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变化,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此背景下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新颖独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成为如今一个新的教学潮流与趋势。本文将以问题导向教学法为切入点,从“结合实际教学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组合作增加课堂互动”“注意学生的问题生成”三方面出发来研究初中数学的有效进行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互动;生成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一度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到新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应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方式。
一、结合实际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建新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实际上,教师应充分结合相关的数学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优化,促使学生投入数学情境中。如此一来,教师通过有效的备课可以在课堂中迅速构建问题情境,利用一定的问题导入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所以说在课堂中数学教师应发挥问题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向,让学生自主投入问题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中的“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对学生问到:你们相信吗?将一张足够大的纸折叠二十七次,就会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此时,大部分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表示不可能。于是,笔者继续说道:“既然你们都不相信,不妨亲自动手试一试。”接着,学生便纷纷拿出纸来验证这一猜想。在这一问题探究情境中,学生发现一张纸最多对折7次或8次就折不动了。于是,笔者这样引导:理论上一张纸是不可能对折27次的,那我们不妨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一猜想,假设一张纸厚约0.1厘米,对折27次是多少米?如此,通过在数学课堂中结合趣味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小组合作增加课堂互动
数学教师在运用一定的问题教学法时,除了要提出适当问题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小组合作,增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发生思维上的碰撞,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问题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可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课堂,有效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数学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人格特点将其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增加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笔者先引导学生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了两种只有一个角相等以及只有一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并问学生它们全等吗。很显然,学生齐声说道:“不全等!”于是,笔者又问:那么,要使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才会全等?接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量一量,通过合作来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笔者提供适时的指导,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注意學生的问题生成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而且好奇爱问是学生的天性,数学教师要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这一天性,强化他们的提问动机。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注重多引导和点拨学生思考、探究、善问,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也是生成问题的过程。那么数学课堂就不再只是形式,而是落到实处,能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生的问题产生,有效指导学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与提高。
例如,教师应及时表扬那些在数学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并于他们的期末评价中给予适当的加分,通过表扬和总评加分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其他同学解答,如果其他同学答不出来,还可以增强提出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认为自己提的问题有水平,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探究出更多的疑点。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了数学教学或与课堂无关,也不要打击责骂学生,相反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认真聆听,以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这也就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并逐渐培养其善问的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个性化及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贤.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20):174.
[2]刘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241.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互动;生成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一度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为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到新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应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方式。
一、结合实际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建新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采用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实际上,教师应充分结合相关的数学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优化,促使学生投入数学情境中。如此一来,教师通过有效的备课可以在课堂中迅速构建问题情境,利用一定的问题导入就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所以说在课堂中数学教师应发挥问题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向,让学生自主投入问题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中的“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对学生问到:你们相信吗?将一张足够大的纸折叠二十七次,就会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此时,大部分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表示不可能。于是,笔者继续说道:“既然你们都不相信,不妨亲自动手试一试。”接着,学生便纷纷拿出纸来验证这一猜想。在这一问题探究情境中,学生发现一张纸最多对折7次或8次就折不动了。于是,笔者这样引导:理论上一张纸是不可能对折27次的,那我们不妨通过计算来验证这一猜想,假设一张纸厚约0.1厘米,对折27次是多少米?如此,通过在数学课堂中结合趣味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小组合作增加课堂互动
数学教师在运用一定的问题教学法时,除了要提出适当问题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小组合作,增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发生思维上的碰撞,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问题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可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课堂,有效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数学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人格特点将其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增加学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笔者先引导学生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了两种只有一个角相等以及只有一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并问学生它们全等吗。很显然,学生齐声说道:“不全等!”于是,笔者又问:那么,要使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才会全等?接着,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画,量一量,通过合作来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笔者提供适时的指导,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注意學生的问题生成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样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而且好奇爱问是学生的天性,数学教师要注意要保护学生的这一天性,强化他们的提问动机。如果初中数学教师注重多引导和点拨学生思考、探究、善问,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也是生成问题的过程。那么数学课堂就不再只是形式,而是落到实处,能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说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生的问题产生,有效指导学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与提高。
例如,教师应及时表扬那些在数学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并于他们的期末评价中给予适当的加分,通过表扬和总评加分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其他同学解答,如果其他同学答不出来,还可以增强提出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认为自己提的问题有水平,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探究出更多的疑点。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了数学教学或与课堂无关,也不要打击责骂学生,相反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认真聆听,以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这也就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并逐渐培养其善问的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培养个性化及创新型的人才,教师就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振贤.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20):174.
[2]刘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