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兼职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但因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会碰到更多的困难、更大的阻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兼职教师的自身努力。努力的方向是多维的,笔者认为:《课堂作业本》的有效利用是相对省时、省力且成效显著的。尝试答题,可以发现自身原有的知识缺陷,及时加以弥补;研读思考,可以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参与探究,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加以点拨指导;巡视练习,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加以巩固;拓展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提升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关键词】课堂作业 兼职教师 有效使用
在每一个3~6年级学生的手中,都有两本作业本,一本是《课堂作业本》,一本是《方法指导丛书》。其中,《课堂作业本》是科学教师的首选。因为无论是内容的编写还是页面的设置它都更胜一筹,里面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渗透着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标准》在教师队伍建设建议中明确指出:“不能再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于是,在每一个学校的科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科学兼职教师。作为科学兼职教师的我们教学学校70%~80%的科学课程,但首先却是一个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我们有着很强的责任心,清楚地知道科学的重要性,可是面对语文、数学这些考试科目时,教学的重心还是发生了严重的偏移,总是将大量的时间化在语文、数学的备课、批改与订正上。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中,作为科学兼职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承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职责呢?笔者以为,切实用好《课堂作业本》是一个突破口。其使用策略如下:
一、尝试答题,弥补自身知识缺陷
《课堂作业本》分两个板块。“活动记录”部分是特意为每一课的科学探究活动设置的,从静态的描述到动态的发展,从问题的提出到结果的猜想,从计划的制定到证据的搜集,从发现的表述到概念的形成,可谓面面俱到,还有着一定的坡度,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作业”部分,通过判断、选择、作图、简答、填空、连线、分类等多种题目类型巩固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在阅读教材之前,我们可以试着独立地思考一下《课堂作业本》中的题目,回忆、梳理、诊断一下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那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我们不必再化大力气去深究;对那些模棱两可、似懂非懂的知识,我们要正视自己知识的缺陷,想办法加以弥补、提升。
我们得承认,我们中的很多老师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理科教学,原有的科学知识是有缺陷的,即便是这些专为小学生准备的作业,我们也有答不上来、答不准确的可能。尝试答题,使我们在翻阅教科书与教学参考资料时有目标可循。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时间,从而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工作。
细细地研读教师用书,可以调用原有的知识积淀,通过进一步的梳理,解决我们一部分的疑惑。对那些仍存在疑虑的知识,我们可以借助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借助强大的科学教师QQ团队,借助某一方面的专业书籍,力争使知识板块清晰起来。只有真正搞懂了,才不会在课堂上说错话,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探究活动,才可以领略科学探究的魅力,才可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这个层面上看,《课堂作业本》就像医生手中的听诊器,能够诊断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二、理清思路,确定课堂教学重点
《课堂作业本》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统一组织编写的,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为蓝本编写的,在课改的这些年里,几易其稿,是众多教研员和科学专职教师智慧的结晶。
在三年级下册《开花了,结果了》一课中,教材安排了三个科学探究活动:1.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2.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3.观察凤仙花的果实。而《课堂作业本》的活动记录部分却只关注凤仙花的花,要求“观察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并将它们粘贴在记录单里”。借助这一信息,让我们重新审视那几个科学探究活动——“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是对学生前一段时间的种植活动的回顾与整合,学生参与种植活动的热情影响着他们的交流水平;“观察凤仙花的果实”是对学生观察活动的继续,也是探究活动的课外拓展点,因为此时的凤仙花并没有完全结出果实;“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却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亲历亲为的,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并将它们粘贴到记录单里,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由此看来,“凤仙花的各个部分”的确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在时间上、在精力上加大力度。
课堂教学重点的确立,能够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能够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课堂作业本》的编著,为我们兼职教师的科学教学指点了迷津,避免进入平均用力的教学误区。
当然,课前的研读应该是精读,是对编者编写作业本意图的思考,也是对教材编排意图的再思索。有了目标的引领,课堂教学的指向将更为明确,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三、参与探究,纠正学生存在问题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的课前尝试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课堂中的及时调整则能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在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课堂作业本》将“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的变化”作为一个重点,要求每一个组从“自来水”、“温水”、“烫手的热水”和“热水瓶里的热水”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课前尝试时,我们会发现:10分钟是一种漫长的等待,会手臂酸痛,一不留神温度计会碰到杯壁。那么,我们可以预想,10分钟对于一个初入科学探究之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将会是多么的不容易。更何况,每组四种不同温度的水,对一个兼职教师来说,其准备的过程是存在诸多困难的。基于此,我们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实验小组都经历类似的探究,但探究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适当地加以调整,事先准备好放有不同量自来水的烧杯,在课堂上用电水壶烧水,测量之前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热水。这样一来,就有了不同水温的水。教师课前的尝试可以优化预设,便于学生小组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果说课前的尝试探究是兼职教师对课堂实验的适当简化,那么课中的探究巡视则是对实验的系统优化。对于水温的测量,虽然课前充分地进行了预设,但是读数的不规范、手持温度计的艰辛还是难以避免地干扰、影响着学生的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经意不经意间出现差错,比如学生读数的时候说成“几度”,测量之后忙着交流没有及时地记录数据,一次测量结束后把温度计拿出水面等等。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在互相监督中巩固、提高实验水平,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四、巡视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当科学探究告一段落时,学生的头脑中应该形成了新的科学概念,对科学探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学的学习多了一份期待。此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科学知识进行检测。《课堂作业本》中每一课的课堂练习是针对本课知识的复习温故。例如: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的课堂练习通过连线题与选择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知道物体不显示带电的原因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题目浅近而不失科学性。而每一单元的练习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整理。单元练习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泛,既涉及课本中的内容,又涉及课本外的知识,体现“生活处处皆科学”的理念。
倘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证明他的探究使科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了;倘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茫然不知所措,则说明该部分科学知识还没有完全吃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籍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心中积淀下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加以留意,会发现一堂课中有几个题目的正确率十分高,有一些题目却是隔三差五地有学生出现错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展开对话,会发现学生思维的痕迹,找到其雷同之处。此时,有的放矢地加以疏通与引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在后继的教学中逐步完善。
五、深入生活,提升学生科学热情
如果说《课堂作业本》中的“活动记录”侧重的是科学探究这一维度的目标,“课堂练习”中填空、判断与选择的题型侧重的是科学知识,那么“课堂练习”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简答题无疑是学生科学热情的触发点。
在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简答题:一个是“洗完头后,头发湿湿的,你有哪些办法能使头发干得快一些?”对于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但是他们更多地关注结果,对于这个结果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却不闻不问。就我们自身来讲,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能把化学元素表背得滚瓜烂熟,时隔多年,还有几人能背得出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学元素,但因为元素周期表是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其生命力便变得短暂。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所以教学学生的时候不应将作业视为一个简单的巩固知识的工具,而应该充分地调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科学地、辩证地进行思考,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善于在与同学的争鸣中完善自己的想法。
“要让头发干得快一些,我们最常用的方法的确是使用电吹风。为什么电吹风能将头发很快地吹干呢?这里面蕴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开始思考——有的说:“电吹风使头发上方的空气流动加快。”有的说:“电吹风吹出来的风是热的,提高了头发的温度。”也有的说:“电吹风把头发吹散了,这样相当于增大了头发的表面积。”一个小小的追问,巩固了增加液体蒸发速度的三种方法,感受到科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激起了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也会调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当原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势必引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综上所述,有效地使用《课堂作业本》,能够提高科学兼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能够扎实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当然,《课堂作业本》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作为科学兼职教师的我们不能作茧自缚,要密切关注科学教改的新理念、新动态,不断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科学配套作业的思考与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9年5月
2、小学科学作业布置的实践与思考.《科学世界》2009年11月
【关键词】课堂作业 兼职教师 有效使用
在每一个3~6年级学生的手中,都有两本作业本,一本是《课堂作业本》,一本是《方法指导丛书》。其中,《课堂作业本》是科学教师的首选。因为无论是内容的编写还是页面的设置它都更胜一筹,里面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渗透着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标准》在教师队伍建设建议中明确指出:“不能再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于是,在每一个学校的科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科学兼职教师。作为科学兼职教师的我们教学学校70%~80%的科学课程,但首先却是一个语文教师或数学教师。我们有着很强的责任心,清楚地知道科学的重要性,可是面对语文、数学这些考试科目时,教学的重心还是发生了严重的偏移,总是将大量的时间化在语文、数学的备课、批改与订正上。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中,作为科学兼职教师的我们该如何承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职责呢?笔者以为,切实用好《课堂作业本》是一个突破口。其使用策略如下:
一、尝试答题,弥补自身知识缺陷
《课堂作业本》分两个板块。“活动记录”部分是特意为每一课的科学探究活动设置的,从静态的描述到动态的发展,从问题的提出到结果的猜想,从计划的制定到证据的搜集,从发现的表述到概念的形成,可谓面面俱到,还有着一定的坡度,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作业”部分,通过判断、选择、作图、简答、填空、连线、分类等多种题目类型巩固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在阅读教材之前,我们可以试着独立地思考一下《课堂作业本》中的题目,回忆、梳理、诊断一下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那些“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我们不必再化大力气去深究;对那些模棱两可、似懂非懂的知识,我们要正视自己知识的缺陷,想办法加以弥补、提升。
我们得承认,我们中的很多老师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大学理科教学,原有的科学知识是有缺陷的,即便是这些专为小学生准备的作业,我们也有答不上来、答不准确的可能。尝试答题,使我们在翻阅教科书与教学参考资料时有目标可循。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时间,从而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工作。
细细地研读教师用书,可以调用原有的知识积淀,通过进一步的梳理,解决我们一部分的疑惑。对那些仍存在疑虑的知识,我们可以借助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借助强大的科学教师QQ团队,借助某一方面的专业书籍,力争使知识板块清晰起来。只有真正搞懂了,才不会在课堂上说错话,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探究活动,才可以领略科学探究的魅力,才可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这个层面上看,《课堂作业本》就像医生手中的听诊器,能够诊断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二、理清思路,确定课堂教学重点
《课堂作业本》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统一组织编写的,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为蓝本编写的,在课改的这些年里,几易其稿,是众多教研员和科学专职教师智慧的结晶。
在三年级下册《开花了,结果了》一课中,教材安排了三个科学探究活动:1.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2.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3.观察凤仙花的果实。而《课堂作业本》的活动记录部分却只关注凤仙花的花,要求“观察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并将它们粘贴在记录单里”。借助这一信息,让我们重新审视那几个科学探究活动——“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是对学生前一段时间的种植活动的回顾与整合,学生参与种植活动的热情影响着他们的交流水平;“观察凤仙花的果实”是对学生观察活动的继续,也是探究活动的课外拓展点,因为此时的凤仙花并没有完全结出果实;“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却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亲历亲为的,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并将它们粘贴到记录单里,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由此看来,“凤仙花的各个部分”的确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在时间上、在精力上加大力度。
课堂教学重点的确立,能够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能够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课堂作业本》的编著,为我们兼职教师的科学教学指点了迷津,避免进入平均用力的教学误区。
当然,课前的研读应该是精读,是对编者编写作业本意图的思考,也是对教材编排意图的再思索。有了目标的引领,课堂教学的指向将更为明确,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三、参与探究,纠正学生存在问题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的课前尝试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课堂中的及时调整则能使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在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课堂作业本》将“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的变化”作为一个重点,要求每一个组从“自来水”、“温水”、“烫手的热水”和“热水瓶里的热水”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课前尝试时,我们会发现:10分钟是一种漫长的等待,会手臂酸痛,一不留神温度计会碰到杯壁。那么,我们可以预想,10分钟对于一个初入科学探究之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将会是多么的不容易。更何况,每组四种不同温度的水,对一个兼职教师来说,其准备的过程是存在诸多困难的。基于此,我们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实验小组都经历类似的探究,但探究是必须的。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适当地加以调整,事先准备好放有不同量自来水的烧杯,在课堂上用电水壶烧水,测量之前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热水。这样一来,就有了不同水温的水。教师课前的尝试可以优化预设,便于学生小组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如果说课前的尝试探究是兼职教师对课堂实验的适当简化,那么课中的探究巡视则是对实验的系统优化。对于水温的测量,虽然课前充分地进行了预设,但是读数的不规范、手持温度计的艰辛还是难以避免地干扰、影响着学生的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经意不经意间出现差错,比如学生读数的时候说成“几度”,测量之后忙着交流没有及时地记录数据,一次测量结束后把温度计拿出水面等等。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在互相监督中巩固、提高实验水平,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四、巡视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当科学探究告一段落时,学生的头脑中应该形成了新的科学概念,对科学探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科学的学习多了一份期待。此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科学知识进行检测。《课堂作业本》中每一课的课堂练习是针对本课知识的复习温故。例如: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的课堂练习通过连线题与选择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知道物体不显示带电的原因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题目浅近而不失科学性。而每一单元的练习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整理。单元练习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泛,既涉及课本中的内容,又涉及课本外的知识,体现“生活处处皆科学”的理念。
倘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证明他的探究使科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了;倘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茫然不知所措,则说明该部分科学知识还没有完全吃透。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籍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心中积淀下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加以留意,会发现一堂课中有几个题目的正确率十分高,有一些题目却是隔三差五地有学生出现错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展开对话,会发现学生思维的痕迹,找到其雷同之处。此时,有的放矢地加以疏通与引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在后继的教学中逐步完善。
五、深入生活,提升学生科学热情
如果说《课堂作业本》中的“活动记录”侧重的是科学探究这一维度的目标,“课堂练习”中填空、判断与选择的题型侧重的是科学知识,那么“课堂练习”中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简答题无疑是学生科学热情的触发点。
在三年级下册《水和水蒸气》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简答题:一个是“洗完头后,头发湿湿的,你有哪些办法能使头发干得快一些?”对于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但是他们更多地关注结果,对于这个结果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却不闻不问。就我们自身来讲,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能把化学元素表背得滚瓜烂熟,时隔多年,还有几人能背得出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学元素,但因为元素周期表是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其生命力便变得短暂。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所以教学学生的时候不应将作业视为一个简单的巩固知识的工具,而应该充分地调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科学地、辩证地进行思考,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善于在与同学的争鸣中完善自己的想法。
“要让头发干得快一些,我们最常用的方法的确是使用电吹风。为什么电吹风能将头发很快地吹干呢?这里面蕴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开始思考——有的说:“电吹风使头发上方的空气流动加快。”有的说:“电吹风吹出来的风是热的,提高了头发的温度。”也有的说:“电吹风把头发吹散了,这样相当于增大了头发的表面积。”一个小小的追问,巩固了增加液体蒸发速度的三种方法,感受到科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激起了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也会调用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与思考,当原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势必引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综上所述,有效地使用《课堂作业本》,能够提高科学兼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能够扎实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当然,《课堂作业本》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作为科学兼职教师的我们不能作茧自缚,要密切关注科学教改的新理念、新动态,不断地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科学配套作业的思考与对策[J].《中小学电教》2009年5月
2、小学科学作业布置的实践与思考.《科学世界》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