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为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中较为重要的授课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做较为合适的设计。教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课件,可以通过图片、文献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通过介绍希腊辉煌的文化成就引出本课学习主题,而后通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
总体上看,通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本节课基本上可以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介绍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及其对希腊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上升到地理、历史、政治三学科知识点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但是反思此课,还是有很多缺陷和遗憾。
在开始授课时,通过希腊文化的成就、影响谈起,展示了几幅与奥林匹亚相关的图片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第一节内容中希望能通过展示希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解决以下问题: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古希腊的地形地貌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3、古希腊的气候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展示图片之前,提前向学生提出以上问题,让他们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本课知识、反思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所设计的问题,分别从本课的整体角度、从新角度重新整合本课知识、反思学习过程、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发言,并做了相应的归纳。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和教学内容量的加大,这种较为活跃的学习气氛渐渐的淡下来,慢慢的课堂一度出现沉闷的现象。
课后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简单的考虑到“怎样教”,而忽略“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简单的把学生加进事先编好的程序中,师生间简单的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并渐渐的对这种简单的问答失去兴趣。
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后认真思考反思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较为宽裕的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思维也将变得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根据课堂教学的展开和课堂反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课前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是今后应该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挂在口头上。
通过这堂课,本人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课堂上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第二,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上课前,老师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的程度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第三,在授课中要逐渐渗透练习,命题趋势等。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解题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第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行课改以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相应的推进。但是改革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例如,由于新的课标准刚刚实施,对历史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知识同时写在了一本书里,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不能将知识相互间融合从而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下一步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历史知识时间连贯性很强,而新教材却似乎在有意无意的淡化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连贯性。
此外,新课改下,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要求在逐渐提高,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自主探究能力等。评课时互动环节甚至被偏激的定性为上课是否成功的唯一评价标准。但是这些又与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量的课堂教学内容等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这些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困惑重重,举棋不定。
但是,我们也深知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与其哀哀怨怨,反复抱怨存在的问题,不如以挑战转为机遇,放开思维,在摸索中大胆预想,小心实践。在课改工作中鼓足不断创新,踏实肯干,在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推动课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通过介绍希腊辉煌的文化成就引出本课学习主题,而后通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
总体上看,通过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本节课基本上可以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通过介绍希腊的地理环境以及其对希腊政治建设所产生的影响,上升到地理、历史、政治三学科知识点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但是反思此课,还是有很多缺陷和遗憾。
在开始授课时,通过希腊文化的成就、影响谈起,展示了几幅与奥林匹亚相关的图片以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第一节内容中希望能通过展示希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解决以下问题: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古希腊的地形地貌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对古希腊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3、古希腊的气候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展示图片之前,提前向学生提出以上问题,让他们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思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本课知识、反思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所设计的问题,分别从本课的整体角度、从新角度重新整合本课知识、反思学习过程、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发言,并做了相应的归纳。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和教学内容量的加大,这种较为活跃的学习气氛渐渐的淡下来,慢慢的课堂一度出现沉闷的现象。
课后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简单的考虑到“怎样教”,而忽略“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简单的把学生加进事先编好的程序中,师生间简单的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并渐渐的对这种简单的问答失去兴趣。
对于这种情况,在课后认真思考反思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较为宽裕的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思维也将变得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根据课堂教学的展开和课堂反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课前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是今后应该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挂在口头上。
通过这堂课,本人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课堂上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第二,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上课前,老师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的程度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第三,在授课中要逐渐渗透练习,命题趋势等。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解题方法,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第四,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行课改以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相应的推进。但是改革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例如,由于新的课标准刚刚实施,对历史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知识同时写在了一本书里,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不能将知识相互间融合从而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下一步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历史知识时间连贯性很强,而新教材却似乎在有意无意的淡化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连贯性。
此外,新课改下,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要求在逐渐提高,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自主探究能力等。评课时互动环节甚至被偏激的定性为上课是否成功的唯一评价标准。但是这些又与有限的课堂时间,大量的课堂教学内容等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这些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困惑重重,举棋不定。
但是,我们也深知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与其哀哀怨怨,反复抱怨存在的问题,不如以挑战转为机遇,放开思维,在摸索中大胆预想,小心实践。在课改工作中鼓足不断创新,踏实肯干,在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推动课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