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及当今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了“围绕一个中心、开展三个课堂”的有效入党启蒙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31
一、加强入党启蒙教育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巨大考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后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不小的冲击。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一项战略任务,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与时俱进,重视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发展优秀党员,培养精英,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入党启蒙教育的方法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成为社会人的过渡时期,是青年人进入社会前专业定型、思想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做好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为党培养精英,瞄准青年人大学阶段,是党建工作的宏伟目标。
1.围绕一个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是广大劳动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广大劳动者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动方式。[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入党启蒙教育,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各种渗透与侵袭,增强民族责任心,树立正确是非观、荣辱观,勇于担当,勇于奉献,有很高的素养,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步入社会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代精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2.开展“三大课堂”教育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大课堂,自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这里所讲的“课堂”,不是常规教学的狭义课堂,而是多种形式的广义的“课堂”。“三大课堂”的主旨内容分别是中国近代史教育大课堂、中国共产党党史大课堂、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大课堂。
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迫切要求。[2]
(1)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育。这是由于许多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不甚熟悉,在中学期间他们为了应付升学,只死记硬背过相关知识,但国情观念淡薄。开展这个课堂教育,能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和听专家讲座、革命老前辈作报告的形式开展教学。
(2)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党史教育大课堂教育。本课堂学习目的是让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90后”大学生大都是在呵护与关注中长大的,他们大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开展党史大课堂教育,就是让“90后”大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党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从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党和国家利益。本阶段主要通过参观党史、校史馆和专家讲座、社会精英作报告的形式开展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爱校情感。
(3)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大课堂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的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是大非问题。从古至今,有许多仁人志士怀着拯救世界的雄心、善意,创立了各种学说,推进社会进步,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人类得以全面发展,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学说。本阶段主要通过思想与经验交流论坛、知识竞赛及社会调研等形式开展。
参考文献:
[1]谢晓娟,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曲建武,张贵仁,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31
一、加强入党启蒙教育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巨大考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后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对中国共产党造成不小的冲击。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一项战略任务,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与时俱进,重视大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发展优秀党员,培养精英,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入党启蒙教育的方法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成为社会人的过渡时期,是青年人进入社会前专业定型、思想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而言,做好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为党培养精英,瞄准青年人大学阶段,是党建工作的宏伟目标。
1.围绕一个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是广大劳动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广大劳动者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思想方法与行动方式。[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入党启蒙教育,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各种渗透与侵袭,增强民族责任心,树立正确是非观、荣辱观,勇于担当,勇于奉献,有很高的素养,忠诚于祖国,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步入社会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代精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2.开展“三大课堂”教育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大课堂,自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这里所讲的“课堂”,不是常规教学的狭义课堂,而是多种形式的广义的“课堂”。“三大课堂”的主旨内容分别是中国近代史教育大课堂、中国共产党党史大课堂、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大课堂。
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迫切要求。[2]
(1)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教育。这是由于许多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不甚熟悉,在中学期间他们为了应付升学,只死记硬背过相关知识,但国情观念淡薄。开展这个课堂教育,能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和听专家讲座、革命老前辈作报告的形式开展教学。
(2)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党史教育大课堂教育。本课堂学习目的是让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90后”大学生大都是在呵护与关注中长大的,他们大不同于六七十年代的青年。开展党史大课堂教育,就是让“90后”大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党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从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党和国家利益。本阶段主要通过参观党史、校史馆和专家讲座、社会精英作报告的形式开展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爱校情感。
(3)在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应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大课堂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的学生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是大非问题。从古至今,有许多仁人志士怀着拯救世界的雄心、善意,创立了各种学说,推进社会进步,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人类得以全面发展,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学说。本阶段主要通过思想与经验交流论坛、知识竞赛及社会调研等形式开展。
参考文献:
[1]谢晓娟,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曲建武,张贵仁,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