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对台湾整个出版业,不管是杂志、图书或出版,其实都是很复杂、艰巨的一年,从年初上游纸商涨价,各产业公协会纷纷站起来反对,被迫和上游伙伴打战;接着又有供货商及其它通路的风波,目前仍在酝酿,如何找到一个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是业界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台北市杂志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指出,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都觉得没赚头,不管是纸商或书店,都觉得没有利润可以支撑,以为最没有问题的是出版人,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希望透过涨价或是折扣的方式,让出版社或杂志社来分摊这个成本,这就是台湾业者在2007年所遭遇到的情况。
王荣文指出,每一个出版社或杂志社,在面对这类情况,其实都有不同的因应方式。但是,还是有些问题及困境,需要大家共同集思广益才能解决。2006年有机会跟许多同业到韩国去考察,得到几点启发:
第一,要解决困境,就要回归到出版的本质,韩国人说One Source, Multi Use,应用到台湾的产业,就是希望整合纸本出版、数字出版以及空间出版,创造三合一的出版本质与想象。
第二,是参考韩国同业的合作经验,希望创造单一产业的集体繁荣,集合杂志出版产业的力量,共同做些有益于产业的事情,完成更大的集体繁荣,找出双赢或多赢局面。
2008年台北杂志公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立“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希望透过整合内容厂商及内容供应者,找到一个和政府部门及硬、软件科技厂商对话的机制。
王荣文表示,如何将纸本出版、数字出版以及空间出版结合起来,做One Source, Multi Use的整合,是他们今年要努力的目标。
过去,华文杂志在内容、企划、印制经营上,都是呈现台湾领先的局面,台湾业者是被学习的对象,然而,在2006、2007年,大陆杂志业者已经开始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模式,同样的方法,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行不通或是太初级,但在大陆却可以获得大成功。
台北市杂志商业同业公会两岸交流委员会召集人俞国定以Xplus为例介绍说,他们有期杂志作一个60-80页的意大利特刊,派一组人到意大利一个月,杂志一打开,呈现出来的是亚曼尼的老先生带着这一组工作人员到别墅、游艇……到处参观,所有意大利有名的业者,都以高规格接待这一组工作人员,并竭尽所能的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大陆的读者。另外,今年Vogue总编辑在时尚周看秀时,被安排的位置是第一排的正中央。这些都是台湾同业所无法争取到的规格与待遇。
以财经类而言,中国最大的财经类杂志是《财经》,五六年前,它的广告收益是一年1000多万元人民币,今年他们已经达到1.2亿元。
从上都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杂志业者已经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与此同时,台湾业者又面临来自本地不同环节的压力,在处理问题上,行业组织的作用再次被提升。台北市杂志公会产业发展委员会召集人金玉梅针对通路业者,包括大智通、高见、莱尔富、如翊文化等,对于合约内容与会员同业之间的争议指出,杂志公会以产业公会的立场,藉由发函、策略会议等方式,竭尽所能的与通路沟通,希望就杂志出版业的未来与便利店通路体系的合作经营、营销推展等,有互创双赢、产业共荣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纸厂本身经营的压力,希望对海外纸商课征倾销税,让台湾纸厂可以合理涨价乙案,如果纸商获胜,则会员同业的经营成本势必增加,因此,在这个案子的处理上,公会理事长王荣文相当有魄力,诉诸媒体、拜见行政部门,以变相征收读书税的策略切入,终于获得认定。
展望2008年,公会除了持续跨产业沟通、调解同业纠纷、谋求经营环境的改善、并参与“中华出版伦理自律协会”的运作外,也希望推动以下计划:
第一是共同推动广告的环境,由杂志公会进行产业广告环境的调查,了解各个杂志的顾客群与媒体特色,建立数据库,形成媒介,进而提供给广告主或广告代理商;或提供给政府主管机关,辅导媒体同业等。藉由传递正确且完整的信息,总体提升杂志产业的广告量与效率。
第二是希望与下游有更多共荣的合作机会,文化商品可以提高通路的客层,通路的空间则可以创造文化展示的氛围,彼此是可以互利双赢的,我们不希望每年年底会员同业都要跟通路业者因年度合约而对立,因此,希望今年可以和通路业者沟通、协调,集思广益、把饼做大,共同寻找多元合作的互利空间。
第三是向主管部门寻求资金,诚如FIPP国际期刊联盟主席孔闵斐在“第四届台北杂志研讨会”上所言,即使受到网络数字化的冲击,平面杂志仍然不会消灭,而且杂志内容是最被信赖的媒体,杂志同业一定要有信心、更积极的经营。因此,也希望透过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杂志、出版及相关的文创产业,相信可以共同创造出产业的集体繁荣。
台北市杂志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指出,在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都觉得没赚头,不管是纸商或书店,都觉得没有利润可以支撑,以为最没有问题的是出版人,因此,所有的问题都希望透过涨价或是折扣的方式,让出版社或杂志社来分摊这个成本,这就是台湾业者在2007年所遭遇到的情况。
王荣文指出,每一个出版社或杂志社,在面对这类情况,其实都有不同的因应方式。但是,还是有些问题及困境,需要大家共同集思广益才能解决。2006年有机会跟许多同业到韩国去考察,得到几点启发:
第一,要解决困境,就要回归到出版的本质,韩国人说One Source, Multi Use,应用到台湾的产业,就是希望整合纸本出版、数字出版以及空间出版,创造三合一的出版本质与想象。
第二,是参考韩国同业的合作经验,希望创造单一产业的集体繁荣,集合杂志出版产业的力量,共同做些有益于产业的事情,完成更大的集体繁荣,找出双赢或多赢局面。
2008年台北杂志公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立“台湾数字出版联盟”,希望透过整合内容厂商及内容供应者,找到一个和政府部门及硬、软件科技厂商对话的机制。
王荣文表示,如何将纸本出版、数字出版以及空间出版结合起来,做One Source, Multi Use的整合,是他们今年要努力的目标。
过去,华文杂志在内容、企划、印制经营上,都是呈现台湾领先的局面,台湾业者是被学习的对象,然而,在2006、2007年,大陆杂志业者已经开始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模式,同样的方法,在我们看来,可能会觉得行不通或是太初级,但在大陆却可以获得大成功。
台北市杂志商业同业公会两岸交流委员会召集人俞国定以Xplus为例介绍说,他们有期杂志作一个60-80页的意大利特刊,派一组人到意大利一个月,杂志一打开,呈现出来的是亚曼尼的老先生带着这一组工作人员到别墅、游艇……到处参观,所有意大利有名的业者,都以高规格接待这一组工作人员,并竭尽所能的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给大陆的读者。另外,今年Vogue总编辑在时尚周看秀时,被安排的位置是第一排的正中央。这些都是台湾同业所无法争取到的规格与待遇。
以财经类而言,中国最大的财经类杂志是《财经》,五六年前,它的广告收益是一年1000多万元人民币,今年他们已经达到1.2亿元。
从上都可以看出,中国大陆的杂志业者已经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与此同时,台湾业者又面临来自本地不同环节的压力,在处理问题上,行业组织的作用再次被提升。台北市杂志公会产业发展委员会召集人金玉梅针对通路业者,包括大智通、高见、莱尔富、如翊文化等,对于合约内容与会员同业之间的争议指出,杂志公会以产业公会的立场,藉由发函、策略会议等方式,竭尽所能的与通路沟通,希望就杂志出版业的未来与便利店通路体系的合作经营、营销推展等,有互创双赢、产业共荣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纸厂本身经营的压力,希望对海外纸商课征倾销税,让台湾纸厂可以合理涨价乙案,如果纸商获胜,则会员同业的经营成本势必增加,因此,在这个案子的处理上,公会理事长王荣文相当有魄力,诉诸媒体、拜见行政部门,以变相征收读书税的策略切入,终于获得认定。
展望2008年,公会除了持续跨产业沟通、调解同业纠纷、谋求经营环境的改善、并参与“中华出版伦理自律协会”的运作外,也希望推动以下计划:
第一是共同推动广告的环境,由杂志公会进行产业广告环境的调查,了解各个杂志的顾客群与媒体特色,建立数据库,形成媒介,进而提供给广告主或广告代理商;或提供给政府主管机关,辅导媒体同业等。藉由传递正确且完整的信息,总体提升杂志产业的广告量与效率。
第二是希望与下游有更多共荣的合作机会,文化商品可以提高通路的客层,通路的空间则可以创造文化展示的氛围,彼此是可以互利双赢的,我们不希望每年年底会员同业都要跟通路业者因年度合约而对立,因此,希望今年可以和通路业者沟通、协调,集思广益、把饼做大,共同寻找多元合作的互利空间。
第三是向主管部门寻求资金,诚如FIPP国际期刊联盟主席孔闵斐在“第四届台北杂志研讨会”上所言,即使受到网络数字化的冲击,平面杂志仍然不会消灭,而且杂志内容是最被信赖的媒体,杂志同业一定要有信心、更积极的经营。因此,也希望透过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杂志、出版及相关的文创产业,相信可以共同创造出产业的集体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