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a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以生活为原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数学知识焕发出生活的气息。下面就个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进行交流。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时, 学生对面积单位往往感到抽象不好理解。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叫同学们伸出大拇指,并告诉他们大拇指指甲盖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我叫他们伸出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近似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就是1平方分米,我又拿出一张5寸的彩色照片,告诉他们这张相片的面积大约也是1平方分米;讲到平方米时,我先叫两个同学上讲台一角用卷尺量并画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让他们清楚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然后我叫同学们挨个站到这个正方形中,同学们既惊讶又兴奋,原来1平方米内可以挤十几个同学!
  讲完后,我叫同学们找一找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或1平方米?
  学生1:我们小字本上一个格子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2:老师讲桌上的粉笔盒最大的那个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学生3:我们教室里贴的这张《卫生评比栏》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
  在课后反馈练习填恰当的面积单位时,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出错。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学生死死地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些他们认为很枯燥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选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编出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用数学”。
  又如:在讲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利用了我们学校旁边正在修建一间村支部活动室这个实例。我说:“同学们,我们幸福村支部活动室长9米,宽6米,要给这间房铺满地砖,有边长为30厘米,每张4元的地砖,和边长为50厘米,每张10元的地砖,请你帮村上算一算,铺那一种地砖便宜一些?”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开始动笔算起来,可是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步骤较多,单位不统一,学生们一边做我一边巡视,我提示他们可以把单位统一成平方分米便于计算。最后班上有7、8个孩子一次就做出了正确答案,我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肯定,孩子们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后来经过让会做的同学说出他们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讲解,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做这类题了,虽然不是所有同学都懂了,但通过孩子们的表情,我认为这种把数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的教学是可取的。将学习活动置于社会生活问题之中,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原来数学离我们的生活这样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是有价值的。为他们今后到社会上去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打好基础。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会思考,让学生觉得要解决的问题,离自己并不遥远,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最后一节是《商的变化规律》,上课之前我想,既然前面学乘法时已经学过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乘除法是有联系的,教学商的变化规律学生应该不难理解。一开课,我出示了三组算式:
  200÷2 =100 16 ÷8=2 14 ÷2 =7
  200÷20=10160÷8=2028 ÷4 =7
  200÷40=5320÷8=40140÷20=7
  要求学生先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算完后,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1:我发现当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大商就越小。
  学生2:我发现当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也越大。
  学生3:我发现当商不变,被除数扩大除数也要扩大。
  ……
  师:真不错!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的,如果从下往上看呢?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扩大和缩小的倍数有关系吗?我们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概括商的变化规律呢?
  又经过对三组算式的观察比较讨论,同学们归纳出了商的变化规律:
  ① 两数相除,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缩小(扩大)相同的倍数。
  ② 两数相除,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几倍,商就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③ 两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这节课上得很顺利,可课后的反馈练习却让我大吃一惊,准确的说全班只有两名学生按要求做对了,有少部分学生不是按规律在做题,而是在老老实实计算,而绝大部分学生是晕的,课堂上讲的三种规律完全搞混淆。
  第二天上课,我说:同学们昨天的作业做得很不好,但也有两个同学全做对了。我把其中一个女同学吉伍阿呷叫起来(她是我们班数学成绩最好,上期期末唯一一个考100分的同学)我问她老师昨天讲的商的变化规律你是怎么理解的?她说:“我想假如有100元钱,平均分给几个人,分钱的人越多,每人分到的钱就越少,分钱的人越少,每人分到的钱就越多,所以当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几倍数,除数缩小几倍,商就扩大几倍。”我一听,对呀,学生喜欢算钱,钱离他们的生活很近,把他们喜欢的东西引入到枯燥的计算中,教他们学会思考,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表扬了她,并顺势说:“能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真了不起,除了钱,你们还能怎么
  想呢?”于是,有个别胆子大的同学开始举手:
  学生1:“有100个苹果,平均分给我们家5个人,每人分20个,如果只有10个苹果,每人就只能分2个,所以除数不变,被除数缩小几倍,商就缩小几倍……”
  学生2:“这学期学校给我们发数学作业本,每人发8本,班上的人越多,领到的作业本就会越多,所以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通过学生举出的生活中的这些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积极性被调起来了,在举生活事例的过程中,商的变化规律也记住了。的确,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数学。同时我也进一步的体会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这段话的深刻含义。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多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古人喜欢以季节物候的变化来说明人生的变化无常和人命危贱。一年四季,变化最快,也最能影响人们心情的是秋天。战国楚宋玉《九辩》继承《离骚》的抒情传统,把个人的身世之悲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表现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其中,最动人的地方是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燎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让人感到凄凉萧索,好像“断肠人在天涯”,形成了“秋天即人生”的在中国文学史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就是以此为基础,探讨教学过程中现实采用的几种教学方法诸如游戏性教学,电教媒体教学和欣赏教学的利弊。一个方法得体会让人终身受用,一个方法的失败会让人遗憾一辈子。新课程的实施不是一味去改变一些已有的教学方法,更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
期刊
学生的寒暑假很长,我每年假前都安排学生做喜欢的“作业”,让每个孩子过一个安全、文明、充实和有意义的假期。这三个作业是读书、干农活和搞调查。  农村孩子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父母认识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旅游的人数少得可怜,我们不能行千里路,但可以读几卷书。  学生的假期读书活动,我都是按照六步骤进行,即动员、分组、计划、读书、检查和评比。放假前开好读书动员会,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期刊
【摘要】初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可塑性很大,因此在初中开展“三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非常重要。通过“三生教育”,让他们知道生命是宝贵的,从而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关注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感恩父母、报效社会。  【关键词】三生教育;初中教学;重要性    1 “三生教育”的科学内涵    三生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
期刊
【摘要】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一代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利用插图提出问题疑,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适时扩展延伸,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多引导、多鼓励
期刊
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1 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对于《骆
期刊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下面谈谈本人在地理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点
期刊
【摘要】在一个物体系统内除重力或弹力做功以外,其它力做功不为零,机械能发生改变。机械能的改变与外力做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具体的物理情景做了推导,并且通过例题的解答说明了这个结论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机械能;改变;外力做功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富国的关键在于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为了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党中央加大力度为落后地区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的扶贫力度,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和谐与发展。政策传达到一个小山村,村社在各方面工作的宣传上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和谐,可以说是已经跨越了工业时代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但作为强国之本的教育事业在具体执行上仍然远远没有达到目标,还是经费不足、设施
期刊
【摘要】教育光荣而繁重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故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育人要育心。怎样研究学生的心理,更多的了解学生思想发展动向,使之采用更好的教育方法,本文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范例。  【关键词】词理解与接纳;沟通;诚心;信任;理解;尊重;挖掘潜能    做梦的年龄,便走向三尺讲台。懵懂之岁月,便立下当一名太阳底最光辉的职业的宏愿。初中毕业,如愿以偿。红烛和春蚕无私的付出,曾是初为人师的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