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新四军三师八旅旅长田守尧,在与日寇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牺牲时他年仅28岁。
击溃敌人保卫了瓦窑堡
田守尧,1915年出生在安徽六安县新安区田墩村的一个佃农家庭,他自小给地主放牛,在饥饿和穷困中度过了童年。1929年秋,六安爆发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次年,田家分得了土地房屋,这对田守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30年4月他参加六安八区四乡少年先锋队,开始投入革命的洪流。
1931年5月2日,田守尧所在的少年先锋队200余人参加了新安集农民暴动,同年12月田守尧和20余名少先队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田守尧被分配在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二营通讯班,参加了鄂豫皖反“围剿”斗争。1932年冬他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班长提升为排长。在此后的战斗中,田守尧英勇顽强,多次负伤,1934年10月任军部交通队指导员。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何家冲出发踏上了长征之途。红军二十五军行至陕南庾家河地区(今丹凤县)击溃国民党庞炳勋等部,战后田守尧升任二三三团二营营长。
长征途中,根据斗争的需要,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1935年4月在陕西葛牌镇召开省委扩大会,改选了省委,田守尧当选为省委常委,参加创建巩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为策应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红二十五军除留少部分部队就地坚持游击斗争,主力继续西征。行至甘肃泾川河,遭遇国民党马鸿逵部,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英勇捐躯。田守尧率二二三团二营与马鸿逵的三十五团展开殊死搏斗,击毙敌团长马开基,掩护全军安全渡过泾川河,创造了红军一个步兵营歼灭一个骑兵团的范例。同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长兼参谋长,下辖七十三、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4个师,田守尧任七十八师师长。
随后,田守尧率部先后参加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10月下旬,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11月3日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在毛泽东和彭德怀亲自指挥下,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全歼东北军一O九师和一〇六师一个团,取得直罗镇大捷。田守尧歼敌有功,11月30日田守尧等参加了党中央在杨家岭召开的祝捷大会。12月,刘志丹任北路军总指挥,宋任穷任政委,率领田守尧的七十八师和军委骑兵团,在横山、响水堡一带,击溃国民党的袭扰,保卫了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兼)准备东渡黄河,进军山西。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田守尧指挥的七十八师为第二梯队,3月19日,他率七十八师配合七十五师攻占文水县城,掩护军团机关安全渡过黄河。从3月18日至4月14日,七十八师远出晋西北,转战于介休、汶水、汾阳等13个县境,行程一千余里,歼敌两个团,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东征胜利后,田守尧又参加了西征,回师途中,他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攻克安边、盐池两县城,受到彭德怀的嘉奖。此后田守尧赴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西安事变后结业归队。
平型关大战中身先士卒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9月25日,红十五军团在陕西三元县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原来四个师缩编为六八八团和六八七团,田守尧任六八七团副团长。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奉命赶往平型关设伏。在三四四旅部分部队因洪水阻隔未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田守尧率领六八七团协同友军,先敌赶至平型关,并占领蔡家峪至韩家湾一带阵地。在一一五师统一指挥下,负责断敌退路和阻敌援军的任务。当位于伏击圈尾部的田守尧见日军全部通过蔡家峪,大半部分钻进小寨村的峡沟时,他抓住战机及时下令,开始攻击,在他的指挥下六八七团三营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山沟里立即响起了炸豆般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八路军震耳的喊杀声。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乱了日军二十一旅团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队的行军序列。趁敌混乱,田守尧带领部队冲向敌人,分割包围,与敌人展开近距离搏斗。在平型关战斗的关键争夺制高点老爷庙的战斗中,六八七团二营及时投入战斗,有力地支援了六八六团,保证了争夺战的胜利。战斗打响后,田守尧在率领冲下道沟的六八七团二营向西攻击时,被日军机枪扫射中弹负伤。他不顾伤痛,躺在担架上仍坚持指挥战斗。战后八路军总部代参谋长左权来电表彰田守尧,电文为:“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在平型关大战中果断机动,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身负重伤。”
1938年2月,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和参谋长兰国清变节叛逃,田守尧和吴信泉与叛逃分子坚决斗争,3月朱德来该团整顿,任命田守尧为六八七团团长。田守尧和政委吴信泉对该团干部战士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部队的军政素质大大提高。面对日寇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围攻,4月下旬,田守尧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在张店阻击战中,田守尧率军占领高平、长子县间张店公路东侧文王庄和公路西侧之高地,担负截击公路西段日寇退路的任务。他指挥部队,勇猛作战,出色完成了阻击任务。
1939年7月田守尧任第三四四旅副旅长。1939年10月田守尧第二次被派往延安学习。学习期间于1940年4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二旅旅长。据开国少将谢振华回忆,1940年7月,马列学院毕业后,中央组织部决定派100多名干部到华中敌后开展工作。离开延安前,毛泽东亲自找田守尧与谢振华谈话。谈话中毛泽东再三叮嘱“到敌后发动群众,要讲策略,发展统一战线,团结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爱国力量,共同坚持抗战”。1940年6月7日,他们一行离开延安。在西安他们化装成中央军校学员,着国民党军服,田守尧佩戴少将军衔,谢振华佩戴上校军衔。这样,他们终于顺利通过封锁,经开封、洛阳到达皖北与先期到达的黄克诚部会合。 到达华中进入皖北后,原部队改为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田守尧被任命为支队司令。在黄克诚的率领下东进,与彭明治的苏鲁皖抗日支队穿越运河、盐河日军封锁线,进入苏北,配合新四军攻克曹甸、车桥等地,掌握了苏北抗日战场的主动权。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东进抗日,增援新四军,发展华中,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下令将携带的文件销毁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二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田守尧仍任旅长同时兼苏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旅辖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3个团,担负盐城以北灌云、涟东、淮安以东地区抗日、打伪和反顽的任务。田守尧率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通过多次组织打击海盗、土匪、伪军和封建会道门的战斗,安定了民心,提高了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取得群众的支持。他成功地指挥了郑潭口和响水口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淮安大胡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该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的八十二烈士以及荣获“百战百胜第三营”荣誉称号的二十二团三营,都是这一时期该部涌现的杰出抗日英雄群体。对于英勇牺牲的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田守尧高度评价说:“英勇的二连指战员,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1943年春,日寇纠集一万余人,对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重点扫荡。此时,中共中央为迎接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抽调以三师参谋长彭雄和八旅旅长田守尧分别为正副队长的51人的干部队赴延安学习。3月16日,他们化装乘商船从盐河口起航,计划绕过连云港敌据点,在江苏赣榆柘汪口上岸。次日拂晓,突遭停风,船停在连云港以东海面,被日军巡逻艇发现。在彭雄的指挥下,新四军将士将登船检查的敌军推落海中,并甩出手榴弹,将汽艇上的敌人炸得人仰马翻。敌军见势不妙,掉头回驶三四百米,向干部队乘坐的木船疯狂扫射。面对敌人的铁甲机枪,英勇的新四军将士依托木船短枪,孤悬海上,与敌顽强战斗,迫使敌人始终不敢靠近。在彭雄重伤后,上船后一直晕船的田守尧指挥干部队继续战斗。战斗持续至下午3时许,枪声沉寂,敌军以为新四军失去战斗力,遂将汽艇驶近,突遭连续射击,伤亡惨重,仓皇向连云港方向逃去。起风后,当干部队准备扬帆航行时,敌军派出的三艘汽艇又追赶过来。在此危急关头,田守尧下令将携带的文件销毁,大家互相鼓励,做出决死的准备。他们且行且打,在离目的地还有五六十里的情况下,面对敌艇的围打,田守尧果断指挥靠岸。当船搁浅在海滩时,田守尧不畏敌人的扫射,不顾猛涨的潮水,带着众人涉水上岸,他不幸被海水吞没。和他同时牺牲的还有他的妻子陈洛涟。
陈洛涟,出生于温州乐清的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抗日战争开始后,在温州中学上学的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1938年12月,她背着家庭,带着妹妹和其他同学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任参谋。皖南事变后来到苏北,任阜东县妇救会主任、区委书记等职。在海战最激烈的关键时刻,负了伤的陈洛涟按着伤口高呼:“到了我们最后为革命牺牲的时候了。”牺牲时陈洛涟年仅23岁。
在这次著名的小沙东海战中,田守尧和彭雄等十余人壮烈殉职,他们的遗体由八路军滨海军区独立团安葬在赣榆县抗日山。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田守尧等英勇牺牲的消息及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同志们所写的悼念文章。同年9月,盐阜区人民怀着悲愤和敬仰的心情在阜宁芦蒲为他们修建了雄伟壮观的纪念碑。
击溃敌人保卫了瓦窑堡
田守尧,1915年出生在安徽六安县新安区田墩村的一个佃农家庭,他自小给地主放牛,在饥饿和穷困中度过了童年。1929年秋,六安爆发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暴动,次年,田家分得了土地房屋,这对田守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30年4月他参加六安八区四乡少年先锋队,开始投入革命的洪流。
1931年5月2日,田守尧所在的少年先锋队200余人参加了新安集农民暴动,同年12月田守尧和20余名少先队员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田守尧被分配在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二营通讯班,参加了鄂豫皖反“围剿”斗争。1932年冬他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班长提升为排长。在此后的战斗中,田守尧英勇顽强,多次负伤,1934年10月任军部交通队指导员。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河南省罗山何家冲出发踏上了长征之途。红军二十五军行至陕南庾家河地区(今丹凤县)击溃国民党庞炳勋等部,战后田守尧升任二三三团二营营长。
长征途中,根据斗争的需要,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1935年4月在陕西葛牌镇召开省委扩大会,改选了省委,田守尧当选为省委常委,参加创建巩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为策应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红二十五军除留少部分部队就地坚持游击斗争,主力继续西征。行至甘肃泾川河,遭遇国民党马鸿逵部,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英勇捐躯。田守尧率二二三团二营与马鸿逵的三十五团展开殊死搏斗,击毙敌团长马开基,掩护全军安全渡过泾川河,创造了红军一个步兵营歼灭一个骑兵团的范例。同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长兼参谋长,下辖七十三、七十五、七十八、八十一4个师,田守尧任七十八师师长。
随后,田守尧率部先后参加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10月下旬,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11月3日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在毛泽东和彭德怀亲自指挥下,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全歼东北军一O九师和一〇六师一个团,取得直罗镇大捷。田守尧歼敌有功,11月30日田守尧等参加了党中央在杨家岭召开的祝捷大会。12月,刘志丹任北路军总指挥,宋任穷任政委,率领田守尧的七十八师和军委骑兵团,在横山、响水堡一带,击溃国民党的袭扰,保卫了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
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兼)准备东渡黄河,进军山西。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田守尧指挥的七十八师为第二梯队,3月19日,他率七十八师配合七十五师攻占文水县城,掩护军团机关安全渡过黄河。从3月18日至4月14日,七十八师远出晋西北,转战于介休、汶水、汾阳等13个县境,行程一千余里,歼敌两个团,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东征胜利后,田守尧又参加了西征,回师途中,他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攻克安边、盐池两县城,受到彭德怀的嘉奖。此后田守尧赴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西安事变后结业归队。
平型关大战中身先士卒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9月25日,红十五军团在陕西三元县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原来四个师缩编为六八八团和六八七团,田守尧任六八七团副团长。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奉命赶往平型关设伏。在三四四旅部分部队因洪水阻隔未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田守尧率领六八七团协同友军,先敌赶至平型关,并占领蔡家峪至韩家湾一带阵地。在一一五师统一指挥下,负责断敌退路和阻敌援军的任务。当位于伏击圈尾部的田守尧见日军全部通过蔡家峪,大半部分钻进小寨村的峡沟时,他抓住战机及时下令,开始攻击,在他的指挥下六八七团三营九连副连长郭春林打响了第一枪,随后山沟里立即响起了炸豆般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八路军震耳的喊杀声。突如其来的袭击打乱了日军二十一旅团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队的行军序列。趁敌混乱,田守尧带领部队冲向敌人,分割包围,与敌人展开近距离搏斗。在平型关战斗的关键争夺制高点老爷庙的战斗中,六八七团二营及时投入战斗,有力地支援了六八六团,保证了争夺战的胜利。战斗打响后,田守尧在率领冲下道沟的六八七团二营向西攻击时,被日军机枪扫射中弹负伤。他不顾伤痛,躺在担架上仍坚持指挥战斗。战后八路军总部代参谋长左权来电表彰田守尧,电文为:“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在平型关大战中果断机动,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身负重伤。”
1938年2月,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和参谋长兰国清变节叛逃,田守尧和吴信泉与叛逃分子坚决斗争,3月朱德来该团整顿,任命田守尧为六八七团团长。田守尧和政委吴信泉对该团干部战士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部队的军政素质大大提高。面对日寇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围攻,4月下旬,田守尧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在张店阻击战中,田守尧率军占领高平、长子县间张店公路东侧文王庄和公路西侧之高地,担负截击公路西段日寇退路的任务。他指挥部队,勇猛作战,出色完成了阻击任务。
1939年7月田守尧任第三四四旅副旅长。1939年10月田守尧第二次被派往延安学习。学习期间于1940年4月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二旅旅长。据开国少将谢振华回忆,1940年7月,马列学院毕业后,中央组织部决定派100多名干部到华中敌后开展工作。离开延安前,毛泽东亲自找田守尧与谢振华谈话。谈话中毛泽东再三叮嘱“到敌后发动群众,要讲策略,发展统一战线,团结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爱国力量,共同坚持抗战”。1940年6月7日,他们一行离开延安。在西安他们化装成中央军校学员,着国民党军服,田守尧佩戴少将军衔,谢振华佩戴上校军衔。这样,他们终于顺利通过封锁,经开封、洛阳到达皖北与先期到达的黄克诚部会合。 到达华中进入皖北后,原部队改为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田守尧被任命为支队司令。在黄克诚的率领下东进,与彭明治的苏鲁皖抗日支队穿越运河、盐河日军封锁线,进入苏北,配合新四军攻克曹甸、车桥等地,掌握了苏北抗日战场的主动权。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东进抗日,增援新四军,发展华中,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下令将携带的文件销毁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二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田守尧仍任旅长同时兼苏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八旅辖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3个团,担负盐城以北灌云、涟东、淮安以东地区抗日、打伪和反顽的任务。田守尧率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通过多次组织打击海盗、土匪、伪军和封建会道门的战斗,安定了民心,提高了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取得群众的支持。他成功地指挥了郑潭口和响水口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淮安大胡庄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该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的八十二烈士以及荣获“百战百胜第三营”荣誉称号的二十二团三营,都是这一时期该部涌现的杰出抗日英雄群体。对于英勇牺牲的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田守尧高度评价说:“英勇的二连指战员,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1943年春,日寇纠集一万余人,对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重点扫荡。此时,中共中央为迎接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抽调以三师参谋长彭雄和八旅旅长田守尧分别为正副队长的51人的干部队赴延安学习。3月16日,他们化装乘商船从盐河口起航,计划绕过连云港敌据点,在江苏赣榆柘汪口上岸。次日拂晓,突遭停风,船停在连云港以东海面,被日军巡逻艇发现。在彭雄的指挥下,新四军将士将登船检查的敌军推落海中,并甩出手榴弹,将汽艇上的敌人炸得人仰马翻。敌军见势不妙,掉头回驶三四百米,向干部队乘坐的木船疯狂扫射。面对敌人的铁甲机枪,英勇的新四军将士依托木船短枪,孤悬海上,与敌顽强战斗,迫使敌人始终不敢靠近。在彭雄重伤后,上船后一直晕船的田守尧指挥干部队继续战斗。战斗持续至下午3时许,枪声沉寂,敌军以为新四军失去战斗力,遂将汽艇驶近,突遭连续射击,伤亡惨重,仓皇向连云港方向逃去。起风后,当干部队准备扬帆航行时,敌军派出的三艘汽艇又追赶过来。在此危急关头,田守尧下令将携带的文件销毁,大家互相鼓励,做出决死的准备。他们且行且打,在离目的地还有五六十里的情况下,面对敌艇的围打,田守尧果断指挥靠岸。当船搁浅在海滩时,田守尧不畏敌人的扫射,不顾猛涨的潮水,带着众人涉水上岸,他不幸被海水吞没。和他同时牺牲的还有他的妻子陈洛涟。
陈洛涟,出生于温州乐清的一个富裕的大户人家。抗日战争开始后,在温州中学上学的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1938年12月,她背着家庭,带着妹妹和其他同学赴皖南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任参谋。皖南事变后来到苏北,任阜东县妇救会主任、区委书记等职。在海战最激烈的关键时刻,负了伤的陈洛涟按着伤口高呼:“到了我们最后为革命牺牲的时候了。”牺牲时陈洛涟年仅23岁。
在这次著名的小沙东海战中,田守尧和彭雄等十余人壮烈殉职,他们的遗体由八路军滨海军区独立团安葬在赣榆县抗日山。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田守尧等英勇牺牲的消息及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同志们所写的悼念文章。同年9月,盐阜区人民怀着悲愤和敬仰的心情在阜宁芦蒲为他们修建了雄伟壮观的纪念碑。