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情育人,把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构建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情感沟通;情感反映
  
   1.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情感不可或缺
  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语文教学,正是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的实践过程,且这一逻辑顺序也和形成学生语文思想观点的过程相吻合。从知升华为信,再将其外化为行的过程正是情感,感染性和情境性是其特性。假如教师将人的情感规律应用于日常教学,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基础,因势利导,融入真善美的情感因素,努力营造融洽及亲切的乐学情景和教学氛围,则教师动情,学生动容,则会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1.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到:“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其最终目的。语文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一项任务,则是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教育对象不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观、人生观时掺杂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尤其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情感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因历史、社会及年龄等诸多因素,消极情感也占据固定的比例。所以,要达到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传授三者到的统一,培养合格的多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语文教学必须以情感作为依靠,通过饱满的热情营造积极的氛围,摒弃消极情感,培养、激发高尚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情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2.实施情感教育的方式
  2.1以自身情感去陶冶学生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会因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努力将它学好。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收到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情感,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第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实践证明,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与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以教材情感去教育学生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很优美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去教育感染学生。学习《岳阳楼记》,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迁客骚人在面对“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时的或悲或喜的情绪心境,以及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要让学生走进鲁迅儿时那充满种种奇幻浪漫色彩的乐园,在百草园的皂荚树下,石井栏边,菜畦、桑椹旁,尽情感受儿童的独有乐趣和天真;学习《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让学生体会两位作者在同遭贬滴下寄情于山水万物的豁达与冷静之情;学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深切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2.3以氛围情感去呼唤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例如:我在教《生命的意义》一课时,讲述一段发生在贵州风景区的动人故事,那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上正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时,缆车忽然间离开了缆绳,急速地坠落,14名乘客不幸遇难。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此时,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听歌曲时,教室一片寂然。然后,在音乐声中,我开始提问:“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我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激励学生不断的上进,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峰.论中学语文课程中古代山水散文的现代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10).
  [2]李娟.宁鸿彬中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经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10).
其他文献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需要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注重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同时,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不同看法与独特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主体意识.
影视及表演艺术专业的校园综合实训,涉及影视类、表演类各相关专业,相互配合环节多,过程复杂。受制于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需要在制度上予以明确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必
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对于《公差与配合》课程的教学经历,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内容摘要:本研究以2014-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为语料,对比分析增强语使用的异同。研究发现:(1)2014-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中增强语的使用频率总体高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增强语的使用;(2)2014-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都很少使用名词类的增强语,都倾向较多地使用认知形容词和副词类的增强语;(3)2014-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量使用情态动词
【摘 要】在近年来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越来越注重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体验更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数学课程,要求我们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
内容摘要:科举是男权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女性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受到科举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熏染,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在科举社会中女性由被动的状态到女性与科举相互影响,再到女性主体意识价值观大幅提升,这表明了在两者的关系中,女性自我价值观的逐渐显现发展,这是长久受到约束女性的解放自我的诉求,是封建社会衰落和新社会新时期萌芽发展的象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界人士在不断探索中也开始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注重能动性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学生成为了主体. 本文主要讲解了小学数学中如
【摘 要】本文对快乐学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挖掘知识内容美,强化基本功训练,磨练意志,增强成就感是进入快乐学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快乐;学习;体会    快乐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是至高境界,作者一直致力于倡导并实践着快乐学习,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中感受快乐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独立、静止的过程,而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
内容摘要:镇江唐代诗学家殷璠开元天宝年间编纂的《河岳英灵集》为“唐人选唐诗”中的精品,其体现的选诗理念具有“兼容并蓄”的独特性,通过对其选诗理念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揭示其具有发掘镇江文化、推动中国诗歌理论发展以及引导唐人诗歌朝着积极健康方向前进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镇江 殷璠 诗学理念 《河岳英灵集》  殷璠,镇江丹阳人,唐代著名诗学家。开元天宝年间,殷璠编纂《河岳英灵集》,坦言“常愿删略群
内容摘要:奥尔多·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和作家,其《沙乡年鉴》一书以生态中心主义和整体主义思想启迪着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其中蕴含的尊重生命、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奥尔多·利奥波德 生态中心主义 道德责任  一.《沙乡年鉴》的创作背景  19世纪,奥尔多·利奥波德生于1887年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德裔家庭,1909年在耶鲁大学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