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较好,但部分学生仍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理论与行动脱节等问题,根本原因是学生的道德认知不稳定、道德认知存在矛盾以及道德自律能力差。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需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48-02
一、现状呈现: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真实现状,提升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工作中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情况展开调查,现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情况呈现如下。
(一)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良好
1.中职学生政治觉悟较高。政治立场是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调查发现中职学生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尽管因自身心理尚未成熟而导致其存在对某些社会问题“起哄”的情况,但是总体上其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较强,未发现参与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从学习的角度而言,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愿意也乐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的政治理论,并且认为这对其自身的成长有所帮助。从入党的情况来看,学生积极参与党课学习,入党积极性较高。
2.中职学生道德素养较高。道德素养是学生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等内容。从学校的总体情况而言,学生的道德素养总体较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积极参加与道德素养主题相关的活动,如“讲文明—重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等类似的主题班会。二是乐于助人的案例也是常见的。如去福利院无偿帮助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人、带小孩的妇女和病弱让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道德素质,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与名声。尽管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趋向良好,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毕竟中职学生仍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堪忧的问题。
(二)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理想与信念缺失。理想与信念指引着个人成长的方向,也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针对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或升入高职学校学习的中职学生而言,理想与信念对其更为重要。从总体来看,中职学生在理想与信念方面仍存在着缺失的情况,这种缺失导致的是迷茫与不知所措。一是在当今社会变化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变化,或者说在剧烈的社会流变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产生迷茫情绪。有的学生无法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准确地定位,因此出现人云亦云的“跟风”情况。二是部分学生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影响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人爱钱本质上没有错,但是必须“取之有道”,在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部分学生因对自己的定位不清而对金钱产生了盲从心理,把追求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而不太重视自身职业信念与职业理想的形成。
2.部分学生理论与行动相脱节。素质本身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素质的提升和落实需要个体行动的支撑,也只有通过行动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个体的素质。在此意义上,基于素质的理论与行动必须有效地结合起来,否则素质教育本身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就现实来看,目前中职学生的理论与行动之间存在着脱节的情况。
二、原因剖析: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题的成因梳理
1.道德认知的不稳定。中职学生处于近成人期,与成人相比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还不完善。由于学生抽象思维、形式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和老师的道德观,而是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主动审视老师和家长先前灌输给他们的道德观,学生的表现说明中职学生道德认知的稳定性较差。
2.道德认知存在的矛盾。由于中职前期学生的道德观主要源于家长、教师、其他长辈或书本,因此其道德认知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往往采取的是拿来主义的态度。随着认知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阅历的增加,中职学生开始通过自己对社会的体验来认识自我的道德观,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原有的道德观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存在着许多不相符的地方,为此他们开始质疑自己原有的道德观,但同时又不敢对其进行放弃。因此,他们生活在这样一种矛盾状态中,即到底谁说的道德才是正确的,我该按照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来行事等。这种情况具体到现实中则表现为理论与行动相脱节。
3.道德自律能力差。道德自律能力差通常使学生在现实中难以践行自己的道德信念与行为,导致理论与行动的脱节。中职学生在上初中及其以前,主要道德行为受到父母与老师的严格管理,因此其在道德行动上对老师与父母有依赖性;然而进入中职期,他们突然从父母与老师的监管下走出来,开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自己的行为。在失去父母与老师严格监管的情况下,他们的自我限制行为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行动的脱离。
三、对策探索: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路径
从过去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偏重于政治与道德思想的灌输,强调的是遵守,而对人之为人的正常发展关注不够。这不仅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成长,同时也造成了少数学生人格的畸形,引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政治教育的反感。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背景下正越来越难以有效实施,学生的抵触情绪与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否定也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有必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探讨提升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路径,以让思想政治教育重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
1.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形成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是抓好抓实思想政治课堂,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此养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传统的教育上通常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党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窄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范围,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导致学生不太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被赋予新的内涵,走出传统的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藩篱,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优化。评价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所谓的以评促改的内涵就在于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考与学生的平时表现为主,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粗略,难以从根源上触动学生的心灵,因此几乎也就不能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需改变,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一是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指标,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二是培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估队伍,让他们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评价工具实施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郭延涛.对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内容的思考——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微》[J].当代教育科学,2015,(8).
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048-02
一、现状呈现: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真实现状,提升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工作中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情况展开调查,现将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实情况呈现如下。
(一)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良好
1.中职学生政治觉悟较高。政治立场是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调查发现中职学生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尽管因自身心理尚未成熟而导致其存在对某些社会问题“起哄”的情况,但是总体上其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较强,未发现参与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活动。从学习的角度而言,80%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愿意也乐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的政治理论,并且认为这对其自身的成长有所帮助。从入党的情况来看,学生积极参与党课学习,入党积极性较高。
2.中职学生道德素养较高。道德素养是学生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与道德信念等内容。从学校的总体情况而言,学生的道德素养总体较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积极参加与道德素养主题相关的活动,如“讲文明—重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等类似的主题班会。二是乐于助人的案例也是常见的。如去福利院无偿帮助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人、带小孩的妇女和病弱让座。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道德素质,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与名声。尽管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趋向良好,然而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毕竟中职学生仍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堪忧的问题。
(二)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理想与信念缺失。理想与信念指引着个人成长的方向,也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针对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或升入高职学校学习的中职学生而言,理想与信念对其更为重要。从总体来看,中职学生在理想与信念方面仍存在着缺失的情况,这种缺失导致的是迷茫与不知所措。一是在当今社会变化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变化,或者说在剧烈的社会流变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产生迷茫情绪。有的学生无法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准确地定位,因此出现人云亦云的“跟风”情况。二是部分学生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影响其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人爱钱本质上没有错,但是必须“取之有道”,在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部分学生因对自己的定位不清而对金钱产生了盲从心理,把追求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而不太重视自身职业信念与职业理想的形成。
2.部分学生理论与行动相脱节。素质本身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素质的提升和落实需要个体行动的支撑,也只有通过行动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个体的素质。在此意义上,基于素质的理论与行动必须有效地结合起来,否则素质教育本身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就现实来看,目前中职学生的理论与行动之间存在着脱节的情况。
二、原因剖析: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问题的成因梳理
1.道德认知的不稳定。中职学生处于近成人期,与成人相比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还不完善。由于学生抽象思维、形式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家长和老师的道德观,而是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主动审视老师和家长先前灌输给他们的道德观,学生的表现说明中职学生道德认知的稳定性较差。
2.道德认知存在的矛盾。由于中职前期学生的道德观主要源于家长、教师、其他长辈或书本,因此其道德认知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往往采取的是拿来主义的态度。随着认知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阅历的增加,中职学生开始通过自己对社会的体验来认识自我的道德观,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原有的道德观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存在着许多不相符的地方,为此他们开始质疑自己原有的道德观,但同时又不敢对其进行放弃。因此,他们生活在这样一种矛盾状态中,即到底谁说的道德才是正确的,我该按照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来行事等。这种情况具体到现实中则表现为理论与行动相脱节。
3.道德自律能力差。道德自律能力差通常使学生在现实中难以践行自己的道德信念与行为,导致理论与行动的脱节。中职学生在上初中及其以前,主要道德行为受到父母与老师的严格管理,因此其在道德行动上对老师与父母有依赖性;然而进入中职期,他们突然从父母与老师的监管下走出来,开始独立生活,独立思考自己的行为。在失去父母与老师严格监管的情况下,他们的自我限制行为能力尚未形成,因此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际行动的脱离。
三、对策探索: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路径
从过去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偏重于政治与道德思想的灌输,强调的是遵守,而对人之为人的正常发展关注不够。这不仅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成长,同时也造成了少数学生人格的畸形,引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对政治教育的反感。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背景下正越来越难以有效实施,学生的抵触情绪与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否定也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有必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探讨提升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路径,以让思想政治教育重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
1.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形成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是抓好抓实思想政治课堂,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以此养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传统的教育上通常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党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窄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范围,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导致学生不太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被赋予新的内涵,走出传统的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藩篱,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
3.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优化。评价是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所谓的以评促改的内涵就在于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思考与学生的平时表现为主,事实上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粗略,难以从根源上触动学生的心灵,因此几乎也就不能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需改变,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一是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指标,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二是培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估队伍,让他们尽可能有效地运用评价工具实施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郭延涛.对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内容的思考——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微》[J].当代教育科学,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