太多疑惑,活在不确定里,但却依然期盼解决这些尚存已久的问题,渴望获得认同与了解。这应该是我选择应用心理学并逐步爱上它的原因。我是极其注重自我内心的人,喜欢的小说也是那些探索型的,审视剖析,直通灵魂。因此算是喜欢思索“心理”的人,这更促发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
以前觉得学了心理学就能洞悉一切,看穿别人的心思。认为这个专业研究的是主观的内心世界。应用心理学虽然招生时文理兼收,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理科类专业!刚进学院时我们就被告知必须树立一种观念,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这个不可动摇!是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不是靠自己的经验。这对于我却是始料不及,这是我面对的第一个转变。从心理上颠覆以往的潜在理解,这本身就充满艰难与挑战。待到双手接过《心理学导论》时,我的心理之旅也将从这里开始。第一堂课竟是由黄希庭教授所授,这是何等的惊喜?已是七十高龄的学术泰斗。两鬓斑白却依然神采奕奕,我们的心理学大门由他而开。我们就像一群充满了好奇与活力的无知小孩,跌跌撞撞,被老人温暖沧桑的大手牵着,去到另一片新天地。
我不得不承认,我有了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不仅仅是发生在极富涵义的第一堂课。以后的每一次讲座,每一节课,都更印证了“现实与想象不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的确与我想的有太多不同。它所覆盖的学科面,包含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及其本身的涵义都是我所不曾想到的。于是。在接下来近三周的学习中,我尝试去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也试着去找例子来获得印证,比如现在所有的测谎仪、兴起的脑科学、基因科学……我逐步推翻那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建立新的概念与模式,接受认知心理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开始对主观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地量化。
再加上有老师风趣智慧地引导。也开始慢慢正视心理咨询混乱的现状及我国心理学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因为兴趣,任何事物都变得可爱起来。海子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何况“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难道这还不够令人兴奋愉悦吗!
强调“应用”
也许大家和我高中时一样,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搞不清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以为学应用心理学就是要做心理咨询。其实咨询只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来到大学后,才了解到这两个学科的交叉是很多的,心理学专业在研究理论的同时也向应用领域渗透,应用心理学专业也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而且,应用和理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不过。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更为倾向于心理学理论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而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相比之下,还是更强调将理论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和培养上也更偏重于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心理学的能力。更重视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关心理学等应用型的课程。
学院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应用心理学是一门专业。而不是职业。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等等,可以说适合于任何职业。比如教育学、临床医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和我们相近的专业。师兄师姐们有的在做研究,有的进了银行,也有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真的是任何职业都可以的。
在实践中体会
刚进大学,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希望快点开些专业课,但大一上期的专业课只开了《普通心理学》。学了一学期的理论。我很想到实践中去试试身手。
寒假回家,我找到高中时代的心理老师,她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负责学校的心理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工作。当时,正好有两个高三班主任要找她办小讲座,她让我去试试。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很快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收集上来。好多啊,我作了认真归纳,发现学生在临近高考还有两百多天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紧张、担心失败、复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天!我们学的“感觉、知觉、记忆”等理论知识与这些可没有多大联系,怎么办呢?老师说她刚工作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学的理论与实践有差距,但慢慢发现理论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暂时作用不大,对人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都会受到理论的影响。原来如此。幸好我认真地学了理论。接着,我针对学生的提问,结合自己高中时代的经历,做了认真的准备,写了讲稿,大致从“考试前的准备(平时的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失误才是最大的毛病、压力是把双刃剑)、怎样解决考场当中的紧张、不怕失眠、假期冲刺”等方面讲解。
预约的时间到了,我在老师的陪同下走进高三(7)班教室,看到一张张友善的笑脸。听到热烈鼓掌的声音,顿觉感动,心情一下子就平和了。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同学们非常配合,讲座结束后也有同学来询问。老师说,学生听得很认真,讲座对急需指导的他们很有帮助。那个下午,我想不仅是对于他们,更多的是对我自己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现在想来,这整个过程仿佛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有着意料之中的未知与意料之外的欣喜。只是我是如此期待那完美的结局。
编校:徐 进
我觉得人心中有太多疑惑,活在不确定里,但却依然期盼解决这些尚存已久的问题,渴望获得认同与了解。这应该是我选择应用心理学并逐步爱上它的原因。我是极其注重自我内心的人,喜欢的小说也是那些探索型的,审视剖析,直通灵魂。因此算是喜欢思索“心理”的人,这更促发了我对“心理学”的兴趣。
以前觉得学了心理学就能洞悉一切,看穿别人的心思。认为这个专业研究的是主观的内心世界。应用心理学虽然招生时文理兼收,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理科类专业!刚进学院时我们就被告知必须树立一种观念,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这个不可动摇!是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不是靠自己的经验。这对于我却是始料不及,这是我面对的第一个转变。从心理上颠覆以往的潜在理解,这本身就充满艰难与挑战。待到双手接过《心理学导论》时,我的心理之旅也将从这里开始。第一堂课竟是由黄希庭教授所授,这是何等的惊喜?已是七十高龄的学术泰斗。两鬓斑白却依然神采奕奕,我们的心理学大门由他而开。我们就像一群充满了好奇与活力的无知小孩,跌跌撞撞,被老人温暖沧桑的大手牵着,去到另一片新天地。
我不得不承认,我有了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不仅仅是发生在极富涵义的第一堂课。以后的每一次讲座,每一节课,都更印证了“现实与想象不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的确与我想的有太多不同。它所覆盖的学科面,包含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及其本身的涵义都是我所不曾想到的。于是。在接下来近三周的学习中,我尝试去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也试着去找例子来获得印证,比如现在所有的测谎仪、兴起的脑科学、基因科学……我逐步推翻那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建立新的概念与模式,接受认知心理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开始对主观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地量化。
再加上有老师风趣智慧地引导。也开始慢慢正视心理咨询混乱的现状及我国心理学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但因为兴趣,任何事物都变得可爱起来。海子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何况“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难道这还不够令人兴奋愉悦吗!
强调“应用”
也许大家和我高中时一样,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搞不清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以为学应用心理学就是要做心理咨询。其实咨询只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来到大学后,才了解到这两个学科的交叉是很多的,心理学专业在研究理论的同时也向应用领域渗透,应用心理学专业也需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而且,应用和理论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不过。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更为倾向于心理学理论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而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相比之下,还是更强调将理论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置和培养上也更偏重于在市场经济中运用心理学的能力。更重视管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变态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关心理学等应用型的课程。
学院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是应用心理学是一门专业。而不是职业。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等等,可以说适合于任何职业。比如教育学、临床医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都是和我们相近的专业。师兄师姐们有的在做研究,有的进了银行,也有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真的是任何职业都可以的。
在实践中体会
刚进大学,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希望快点开些专业课,但大一上期的专业课只开了《普通心理学》。学了一学期的理论。我很想到实践中去试试身手。
寒假回家,我找到高中时代的心理老师,她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负责学校的心理辅导课及心理咨询工作。当时,正好有两个高三班主任要找她办小讲座,她让我去试试。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很快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收集上来。好多啊,我作了认真归纳,发现学生在临近高考还有两百多天的时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紧张、担心失败、复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天!我们学的“感觉、知觉、记忆”等理论知识与这些可没有多大联系,怎么办呢?老师说她刚工作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学的理论与实践有差距,但慢慢发现理论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暂时作用不大,对人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在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都会受到理论的影响。原来如此。幸好我认真地学了理论。接着,我针对学生的提问,结合自己高中时代的经历,做了认真的准备,写了讲稿,大致从“考试前的准备(平时的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失误才是最大的毛病、压力是把双刃剑)、怎样解决考场当中的紧张、不怕失眠、假期冲刺”等方面讲解。
预约的时间到了,我在老师的陪同下走进高三(7)班教室,看到一张张友善的笑脸。听到热烈鼓掌的声音,顿觉感动,心情一下子就平和了。整个过程都很顺利,同学们非常配合,讲座结束后也有同学来询问。老师说,学生听得很认真,讲座对急需指导的他们很有帮助。那个下午,我想不仅是对于他们,更多的是对我自己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
现在想来,这整个过程仿佛就是一场华丽的冒险,有着意料之中的未知与意料之外的欣喜。只是我是如此期待那完美的结局。
编校:徐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