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诽谤刑民界分的困境与应对

来源 :学术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诽谤行为既可能构成民事侵权又可能涉嫌犯罪,合理界分诽谤侵权行为与诽谤犯罪行为是理论与实践的难点。我国网络诽谤行为刑民界分困难存在于刑法解释立场的不稳定、公民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关系间价值失衡以及诽谤罪亲告罪之诉讼特性等诸多方面。基于此,司法人员应该坚持实质解释的立场从网络诽谤的行为样态、行为主体以及情节的认定标准三个方面确立网络诽谤行为的刑民界分的可行标准,从而对网络诽谤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制,在保护公民的名誉权的同时保持刑法谦抑。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代的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强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进行合作交流、相互促进。因此生物教学理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创造和谐、宽松、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气氛,使生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促使学生主动地去筛选、获取信息,养成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 交流展示 生物课堂  我们的学生在教师以权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自我革命,作风建设经历了初步确立、巩固发展、丰富完善、守正创新的过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作风,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之以恒发扬党的优良作
互联网企业能否及时向政府报送决策所需数据,是表征我国国家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关键环节。我国虽已形成初步的制度框架,但实践中还普遍存在企业怠于履行法定报送义务的情形。报送范围缺乏精确界定、报送义务主体模糊、报送程序不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缺少企业补偿机制等问题,阻碍了国家治理中数据共享的实现。应通过编制信息报送清单、明确报送主体义务、建立补偿机制、加强数据安全保障、构建企业协助补偿机制等方式,完善我国数据报送的法律制度,促进企政间数据共享,推进国家治理智能化、法治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