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艺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科学、民主又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与艺术。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富有情趣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民主、和谐、科学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巧设悬念,创建“愤”、“绯”情境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后,回答:“能!”接着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觉得老师都“神”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因疑而生趣,接着,老师进一步引导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然也就高涨了。
  二、巧用旧知,营造“启”、“发”氛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奥苏伯尔称之为“组织先行者”。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段“朱八戒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两个”。然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巧借道具,构建“愉”、“悦”情感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再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師出示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澳门已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这是我们祖国日益强大的像征!这是一面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区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科学、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这就是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艺术。
  
  
  放飞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辽河小学 赵艳
  作为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教学中,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一双探究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数学有魅力”。正如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那样: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教师要关注课堂信息,把握有利时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更和谐!
  一、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有趣”
  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新知识的获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激趣和引趣,并由此作为数学教学设计起点,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
  1、精彩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我力争做到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并对学生进行鼓励、积极引导探索。我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巧妙设计问题的:(1)、谁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分数?(2)、给你一张长方形彩纸(纸大小不一),你打算怎么折成相等的两部分?(3)、(展示同学的作品)确定哪些是平均分?(4)、为什么这两个部分都是用1/2表示,但图形的大小不一样?(5)、谁能说说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分数?(6)、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折一折,并说说你是怎么折出来的?等等 。以上的问题设计是认识1/2后马上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部分,虽然学生感到困难,但是学习的起点的确定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扩大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空间,提供学生“再创造”的机会,重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直观,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生活化问题,激起学生兴趣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所以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在教学小数除法的时候,我把枯燥的除法题编成了一道学生们最熟悉的购物的问题。今年由于物价上涨,老师买豆角13元才买回2千克豆角,同学们知道多少元一千克吗?这是一道小数除法题,很多学生马上就能“猜出”6.5元,可是6.5元是怎么算的呢?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一来学生感兴趣了也就爱学数学了,课堂效率也自然就提高了。
  二、启发学生探究——“数学有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让内因起决定作用。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科学地用教材教,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体验探究活动——“数学有理”
  我们知道,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数学活动之中,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过程。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努力实践:“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有理。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把教学展开部分设计成:提供素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发布三个环节。先为每四个同学准备了一份圆柱特征探究的学习包,包内有茶叶罐、杯子、纸做的圆柱模型、一个装有各种形状纸片的信封。然后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思考与讨论两个问题:1、圆柱的特征有哪些?2、你是怎样发现的?最后以成果发布会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跟进操作,发展和深化普遍认同经验,质疑和共享独特的个性经验,规范和校正非正式甚至错误的经验。由于提供了丰富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保证了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历了思考、发现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课堂也由此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沙夫萨马认为:“我们应该向学生传授那些有助于他们生活的数学知识”,对小学数学,能够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所以说用好数学也是一门技艺。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四、动手实践探究——“数学有魅力”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我听了就忘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深化。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学生们知道了每“四年一闰”后,不少人猜想用年份数除以4后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反之是平年。我提出让学生验证,并出示2000-2007年的平年闰年表,学生们纷纷拿出课堂练习本,和周围的同学自由分组用4除这8个年份数,并且很高兴证明出这个猜想是对的。体验成功,学生们是愉悦的,许多小脸都展示着兴奋的微笑。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研教改科研,并与创优争先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进”,每一次反思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对自己而言,将是一次心灵感悟,更将是下一次自我尝试和飞跃的新起点,我们要在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积极科研,与时俱进,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服好务。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最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我们带着激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学校 唐丙明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之一。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多媒体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发展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等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 ,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这些苍白抽象的历史事实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回归历史环境,再现历史场面,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真正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多媒体教学这种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课前开展一些活动,演播一些多媒体素材,如放一段歌曲、视频文件,或放一些与本节教学有关的片断,就能在短时间内平复学生兴奋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比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更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让学生了解日本投降的全过程,仅仅让他们侧耳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只是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与视觉、触觉有机结合在一起。没有观察、缺乏想象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激发学生无穷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階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达到很好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的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不久就忘掉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历史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其间的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如何条分缕析、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视频播放、图形动态演示、老师生动讲解点拨,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用笔在黑板上费时费力地划写描连,要美观便利得多,也更能顺利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宫,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最高。科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而且省略板书,使教师能增大知识容量,有充足时间进行讲解、分析和培养学生能力。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通过超级连接,前后切换方便,达到过去手工板书无法企及的地步。因此,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时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兴奋的状态;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步步提升。
  比如:新航路的探索和开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段中世纪历史,其内容相当丰富。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途径来了解哥伦布的航程、他的家庭、他所生活的世界以及他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模拟探险和发现,在完成模拟探险和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又可以了解十四、十五世纪时发生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各种人物与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在了解世界上着名探险家的同时,自己也几乎成为一名探险者;在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就发现了进行学习的新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生独立性充分施展的过程中,便会不知不觉地显露出来。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与伦比的。
  五、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初中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历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大纲基本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讲中国近现代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时,在课件中加入介绍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人先进事迹的影片片段,并在看完影片片段后设问"我们应向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什么?"。典型感人的片段剪辑,虽然只有几秒钟时间,却能引起感情上的广泛共鸣,不仅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且总结出的向英雄人物学习的内容、要点,培养了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恰到好处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不仅要有熟练的应用技术,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先进的技术只能和科学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辽宁省古城子学校小学部唐丽凤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知道一个小学生在接受初级教育时识字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系统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时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和识字习惯。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识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汉字造字规律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加强技能的指导。要让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识字、了解字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识字质量呢?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呢?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识字,更好的记字。在教学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做,要求和提高自己的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我现在把我的点滴体会简谈如下:
  一、唤情感,激兴趣,乐学字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在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教学设计中,我精心制作儿童熟识的动物图画,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插入充满童趣的语言、活泼、轻快的音乐,用它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词语的生命力,这样唤起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就能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喜悦,达到乐学的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能使学生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二、轻松愉快,“玩”学字
  为了创设轻松越快的学习氛围,我利用顺口溜识字,如在教学“乔,桥,侨,娇”这组字时,我编了一句顺口溜:乔乔乔,有木也念桥,没木也念乔,加“人”也念侨,加“女”就念娇。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我有时也巧编故事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個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默”字时,我边讲故事边写笔画:我有一只可爱的小黑狗,它总是默默无闻的在看家。如果来了陌生人,它总是毫不客气的在咆哮,用黑狗引出“默”字,小学生很容易记住默了。
  同时我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玩游戏是学生的本性,在课堂中,我常常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玩中思,效果较好。使我的语文课堂充实、有趣、耐人寻味。
  三、教方法,会识字
  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70 %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新课标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比较符合“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认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是,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识字难度大,发现小学生当中普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就想起读音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会就不会认。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这个字的良好效果。以上几种简单方法的识字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理解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自己和学生力求读准字音。
  低年级学生必须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这是最基本的识字要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会普通话,尤其是生活中的易错音。如舌边音L与鼻音N的发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发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的发音。注意了这些细节,就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识字,我要坚持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读准字音。尤其是预习课文或在阅读课外书籍时遇到生字,借助生字上的注音或者查字典,为了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使学生能准确、熟练,并逐步做到直呼音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多看课外拼音读物针对思想上有些懒惰的同学就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差,对于识字不懂“温故而知新”这个道理,学过的有些不常用生字时间长就忘了,因此每天放学我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做卡片,学习生字,第二天把自己的卡片向其他同学展示并读出来。通过坚持不懈,大部分学生能流利的阅读儿童刊物了。真正做到“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的良好效果。
  五、自己和学生都用心去感受优美字形。
  汉字本身就是美的集合体,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结构美、形态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记忆,发展思维。我上课时坚持标准的书写,力求做到横平竖直等等。写出轻重、快慢、顿挫,各种字的结构和所占的比例。让学生感受书写笔划时的自然美,让学生感受中华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
  六、要求自己和学生记准字音和字形,及时巩固所学汉字。
  根据小学生遗忘规律,对暂时记住的事物要及时强化,才能记得牢,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低年级识字教学,可采用课前听写、相互纠正、激励表扬、课后辅导等措施强化效果。
  七、要求自己变换课堂模式,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时,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如教学告诉的“告”时,让凶狠的狮子一口咬掉牛的尾巴,引出“告”。教学生休息的“休”时,利用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下,引出“休”字等等。既形象又有趣。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记忆、理解、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国汉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的熏陶,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我认为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设法丰富学生的感知和表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识字就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的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识字教学百花齐放,那么识字教学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乐趣。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要时刻把握住低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探索出更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奋斗。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达到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的美好效果。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古城子学校王 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45万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实际上也是给语文教师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即如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要求,为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帮助。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好,而且学的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的还挺苦。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 激发兴趣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针对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选好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
  大量的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1)、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2)、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學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因此,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要经常给学生讲积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向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在积词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那些是该积的好词,我们就应该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那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四、 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由学生经过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五、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许多作家、学者成功的经验表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广泛阅读。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以及利用影视作品开展影视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2、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分类指导
   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优秀作文和少儿报刊进行分类指导。如指导学生读少儿报刊,运用浏览和细读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拿到报纸先统览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重要的、新鲜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细读。还教给学生根据专题收集资料剪贴、写摘要、做卡片的方法。
  (3).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逐年扩大和连拱隧道设计的发展进步,使得连拱隧道的数量和规模在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连拱隧道更得到是广泛的采用。本  文以连拱隧道围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拱隧道围岩变形进行各方面的监测和分析,为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提供优化设计的准确依据,指导隧道的现场施工,为同等类型的隧道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结论,从而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保证隧道施工
期刊
摘要: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管理,工程建设施工实行招投标制,施工企业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两层分离,以项目经理部来直接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引入劳务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作业,已由人们不习惯、不认识逐步走向成熟。  关键词:施工项目;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引言  工程建设中项目施工法管理的实行,加上劳务市场、材料市场、技术市场、设备租赁市場的价格、质量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沿用原先仅仅依靠会计作“企业成本核算”的
期刊
摘要:当下通信网络建设行业的发展已进入市场竞争时期,随着通信网络建设持续稳定发展,从而推出了通信施工企业从服务、质量、价格、管理等领域的竞争。本文对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原则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提出通信网络建设项目技术管理要求与设想。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技术管理  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规模容量的扩大、技术层次不断涌现,对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针对桥梁使用年限及桥梁荷载的增大,很多桥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破损,如何修复这些桥梁已成为当今桥梁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近年桥梁所出现的病害实例,论述桥梁加固方法及特点,给出了桥梁加固的方案选择和加固效果评价。  关键词:桥梁病害;加固必要性;加固方法;加固效果评价  旧桥加固技术是一门新的课题。目前,我国交通事业蒸蒸日上,不少桥梁已建成投入运营中,还有不少
期刊
宅间景观是住宅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没有中心景观那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眼前一亮,但是因为它更多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更能体现“家”这个温馨的主题。广义上说宅间景观是住宅的空间外延,有点类似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庭院空间,它的空间尺度一般取决于前后住宅的日照间距,它的空间形态取决于周边住宅的围合方式。    一、功能  宅间景观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  1)、交通功能:提供人们回家的交通空间
期刊
摘要:优秀的厂区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减少空气中烟尘和调节湿度,创造良好生产环境,为职工提供游憩场所,而且对于提升企业知名度、信任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吸引外资、人才等都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徐州徐工租赁有限公司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使厂区景观设计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提出相关设计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厂区绿化景观设计 企业文化  1 项目概况  徐州徐工租赁有限公司位于徐州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科学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之目的。本文通过对目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的对策以及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些思路,供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及企业
期刊
摘要:在中国经济建设和道路桥梁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怎样做好旧桥拓宽改建工作,分析了桥梁拓宽的分类,然后具体分析了桥梁拓宽拼接的方式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桥梁工程的拓宽拼接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路桥施工;桥梁工程;拼接方式;桥梁拓宽  引 言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现代化建设脚步也在逐步加快。大量早期建成投入运营的公路桥梁,服务水平
期刊
摘要:做好水保工作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最可靠、最根本的戰略措施。因此,作为水利工作者不但要重视水利知识,更应该熟知水保知识。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见解 ,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作;重要意义  前言 ;水利和水保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必须有良好而完善的水保作保障。
期刊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是特定时期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这一审美情趣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定义,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古典园林中造园艺术的手法,以及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特色的江南园林四个方面来阐述。  1. 古典园林的定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