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通过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在解高中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在一些知识点和方法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就对同学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错误原因分析
同学们在解高中物理习题时,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本人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在这里提出来,望同学们加以注意,以求共同提高。
一. 弄不清楚基本最典型的物理过程。
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了很多最基本最典型的物理过程,例如匀变速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车启动过程,碰撞过程,电磁振荡等等基本的物理过程。我们只有把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彻底的搞清楚,公式能熟练的应用,做题才不会出错误,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 没有树立起一些最重要得科学观念。
我们通过学习物理,就要树立起一些科学得观念,用科学得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凭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和所谓“感觉”,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错觉”。我们要知道,在科学面前,我们来不得半点马虎。
三. 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懂得很少,不懂得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物理是一门研究规律的学科,我们身边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我们要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生活现象,懂得现象背后的规律,以及规律支配下出现的现象。
例:许多农村在电网改造之前,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电灯炮就会变暗,甚至许多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用所学知识解释此现象。
好多同学看到此题后,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和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许多错误答案,例如认为电力供应不足等,如果我们把所学的闭合电路动态分析得知识和此实际联系起来,就迎刃而解了。即用电器都是并联的,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并联的用电器会增多,会使并联总电阻减小,从而使全电路的总电阻减小,使干路中电流增加,因电网该造前电线的电阻较大,因而电线上压很大,用户得到的电压就降低了,以致使灯炮变暗,许多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类似例子还很多,例如,晚上在只有日光灯照射下的转动的电扇,当电扇的转速变化时,我们会发现扇叶时而正转,时而静止,时而倒转,我们在从高处向下跳着地时双腿总要弯曲,载重机动车爬坡时总要减速等等,只要我们多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用正确的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就会少出错误。
四.看不懂或不理解最基本图象的物理意义
我们高中所学过的最基本的图象主要有s—t图,v—t图,U—I图,i—t图,振动图象,波动图象,共振曲线等等。这些图象的物理意义都是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直观体现,是数学中函数y=f(x)的图象的具体应用。任何一个图象都不是物理运动的轨迹,只能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一些基本的技能不熟练,差错很多
基本的技能主要指的是实验操作技能,即动手能力。虽然高考物理中只有笔试,无法直接考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只能间接的在试卷上考查,但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操作,才能答好此类题。例如电学实验中的实物连线题,即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尤其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器接法和限流接法,同学们很容易接错,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怎样接。再有线头不接在线柱上,而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或接在导线中间,这都是基本的技能不熟练,纸上谈兵造成的。
六.不会对课本中所介绍的常用器材或仪表进行读数
课本中所介绍的要求会读数的器材或仪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表、秒表等。这些器材或仪表都是要求会熟练读数的。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弄不清精确度;不知道哪些需要估读,哪些不需要估读;估读到哪一位;不考虑零误差;没看清量程;弄不清读数结果的单位。
七.概念意识淡薄
对概念把握不准,从而导致解题出错。
例:如图示,某个力F=10N,作用于半径为R=1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保持在任何时刻均与作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做的总功为( )
A.0JB.20πJ C.10J D.20J
[错解]:根据功的公式W=FSVcosθ,转动一周力的作用点的位移S为零,所以力F做的总功为零.故选A.
[正解]:根据微元法.既然任何一个时刻力F的方向与v的方向保持一致,那么我们把圆周分成无数多个级小的部分,每个部位移分别为S1、S2、S3、......,那么经过每小段圆周力F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做功分别为FS1、FS2、FS3、......。因此总功W=F(S1+S2+S3+......)=F×2π×1=20(J)。
[错误分析]:公式W=FSVcosθ要求F为恒力或这个过程的平均作用力,因此此题不能直接用此公式求解。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功的概念和公式的适用条件。
八.抓不住题目要害,特别是长题目
有些题目文字叙述冗长,有用的信息和无用的信息混杂,使解题者摸不着头脑,很难抓住题目的要害。这时我们必须反复阅读,找出文字叙述中的关键词,大刀阔斧的削去一些屏蔽思维的枝节内,从而在知识结构中清晰的呈现出题的主干,使看似复杂的问题简明化。
关键词:错误原因分析
同学们在解高中物理习题时,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本人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在这里提出来,望同学们加以注意,以求共同提高。
一. 弄不清楚基本最典型的物理过程。
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了很多最基本最典型的物理过程,例如匀变速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车启动过程,碰撞过程,电磁振荡等等基本的物理过程。我们只有把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彻底的搞清楚,公式能熟练的应用,做题才不会出错误,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 没有树立起一些最重要得科学观念。
我们通过学习物理,就要树立起一些科学得观念,用科学得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凭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和所谓“感觉”,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错觉”。我们要知道,在科学面前,我们来不得半点马虎。
三. 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知识懂得很少,不懂得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物理是一门研究规律的学科,我们身边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我们要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生活现象,懂得现象背后的规律,以及规律支配下出现的现象。
例:许多农村在电网改造之前,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电灯炮就会变暗,甚至许多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用所学知识解释此现象。
好多同学看到此题后,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和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许多错误答案,例如认为电力供应不足等,如果我们把所学的闭合电路动态分析得知识和此实际联系起来,就迎刃而解了。即用电器都是并联的,晚上七、八点钟用电高峰时,并联的用电器会增多,会使并联总电阻减小,从而使全电路的总电阻减小,使干路中电流增加,因电网该造前电线的电阻较大,因而电线上压很大,用户得到的电压就降低了,以致使灯炮变暗,许多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类似例子还很多,例如,晚上在只有日光灯照射下的转动的电扇,当电扇的转速变化时,我们会发现扇叶时而正转,时而静止,时而倒转,我们在从高处向下跳着地时双腿总要弯曲,载重机动车爬坡时总要减速等等,只要我们多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用正确的物理知识进行思考就会少出错误。
四.看不懂或不理解最基本图象的物理意义
我们高中所学过的最基本的图象主要有s—t图,v—t图,U—I图,i—t图,振动图象,波动图象,共振曲线等等。这些图象的物理意义都是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直观体现,是数学中函数y=f(x)的图象的具体应用。任何一个图象都不是物理运动的轨迹,只能表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一些基本的技能不熟练,差错很多
基本的技能主要指的是实验操作技能,即动手能力。虽然高考物理中只有笔试,无法直接考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只能间接的在试卷上考查,但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操作,才能答好此类题。例如电学实验中的实物连线题,即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尤其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器接法和限流接法,同学们很容易接错,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怎样接。再有线头不接在线柱上,而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或接在导线中间,这都是基本的技能不熟练,纸上谈兵造成的。
六.不会对课本中所介绍的常用器材或仪表进行读数
课本中所介绍的要求会读数的器材或仪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表、秒表等。这些器材或仪表都是要求会熟练读数的。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弄不清精确度;不知道哪些需要估读,哪些不需要估读;估读到哪一位;不考虑零误差;没看清量程;弄不清读数结果的单位。
七.概念意识淡薄
对概念把握不准,从而导致解题出错。
例:如图示,某个力F=10N,作用于半径为R=1m的转盘的边缘上,力的大小保持不变,但方向保持在任何时刻均与作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则转动一周,这个力做的总功为( )
A.0JB.20πJ C.10J D.20J
[错解]:根据功的公式W=FSVcosθ,转动一周力的作用点的位移S为零,所以力F做的总功为零.故选A.
[正解]:根据微元法.既然任何一个时刻力F的方向与v的方向保持一致,那么我们把圆周分成无数多个级小的部分,每个部位移分别为S1、S2、S3、......,那么经过每小段圆周力F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做功分别为FS1、FS2、FS3、......。因此总功W=F(S1+S2+S3+......)=F×2π×1=20(J)。
[错误分析]:公式W=FSVcosθ要求F为恒力或这个过程的平均作用力,因此此题不能直接用此公式求解。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功的概念和公式的适用条件。
八.抓不住题目要害,特别是长题目
有些题目文字叙述冗长,有用的信息和无用的信息混杂,使解题者摸不着头脑,很难抓住题目的要害。这时我们必须反复阅读,找出文字叙述中的关键词,大刀阔斧的削去一些屏蔽思维的枝节内,从而在知识结构中清晰的呈现出题的主干,使看似复杂的问题简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