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特别是对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实现现代化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现代化问题,对当今的中国来说,实践的需要远远大于理论意义。
正是因为在实践需要的推动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对现代化理论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代化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但客观地讲,无论是政府界,还是学术界,都把现代化作了庸俗化的、表面化,甚至于是欧美化的理解。这样理解的结果就使得人们习惯于单纯地从物质层面考虑现代化问题,甚至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根本特征。这样来理解现代化,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按照这样的标准,不少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对于其他欠现代化的国家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模仿那些业已现代化了的西方国家即可。这样发展下去的必然逻辑就是限制了全人类共同探索未来美好发展道路的积极性,人为地窒息了人类思想的生机和活力。有鉴于此,程美东博士在其所著《现代化之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富有新意的见解。从宏观上来看,我觉得该书至少有两大创新之处,值得学术界的重视:
第一,对现代化的含义作了全新的规定。该书认为: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人类信奉科学至上主义价值观所经历的阶段,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科学至上主义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现代化既非漫无边际的过程,也不是人类已经实现了的或很快就能实现的目标。该书以这个基本的定义为前提,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20年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提升,给出了最近2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的基本定位: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就是处在转型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中国在此阶段第一次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世界现代化浪潮的行列之中,并根据国内外的客观形势变化主动探索、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科学至上主义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浓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历史画上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者还依据其对现代化的独特定义,特别地强调指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地实现现代化,世界各国都在以快慢不一的速度进行着现代化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中国目前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纳入到改革开放总体成果的大局中来加以辩证考虑,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横加指责,尤其是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提出了独特的研究现代化实践的框架体系。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而社会的内容则是包罗万象、异常丰富的。但是,人们在研究现代化问题时不可能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抽象出来加以阐述,而只能抓住一些大的方面、尽可能近似全面地进行。过去,人们在研究现代化问题时,一般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而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展开;也有些人在此外增加了工业化、人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这样的研究视野是不宽的,其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也大大地减少了。程美东博士在吸收了学术界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化、社会整合体系、人民生存方式、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六个方面作为研究现代化问题的根本切入点,既抓住了社会生活的重点内容,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研究领域,体现了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
通读全书,我感觉到作者的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善于创新,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该书的语言文字也很见功夫,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该书仅用较小的篇幅便将之论述的井然有序、伸缩自如。当然,由于该书的选题太大,虽然作者下了很大的工夫力求全面而深入,某些章节依然留给人们内容不够丰富、论述不够彻底的感觉,使人觉得意犹未尽,比如关于文化发展状况的那一章。
相信该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现代化问题,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中国社会整合体系的重建,有助于构建新的全面协调发展观,从而有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正是因为在实践需要的推动下,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都对现代化理论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代化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但客观地讲,无论是政府界,还是学术界,都把现代化作了庸俗化的、表面化,甚至于是欧美化的理解。这样理解的结果就使得人们习惯于单纯地从物质层面考虑现代化问题,甚至把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根本特征。这样来理解现代化,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按照这样的标准,不少西方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对于其他欠现代化的国家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模仿那些业已现代化了的西方国家即可。这样发展下去的必然逻辑就是限制了全人类共同探索未来美好发展道路的积极性,人为地窒息了人类思想的生机和活力。有鉴于此,程美东博士在其所著《现代化之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有关理论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富有新意的见解。从宏观上来看,我觉得该书至少有两大创新之处,值得学术界的重视:
第一,对现代化的含义作了全新的规定。该书认为: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人类信奉科学至上主义价值观所经历的阶段,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科学至上主义成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现代化既非漫无边际的过程,也不是人类已经实现了的或很快就能实现的目标。该书以这个基本的定义为前提,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改革开放20年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提升,给出了最近20年中国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的基本定位: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就是处在转型时期。其重要标志就是中国在此阶段第一次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世界现代化浪潮的行列之中,并根据国内外的客观形势变化主动探索、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科学至上主义的价值观念越来越浓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历史画上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者还依据其对现代化的独特定义,特别地强调指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真正地实现现代化,世界各国都在以快慢不一的速度进行着现代化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中国目前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纳入到改革开放总体成果的大局中来加以辩证考虑,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横加指责,尤其是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提出了独特的研究现代化实践的框架体系。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而社会的内容则是包罗万象、异常丰富的。但是,人们在研究现代化问题时不可能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抽象出来加以阐述,而只能抓住一些大的方面、尽可能近似全面地进行。过去,人们在研究现代化问题时,一般都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而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展开;也有些人在此外增加了工业化、人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这样的研究视野是不宽的,其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也大大地减少了。程美东博士在吸收了学术界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城市化、社会整合体系、人民生存方式、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六个方面作为研究现代化问题的根本切入点,既抓住了社会生活的重点内容,又最大限度地拓宽了研究领域,体现了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
通读全书,我感觉到作者的理论功底比较扎实,善于创新,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该书的语言文字也很见功夫,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该书仅用较小的篇幅便将之论述的井然有序、伸缩自如。当然,由于该书的选题太大,虽然作者下了很大的工夫力求全面而深入,某些章节依然留给人们内容不够丰富、论述不够彻底的感觉,使人觉得意犹未尽,比如关于文化发展状况的那一章。
相信该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现代化问题,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中国社会整合体系的重建,有助于构建新的全面协调发展观,从而有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解读中国的现代化问题。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