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不至于走入误区。教师在课程整合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一、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功能,无形中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最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现代化,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多媒体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入手,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二、忌滥用信息技术,忽略与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弄成一种形式,而让它切实地适时地发挥它的作用。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只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切不可为了追求过分直观和表面上的华丽,而影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实验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是倡导的一种观念。“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 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教学是一种手段,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当然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
课程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作者单位 澄城县庄头乡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不至于走入误区。教师在课程整合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一、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颠倒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有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使用功能,无形中摒弃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东西,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作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毕竟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要认真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最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教师教学理念、思想的现代化,要远胜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多媒体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信息技术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入手,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
二、忌滥用信息技术,忽略与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弄成一种形式,而让它切实地适时地发挥它的作用。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只是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切不可为了追求过分直观和表面上的华丽,而影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实验教学。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是倡导的一种观念。“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 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教学是一种手段,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当然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
课程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作者单位 澄城县庄头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