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使用与大学生网络参政关系探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博凭借其自身的开放性、草根性、平等性、传播便捷性等特点,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其中大学生群体是微博用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微博的发展也为社会公众创造了一个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推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刺激了中国民众对公权力与社会事务的监督热情,使得“大众麦克风”时代更具有现实意义。微博将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席位,这是一个不争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博;网络参政;大学生;政务微博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38-02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2006年,微博诞生于美国,在短短的几年间吸引了全球数以亿万计网民的关注,并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大量的用户。直到2007年,中国开始发展微博。2009年开始,微博在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纷纷推出微博客户端,试水推行微博业务。从此,微博在中国快速完成本土化模式的转变,用户数量增长呈现出爆炸式的模式。
  微博的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吸引了庞大的用户群,更在于其在一些列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表现出来的精彩优势。
  微博,具备了信息产生和传播的原创性、便捷性等特点,因此相比其他一些传统的网络媒介,其开放性、草根性和互动性更加明显,更便利于一般民众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另外,网络还为社会公众创造了一个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通过互联网,群众可以表达利益诉求、这些无疑也推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刺激了中国民众对公共权力与社会事务的监督热情,使得“大众麦克风”时代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概述
  1.政务微博迅速发展,2011年被称为微博“问政元年”。随着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微博舆情成为各级部门越来越重视的工作重点之一,2011年开始,大量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了官方微博。2011年12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已增长到18132个,其中机构9778个,公务人员8354个,一年内增长近32倍[1]。目前,政务微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期,既有很多难得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这个背景之下,对微博与参政议政的关系探究有了更现实的意义。
  2.微博成为意见表达的重要媒介平台,对青年大学生影响尤为广泛。微博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与即时通讯工具结合更加紧密,也赋予了微博客迅速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吸引了广泛而大量的使用者实时关注并讨论社会事件。近两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网民对那些关系切身利益或自己关心的公共事务,进行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大学生成为微博使用群体中的一个积极而重要的组成,对微博使用与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关系探究因此有了必要性。
  3.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应用在公民政治领域的影响甚大,尤其是大学生层面。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9岁的网民比重继续加大,10~29岁的年轻群体占据了网民总量的56.8%;而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2]。
  二、研究问题
  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其中公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合理的表达渠道,是造成这些社会公共群体事件的重要诱因之一。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促使其参政愿望的提升,也凸显参政议政现实需求的迫切性。然而强烈的政治参与需求与有限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之间的矛盾,则严重制约了公民通过有效渠道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可能性,也影响了政治局面的稳定发展,拖延了我国的民主现代化进程。毫无疑问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缓解这一矛盾的新思路,但是具体来说这个新媒体形式是怎么样对公民的参政议政,尤其是网络参政进行影响的,是本文重点探究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方法
  在本次关于微博使用与网络参政的探讨里,我所进行的是实证研究,因此所选用的研究方法也为都必须是能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提供支持的,而我所选择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文献研究法。对于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一些可能用到的理论的梳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微博使用”、“网络参政”、“参政议政”等关键词进行了理论的归整,同时对将使用到的几个传播学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社会动员理论,也进行了文献的回顾。这一部分的研究,将直接影响本文分析部分的理论应用与延伸情况,十分重要。
  2.问卷测试法。本次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抽样总体,分别在每所学校派发50份问卷,样本容量为500;在每所学校中,按照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年级、性别两个属性,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在每个层次里采取方便抽样的办法进行样本的采集。本次问卷测试共派发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87份,其中有效问卷475份。
  3.访谈法。除了问卷测试,本研究选取了焦点小组(Focus Group)群组访谈方法,通过“滚雪球”的抽样方法,选取6位年龄在19到23岁、来自广州4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与他们进行相关问题的座谈。在访谈中,笔者分别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对不同的问题有各自的侧重点和分析角度,其中会抓住“微博”以及“网络参政”这两个核心问题来进行多角度和深层次的讨论。
  四、研究结论
  1.改变社会话语权分配格局,拓宽大学生表达诉求的有效渠道。进入网络时代以来,社会话语形式在不断的开拓和发展,公众和政府都在寻求更有效的社会政治信息流通模式,而伴随着近年来网络舆论在社会公共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影响力,这种新的话语分配模式获得了重视。而微博的出现,以及微博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发挥的力量,则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目前政治系统信息流动的方向和模式,大大降低了一般民众的表达门槛,为社会群体提供了一条表达利益诉求的新途径,原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受者”(一般民众),也可以借助具有“草根性”的微博这个平台,成为信息流动的“传者”。随着微博的流行,促使公众舆论呈现更多元化、自由化的发展趋势,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成本局限都被显著消减,微博已演变成为网络舆论的中心。
  2.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激发大学生参政议政的现实参与。微博的出现,对促进公民意思的觉醒起到了很大的推力作用。关于“公民意识”的定义,朱学勤教授给出了两个方面的解释:“一是当民众直接面对政府权力运作时,它是民众对于这一权力公共性质的认可及监督;二是当民众侧身面对公共领域时,它是对公共利益的自觉维护与积极参与”[3]。
  由微博的发展带来的对社会的冲击,代表的是技术改变社会进程的又一次标志性事件。与微博技术一同兴起的,还有一般公众的公民意识。微博带来了更顺畅的信息流通,这无疑会使一般公民对社会更了解,进而提升公众参与的理智程度,促进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对于微博在未来公民参政中所起作用的期待,主要体现为“让草根的意见进入各级政府领导的决策视野”以及“更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切身问题”。
  3.搭建全新的舆情沟通平台,提升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有效性。
  微博的广泛运用,使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形成自下而上的一种趋向,让“全民记者”变成可能,媒体环境进入“机构传播和个人传播共处的时代”,实现了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理论——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扮演大众传播中的“记者”角色。在微博传播过程中,工作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消费者,而是发展成为主动的信息生产者,网民从传播的终端转向了传播的全程,“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成为了现实。在这里,我们说微博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参与功能,开启了互联网世界舆情沟通的新时代。从受访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对于他们而言,微博作为一种参政途径,优于其他传统途径的地方主要在于“降低了参政门槛,激发了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拓宽民意反馈范围,畅通了民意渠道”两个方面。
  五、小 结
  进入“微博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网络空间为公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直接参与、在线互动、公开平等对话等革命性的新气象。在这个背景之下,微博已经发展成为大学生一种重要的网络问政、参政议政新的载体和平台,也成为越来越受到大学生重视的一个话语平台。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通过微博的使用,拓宽了参政议政的表达途径,完善了自身网络政治参与的渠道和手段,更好地保障了自己的合理利益。微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网络参政道路,激发了他们网络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它搭建起一个更加方便、更加直接、更加有效的大学生网络参政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生更好地实现了法律赋予他们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并促使他们不断增强自己的网络参政观念,提升自己的公共参与的能力,培养数字化新时代“微博公民”的素质。
  从目前政务微博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抑或是一些官员的微博账号,都尚未形成一种真正的常规性的“问政”理念。很多时候,对于大学生在微博上提出的问题或质疑,这些被炒热的政务微博事实上却没有真正给予答复和落实,长期下去,势必影响大学生继续进行微博参政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想真正通过微博参与我国的民主政治,将成为更加遥远的设想。
  充分利用和发挥微博的作用,能激发更多大学生参与到网络参政议政的行动中去,最终于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对我们建立起一个健康、畅通的网络舆论表达渠道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只有当大学生对微博的使用逐渐成熟,并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个人的法律意识、媒介意识、权责意识等,才能更好地通过微博平台进行网络参政活动,维护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舆情监测室.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OL].凤凰网,2011-12-1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07-19.
  [3] 朱学勤.公民意识:中国的困难与曲折[OL].http://www. aisixiang.com/data/25500.html.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网络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强大的互联网如同洪水猛兽般颠覆着传统的的纸质传媒。甚至有人断言:互联网的出现将是一切纸质传媒消亡的标志。面对强大的信息趋势的变动,曾行走在时代前沿的纸质传媒---邮政业,现如今并没有就此萧条。当然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纸质媒体一样,同样承担着信息时代相互交流和传播的任务。它们互为影响,相互补充和发展。邮政业虽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
期刊
主持人语: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发现世界“越来越小”。  首先是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愈加亲密。在这种现状下,媒介的传播对于推动各国间的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放眼看世界的窗口,从而更好地促进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各国之间的认识,为构建和谐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韩国水原大学人文学院李新东教授著撰的《关于韩国中文媒体的生存样态考察分析》以韩国中文媒体为切入点,解析其主要
期刊
摘 要:目前,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给传统出版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使出版社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以互联网为流通渠道,涵盖电子图书、手机阅读、网络游戏等新的出版形式已成为当今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面对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空前挑战,出版社应加快步伐,加速转型,依靠高科技手段和数字化信息迅速占领市场,谋求更多的盈利和新的发展模式,这成为目前应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陕西数字
期刊
马凤炯,男,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1977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进入邮政系统工作,1985年4月正式步入邮政领导岗位,先后担任陕西省邮电管理局邮政处副处长、咸阳市邮电局副局长、陕西省邮政发行储汇局局长和西安市邮政局局长。2003年10月起担任陕西省邮政局局长、陕西省邮政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2009年1月起兼任陕西省邮政速递物流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用户满意杰出
期刊
主持人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社会作用。但同时,网络舆论监督的相关问题以及人们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两个重要问题。  本栏目首篇文章就当前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和特点,对网络舆情各种问题出现的的根源,探索正确解决网络舆情所引发的公共关系危机的方法。刘颖慧和屠永君的文章则是阐述当前社会有关知识版权保护
期刊
摘 要:在微博的虚拟社会里,建立信用是一个很迅速的过程,并且这种信用还可以被显形化。但是不管是认证用户还是普通用户,其沉淀信用依靠的是发布信息的及时真实性以及态度。在危机事件中,微博作为一种新兴起来的舆论场,是政府建立与提升公信力的全新平台。政府官方微博的应对策略与态度,也是考验危机处理结果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以三亚“天价海鲜事件”为例,分析在危机公关中三亚在维护和建设政府公信力上的不足之处,并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海南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从中分析媒体宣传存在的问题,了解媒体宣传产生的社会效果,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发现,NGO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NGO组织相关活动吸引媒体关注,另一方面,大众媒体报道NGO。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产生社会效应,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NGO的相关活动。  关键词:NGO;媒体;受众细分  中图分类号:G206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大省的安徽也创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从产业集群角度来看,安徽应充分发挥产业的集群效应,提高效率,刺激创新,促进新企业的衍生,提高城市形象。同时,要避免诸如,同质化,行政“拉郎配”,忽略软件建设等问题。安徽省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结合本省实情,走特色之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集群;特色  中图分类号:G07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家庭的日益小型化和分散化,出现了 “空巢老人”这一名词,这标志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进入一个新阶段。公共新闻的理念要求传媒人承担社会责任,改善公共生活。文章通过对《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日报》网络版在2011全年报道的内容分析、讨论不同类型报纸中空巢老人新闻的比例及其特点,肯定了大众传媒在报道空巢老人这一议题上的探索与成绩,也指出了由于社会关注程度的不足以及缺乏年龄分层的敏感
期刊
摘 要:文化的发展是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的过程。文化大传统和小传统二者不断交流互动促进了高雅文化内容的多元化,也促使底层文化百姓逐渐接受贵族知识分子的文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唐朝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颗闪耀的明星,这得益于发达的精英文化对社会大众文化的熏陶,二者的整合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繁荣程度。  关键词:文化;大传统;小传统;庶族知识分子;私学;俗文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